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进展与挑战

作者

覃卓萍

百色学院,广西百色 533000

一、引言

乡村振兴战略是我国在新形势下对“三农”工作的重要指引,它不仅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关键一环,也是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重大战略部署。基础设施建设作为乡村振兴的物质基础和保障,对于推动农村社会经济的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近年来,我国在政策和资金上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给予了空前的支持,取得了显著成效。政策层面,中央一号文件强调提升乡村建设水平的重要性,并提出了加强规划引领、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补短板等具体措施。资金投入方面,2016至2019年,全国财政一般公共预算累计安排农业农村相关支出达1.6万亿元,年均增长8.8%,高于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平均增幅。这些政策和资金的投入,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了坚实的保障,并推动了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快速发展。

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进展

近年来,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推进,我国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显著成就。在公路建设方面,2014年至2023年,全国新改建农村公路超过250万公里,累计解决了821个乡镇、7.06万个建制村的硬化路问题,实现了具备条件的乡镇和建制村全部通硬化路的目标。截至2023年底,我国农村公路总里程已达到460万公里,其中沥青、水泥路的比例高达91.8%,极大地提升了农村地区的交通条件。在电网基础设施方面,农村电网供电可靠率提升至99.8%,农业农村电气化率达到35.2%,显著改善了农村用电条件;预计到2025年,东部地区农村电网的供电可靠率、综合电压合格率、户均配变容量将分别提升至不低于99.94%、99.9%、3.5千伏安,进一步优化农村电力供应。农村信息化建设取得了长足进步,截至2023年底,全国农村宽带用户总数达到1.92亿户,全年净增1557万户,同比增长8.8%,增速超过城市宽带用户1.3个百分点。农村自来水普及率在2023年达到了90%,提前两年实现了全国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88%的目标,到2024年,全国农村自来水普及率将进一步提升至92%,规模化供水工程覆盖农村人口比例将达到63%。农村电商交易规模持续扩大,2023年中国农产品网络零售额达到5900亿元,同比增长11.0%。同年,农村网络零售额达到24900亿元,同比增长14.7%,预计到2025年,农村网络零售额将达到28711亿元,显示出农村电商的强劲发展势头。在物流配送方面,截至2023年,累计建成了1267个县级公共寄递配送中心、28.9万个村级寄递物流综合服务站和19万个村邮站,邮快合作建制村覆盖率超过70%,有效提升了农村物流配送效率。

我国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在公路、电网、信息化、供水和物流等方面均取得了显著成效,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提供了坚实的基础,极大地改善了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和经济发展条件。

三、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挑战

在乡村振兴战略的推动下,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虽然取得了显著进展,但仍面临一些关键挑战,这些挑战制约着农村地区的进一步发展。

(一)资金投入不足与融资难题

资金是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首要问题。尽管中央和地方政府对农村基础设施的投入逐年增加,但与实际需求相比,资金缺口依然较大。农村地区财政收入有限,自我融资能力不足,导致许多基础设施项目难以持续推进[1]。此外,农村基础设施项目往往投资回报周期长、收益率低,难以吸引社会资本投入,融资难题成为制约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主要瓶颈。

(二)技术和人才短缺

技术和人才是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关键支撑。当前,农村地区普遍存在技术和人才短缺的问题。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的缺乏,限制了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质量和效率[2]。同时,农村地区对年轻人吸引力不足,导致人才流失严重,进一步加剧了技术和人才短缺的问题。缺乏懂技术、会管理的复合型人才,使得农村基础设施的规划、建设和管理难以达到预期效果。

(三)规划与协调机制不健全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涉及多个部门和领域,需要有效的规划和协调。然而,由于缺乏统一的规划和协调机制,不同部门之间的政策和项目往往难以形成合力,导致资源配置效率低下,项目建设难以实现最优效果[3]。此外,一些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缺乏长远规划,导致重复建设、资源浪费等问题。

四、政策建议

上述挑战的背景下,为了更好地推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促进乡村振兴战略的落实,必须采取切实有效的解决措施和建议。

首先,针对资金投入不足与融资难题,建议政府应进一步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尤其是在基础设施建设的初期阶段。在国家层面,可以设立专项基金,鼓励地方政府和社会资本的参与。通过设立政府引导基金,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采取公私合营(PPP)模式,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以降低政府的财政压力。此外,探索农村信贷市场的发展,建立健全农村金融体系,鼓励金融机构开发适合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融资产品,提供更为灵活的信贷支持[2]。同时,政府应通过出台相关政策,降低融资成本,鼓励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对农村基础设施项目的投资。

其次,为了解决技术和人才短缺的问题,必须加强乡村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建议建立和完善农村专业技术人才培养机制,开展定期的培训和技术交流活动,提高农村从业人员的专业素养。同时,政府应鼓励高校和职业院校设立针对农村发展的专业课程,培养适应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需要的复合型人才。通过与企业合作,建立实习基地,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增强他们回乡发展的积极性。此外,建议地方政府出台政策,吸引外部人才,提供优厚的待遇和创新的工作环境,以留住和吸引年轻人回归农村,缓解人才流失的问题[3]。

最后,针对规划与协调机制不健全的问题,建议建立统一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规划和协调机制。政府应统筹各部门的资源,建立跨部门的协调工作机制,以确保各项政策和项目的协同推进。同时,强化地方政府的规划能力,鼓励地方政府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避免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应引入第三方评估机制,定期对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进行评估,确保项目的有效性和可持续性[4]。

综上所述,推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有效措施涵盖了资金支持、人才培养、规划协调等多个方面。只有通过多方共同努力,才能够克服当前面临的挑战,为乡村振兴战略的成功实施提供坚实的基础设施保障。

参考文献:

[1]国家统计局.中国农村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23.

[2]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指导意见[EB/OL].(2022-03-01)[2023-11-01].http://www.ndrc.gov.cn/.

[3]农业农村部.中国农业农村发展报告[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23.

[4]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中国农村发展报告[M].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2023.

基金项目:2024年度广西高校中青年教师科研基础能力提升项目:乡村振兴背景下基于DEA-Malmquist的广西农村基础设施供给效率评价(项目编号:2024KY07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