缩略图

高校辅导员提升大学生健康的心理安全意识的探讨

作者

张雪

山西工商学院,山西太原030032

摘要:心理安全感准确来讲是一个人心理健康发展过程中最基础的根本需求,心理安全感对人的日常行为和人格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大学生在面对学习与生活发生了很大变化时,他们的心理方面会出现很大的波动,所以作为辅导员来讲,是与学生接触最密切的老师,所以更要充足的去认识关于健康的心理安全意识提升是有很大意义的。在教学的过程中,只有创设出使每一位学生感到非常安全的教育氛围,提升大学生的自身思想,修养自身的素质,只有切合实际科学的去开展一些健康心理安全意识的活动才能够做到符合大学生发展,满足学生安全需要,才能够推动大学生更自信,更正确的去进行探索,进行创新。

关键词:高校辅导员;大学生;健康的心理安全意识;心理安全感

一、正确认识提升学生心理安全意识的意义

我们每个人都知道我们对安全的需要,是我们每个人与生俱来的个人本能需要。马斯洛的需求层次论里面指出,如果说每个人的个体生理需要在绝大多数情况得到了满足之后,那么,将会产生出一些安全的需要,这就包括了人身安全、健康保障、资源和财产的拥有、工作职位的保障等。这些需要如果得不到满足个体,就会担心焦虑,并产生严重的恐慌。所以说每个人的安全感是我们心理健康发展最起码的元素和重要的决定条件,所以我们也能够明白学生内心的健康安全感满足,对于他们来说是有着特殊的意义的。

(一)健康的心理安全意识是大学生成长学习的重要推动力

1.健康的心理安全意识能够帮助学生提供探索与发现的自信勇气。我们每个人都是一个单独的个体,我们最初的内心安全感其实都来自于我们父母对我们的爱,以及他们对我们持续可靠的一些关心和照顾。我们的父母呵护和关心照顾,首先会让婴儿在最小的时候能够感觉到他自己所在的一个世界,整体是安全的,当他们遇到危险时,父母也会对他们提供非常积极的和及时的帮助,会带给他们鼓励。所以这种安全感会使孩子敢离开自己的舒适圈,安全基地,如果触到了新的环境里面,他们也敢于去探索,敢于去创新。当代学生在上大学期间正处于青年的初期,而现在正是一个对世界探索的阶段和对自己进行认识的阶段,所以说对大学生来讲探索一些不确定的,而且必然会发生的事情,他们可能会缺乏勇气,再加上遇到一些困难和失败的可能,如果个体来讲的话,自己可能会有些气馁,但是如果在这个时候他们能得到及时的帮忙。而且在失败的时候也不会有非常可怕的训斥,等阻碍,很可能他们在得到帮助之后就会继续勇敢的面对一切挫折,克服一切困难。

2.健康的心理安全意识会帮助学生正面认识自己。在婴幼儿时期,小孩子需要父母的关心和照顾才能够存活,这是婴儿很容易就觉得自己是为了满足自己的生存需要而要去顺从别人,所以就会经常把自己的真实感受给压抑下去。所以他们会不重视自己的个性成长。现在的大学生,他们非常自信,所处的环境也是相对来说非常安全,他们在群体中能够感受到世界的和平相处,人与人之间有充足的心理安全意识,如果学生在做事情时受到了挫折,会有人对他们进行鼓励帮助,他们也会不断的充实自己,所以现在学生大多数情况下都是自信的,敢于展现自己的风采,这些都是健康的心理安全意识带给学生的最好帮助,而且健康的心理安全意识也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去充实自己,对自己的潜力进行挖掘,在多次尝试之中,找到一个属于自己的未来发展方向,不断的完善发展自己,变得越来越好。

3.健康的心理安全意识是学生自我革新,勇于创新的重要支持力。当每个人在面对自己的难题时,我们往往非常的习惯用一些之前的办法,别人用过的办法或者去向别人请教,我们很难第一时间去依靠自己,靠着自己去解决一些有挑战性的事情。所以我们需要一些创造力的思维,而且我们需要自己有敢于冒险,敢于拼搏的精神。只有健康的心理安全意识提升,大学生内心有足够的安全感,才能够真正的实现这种敢于创造,敢于拼搏,依靠自己的思维。著名的刘铁芳教授认为,好的学校教育,其实他本身就是会以学生的心理安全作为最基础性的条件。致力于形成一个使人感到安全的教育环境,是辅导员提升学生心理安全感的第一要务。

(二)缺乏心理安全意识会引发学生出现心理问题以及心理疾病。

如果我们每个人的内心安全需求得不到基础性的满足,在很多情况下,个体的每个人就会感到来自于内心的一种焦虑,恐惧,而最终形成了不安全的感觉。我们会经常发现,如果这种不安全感并且不健康的安全感,长时间存在的话特别容易引发学生个体的心理方面的问题,以及可怕会是心理疾病的情况。

