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建筑施工中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研究

作者

汪沛沛

中能建建筑集团有限公司 安徽省合肥市

摘要: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在现代建筑工程中广泛应用,但由于水化热和温度应力等问题,施工过程中容易出现裂缝和沉降等质量缺陷。为了提高施工质量和效率,近年来多项优化技术得到了广泛应用。温控技术的创新如智能温控系统和冷却管道,能够有效控制混凝土温差,减少裂缝风险;高性能混凝土的应用提升了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减少了收缩引发的裂缝;智能化施工技术通过物联网和大数据分析,实现实时监控和精准管理,提升施工安全和质量。

关键词:大体积混凝土;温控技术;高性能混凝土

引言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作为现代建筑工程中的重要技术之一,广泛应用于桥梁、坝体、高层建筑等结构中。由于大体积混凝土在浇筑过程中产生的水化热和温度应力,施工难度较大,且易出现裂缝、沉降等质量问题,因此,如何有效控制这些问题成为施工中的技术难点。随着建筑技术的不断进步,大体积混凝土施工的技术手段和管理方法也在不断优化,诸如温控措施、高性能混凝土的应用以及智能化施工技术等新兴技术逐渐得到应用。这些技术的创新不仅提升了施工质量,还使得施工效率大大提高,减少了对环境和资源的浪费。因此,深入研究和探讨大体积混凝土施工中的关键技术和优化措施,对于提升工程质量、保障施工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一、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的关键因素

(一)混凝土配合比与质量控制

在大体积混凝土施工中,混凝土配合比的合理设计至关重要。正确的配合比能确保混凝土的强度、耐久性以及施工的易操作性。配合比的设计通常需要考虑到水泥、骨料、掺合料以及水的比例,确保混凝土具有良好的工作性和抗裂性。质量控制措施包括严格控制原材料的质量,定期进行混凝土试块的强度检测,同时在施工过程中加强对搅拌时间、运输、浇筑等环节的管理,确保每一批次混凝土符合设计要求。通过精确的质量控制,可以有效避免大体积混凝土常见的质量问题,如裂缝、沉降等,确保施工的安全性和结构的稳定性。

(二)温度控制技术

大体积混凝土在浇筑过程中,由于水化热的作用,容易产生温度差异,导致温度应力,从而引发裂缝。因此,温度控制技术在施工中至关重要。常见的温控方法包括控制浇筑时的混凝土温度,使用低水化热的水泥或掺合料,以及在高温天气条件下进行夜间施工。此外,施工过程中应采用冷却管道技术,将冷却水循环通过混凝土内部,降低其温度,减小温度梯度。合理的温度控制不仅能有效避免裂缝的产生,还能提升混凝土的长期耐久性与稳定性,确保结构的安全性。

(三)施工过程中的振捣与压实

在大体积混凝土浇筑过程中,振捣与压实是确保混凝土密实性与质量的重要环节。振捣可以消除混凝土中的气泡和空隙,确保混凝土的密实性和强度,同时避免出现蜂窝麻面等质量问题。振捣时需要根据混凝土的流动性和工作性选择合适的振动设备和振动方式,确保每一层混凝土都能均匀压实。过度振捣可能导致骨料的分离,而振捣不足则可能造成混凝土的松散。因此,合理控制振捣时间和振动频率,确保混凝土充分压实,是保证大体积混凝土结构质量的重要措施。

二、大体积混凝土施工中常见问题与挑战

(一)温度应力与裂缝控制

大体积混凝土在施工过程中,由于水泥水化反应释放热量,可能导致内部温度上升,进而产生温度差异,引发温度应力。当温度应力超过混凝土的抗拉强度时,就会出现裂缝。为了控制温度应力与裂缝,必须采取有效的温控措施。采用低热水泥或掺合料、合理规划浇筑时机,以及利用冷却管道等技术,能够有效减少温差引起的裂缝。此外,浇筑后及时采取保温和降温措施,确保混凝土表面与内部温度差异最小,进而有效控制裂缝的发生。