从科学方面来讲,如果一个个体,他的内心不安全存在,没有安全的安全感,是所有的神经症患者共同的人格基础。

作为学生的良师益友,作为辅导员就应该积极地营造鼓励学生进行学习,探索自我,尝试自我展示的一种学习的教育氛围,能够及时的向学生提供一些帮助和支持,并且要让自己的学生感觉到你与他之间的信任,你对她的关心,对她的尊重,从而能够形成学生个体内心充足健康的心理安全感,提升健康心理安全意识,这对于学生的健康发展以及将来全面认识自己,发掘自己各方面的潜力,并且减少个体心理方面的问题以及心理疾病,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和巨大价值。

二、营造使高校大学生具有安全感的成长教育环境

(一)辅导员要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

1.辅导员在日常生活中对学的教要渗透一些方法和措施。辅导员要及时的鼓励学生进行创新,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帮助学生去克服他们所面临的难题,作为一名辅导员,老师能够接受并且能够耐受住学生在进行探索,进行创新过程中对你提出的各种问题,这是需要具备的一个基本能力。

2.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要经常鼓励学生在必要时要能够给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和指正。辅导员在日常生活中就要从点滴小事做起,做到时时刻刻了解并关注学生的学习,生活等方面的情况,辅导员要及时的对学生接下来可能会遇到的一些挑战和困难,要有先进性的预测,并且要总结自己的经验,熟悉的知道各种问题解决求助的渠道和措施,比如我们在学生开展一些实践之前就组成学生的学习小组,辅导员认为,必要的情况下,也可以邀请一些专业的老师加入,帮助学生来应对一些问题和挑战。

(二)营造友爱、融洽、勤学的良好班级氛围

1.现在大学生发展情况中,我们会发现他们对人际关系的容纳,将会对学生个体的心理安全方面有着一些正向预测的作用。学生个体的人际容纳度越高,越能够容忍他人的过错与缺点。学生保持宽容的心态与别人建立好良好的人际关系,将会有助于学生个体保持自己的内心平静。辅导员也要及时的帮助学生消除一些与同伴之间的隔阂以及存在的人际关系问题,让他们很快的融入到群体的共同发展中去。

2.辅导员在教学工作的过程中,要将搭建一些学生交流工作的平台,作为自己的工作重点之一。比如可以带动学生去参加志愿活动,进行一些正能量的社会实践。在这些活动之中,学生会通过彼此之间的合作,彼此之间的了解,展示自己的个人风采,展示自己的能力,以及他们共同面对问题解决问题,他们会得到非常大的成长以及个人自信,这对他们实现健康的心理安全会是很重要的。辅导员要帮助学生群体中形成一个非常的团结,积极向上的教育学习氛围。在平时里教学工作中,要做到宣传一些关于人际交往方面的知识,要对他们进行训练,要提升他们的人际容纳度,在人际关系中的掌控感。

(三)与家长沟通合作,致力于形成和谐、幸福、充满爱心的家庭氛围

1.学生个体最基本的的心理安全感,是来源于亲人之间的关爱和呵护,在他们从小到大的成长过程中,家庭首先是给他们内心提供安全支撑的一个地方,而现在的学生上学,大多数离开了自己从小到大非常熟悉的环境,所以在面对一些陌生环境时,可能内心会丧失一部分最基本的安全感。

2.辅导员在教学工作中要十分重视与学生,家长之间的联系沟通合作,辅导员也可以采取一些措施,比如通过一些远程的家长课堂,一些个别问题的讨论,帮助家长能够明白学生健康的心理安全意识,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安全感是至关重要的。而且我们也要理解家长学习实践过程中产生错的一些感受与想法,及时与他们沟通探讨,因此辅导员必要的时候,也要学习一些关于心理咨询方面的技巧,与家长一起学习,以达到家长的认可和学生的理解为目的,最终促成辅导员与家长之间的教育合作。

结语

学校的发展是要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而学生进行全面发展,就离不开学生要不断提升健康的心理安全意识,要具备健康的心理安全感。教师作为学生的引导者和引路人,要积极及时地引导学生去克服困难,解决问题,吸取经验,培养学生进行创新,教导学生要做好新时代新青年。辅导员老师作为最密切接触大学生活实际的教师,所以,在与学生培养良好品质,推动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工作中有着得天独厚的有利条件。高校辅导员秉承对学生深沉的爱,采取温柔,亲切,尊重的态度,对待学生要整合学校各方力量,为学生创造一个充满赞许,表扬,认可,不指责,无危险的校园文化氛围,让学生感到安全,满意,放心,促进学生认知发展,自我实现等高层次的需求出现。要让学生感受到知识的力量和收获,知识的快乐敢于去探索,敢于去创新,帮助学生去完善自己,培养好学生,使每一位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在这一过程中,高校辅导员从学生的总体成长过程中也可以看到自己付出的努力和得到的成果,也能切实的感受到培养学生成人、成才的快乐和幸福,感受到自己的力量和价值。

参考文献:

[1]阿瑟·S·雷伯.心理学词典[ Z].李伯黍,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96:765.

[2]丛中,安莉娟. 安全感量表的初步编制及信度、效度检验[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4,18(2):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