(二)浇筑过程中的均匀性问题

在大体积混凝土施工中,浇筑过程中的均匀性问题是影响工程质量的关键因素。由于混凝土在运输、浇筑、振捣等环节可能存在不同程度的分离或不均匀现象,导致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不均匀,甚至出现蜂窝麻面、孔隙等质量缺陷。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需加强对混凝土搅拌和浇筑过程的管控,确保混凝土在各个环节的均匀性。采用连续搅拌、分层浇筑等技术手段,能够有效避免混凝土的分层和不均匀现象,保证施工质量。

(三)施工安全与质量管理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的过程中,由于工程规模庞大、施工周期长,施工安全与质量管理面临着极大挑战。混凝土浇筑过程中的安全风险主要来自高空作业、设备故障、材料搬运等方面,任何一个环节的失误都可能引发安全事故。同时,混凝土施工质量要求极为严格,任何质量问题都可能影响整个结构的安全性。为了确保安全与质量,施工单位应严格执行安全生产规范,加强施工人员的安全培训,确保设备完好运行;同时,应加强质量控制,定期检查混凝土配比、振捣效果和温控情况,确保施工质量符合设计要求。

三、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的优化措施

(一)温控措施与技术创新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中,温控技术是保证混凝土质量的关键。随着技术的发展,温控措施也在不断创新。例如,采用智能温控系统,可以实时监测混凝土内部和表面的温度变化,并通过自动化设备调节冷却水的流量,实现精确控制。此外,采用预埋冷却管道和在浇筑过程中分段降温的技术,能够有效降低混凝土温差,减少裂缝风险。结合低水化热水泥和掺合料的应用,不仅能够减少水泥水化过程中的热量释放,还可以提升混凝土的长期耐久性。

(二)高性能混凝土的应用

高性能混凝土(HPC)在大体积混凝土施工中的应用,有助于提高混凝土的强度、耐久性和抗裂性能。高性能混凝土通常采用高强度水泥、矿物掺合料及合适的化学外加剂,能够有效提高混凝土的密实性和抗渗透性,减少因水化热引起的温度应力。此外,高性能混凝土还具有较低的收缩性,减少了因干缩产生的裂缝。在大体积施工中,采用高性能混凝土能够大幅度降低裂缝的发生率,提升混凝土结构的使用寿命和安全性。其优化设计和材料的选择,使得施工过程更加稳定和高效。

(三)智能化施工技术的应用

智能化施工技术在大体积混凝土施工中的应用,能够提高施工效率、质量控制精度及安全管理水平。通过物联网(IoT)技术,施工现场的各类设备、材料、人员等信息可实现实时监控和数据采集。例如,智能传感器可以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实时监测混凝土的温度、湿度和强度等参数,确保施工条件符合设计要求。此外,基于大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的预测模型,可以提前识别施工中的潜在问题并进行调整,避免出现安全事故和质量缺陷。

结论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的优化与创新是确保建筑结构质量和安全性的关键。通过合理的温控措施、应用高性能混凝土及智能化施工技术,可以有效解决温度应力、裂缝控制和施工过程中存在的均匀性问题。这些技术的应用不仅提高了施工效率,减少了施工风险,也提升了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和安全性。随着施工技术的不断发展,未来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将更加注重绿色环保、节能降耗和智能化管理,推动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在实际工程中,综合运用先进的技术和合理的施工方案,将为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提供更加可靠的技术保障,并为建筑结构的质量和安全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张国华,李明杰.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的研究与应用[J].建筑技术,2023,54(12):1056-1062.

[2]王建勇,刘海波.温控技术在大体积混凝土施工中的应用与优化[J].混凝土与水泥制品,2022,44(6):58-64.

[3]高文军,杨文杰.智能化技术在大体积混凝土施工中的应用研究[J].施工技术,2021,50(9):7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