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师专业发展问题探析

作者

王斯文

白城师范学院 教育科学学院

摘要:为了培养出既能适应现代社会竞争要求又具有健全人格的新时代人才,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必不可少。心理健康教师在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现实中心理健康教师专业发展面临着较大问题,使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受到影响。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师;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

随着物质生活水平和认知水平的提高,心理健康问题已经具有了较高的接受认可度,社会、学校、家庭等层面对儿童心理健康状况更加关注。2012年修订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指导纲要》,一方面强调了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另一方面强调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师师资队伍专业化建设的重要性。2021年,教育部印发了《关于加强学生心理健康管理工作的通知》,2023年教育部等十七部门联合印发《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生心理健康工作专项行动计划(2023-2025年)》,进一步强调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自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推行以来,历经二十余年,中小学心理健康教师的队伍确实在不断发展壮大,大部分中小学也配备了专门的心理健康教师,但是在工作条件和教育效果有所改善的背后仍然存在影响心理健康教师工作及其专业发展的问题。

一、学校心理健康建设流于形式

《中小学心理健康指导纲要》明确要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师的工作内容主要包括心理健康专题教育、学生心理辅导以及校内心理危机管理和干预。[1]但现实情况是部分中小学的基础条件和设施无法满足这一要求的落实。为响应各项通知和要求,大部分中小学设置了心理健康服务教室,但除桌椅、电脑等基础办公设施外再无其他,难以满足心理健康教师除授课外进行学生心理辅导的其他工作需求。笔者进行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调查时,有心理健康教师表示“心理活动室里边的很多设施,比如书籍、小摆件,甚至水彩笔都是自己花钱买的。”有的老师认为“学校并不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只是在做表面工作应付检查。”[2]

此外,大部分中小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缺乏明确的目标以及体系,甚至没有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课程标准。由于无法得到必要的物资保障与职业认可,许多专职的心理健康教师觉得身心俱疲却难见成效。

二、专业师资匮乏且兼职现象严重

在教育部2021年印发的《关于加强学生心理健康管理工作的通知》中指出,每所中小学至少配备1名专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但光明日报记者调查发现,当前我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师仍面临专职教师总体缺口大、兼职化严重、考评机制匮乏等问题。[3]由于专职的、专业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不好招、招不到”,所以许多中小学的心理健康老师并非固定专职人员。有的心理健康老师由学校其他科目教师转岗担任,这类转岗的老师都是“半路出家”,没有系统的接受过心理健康知识的学习,仅经过短期的心理健康培训就上岗工作。此外,大部分中小学校由校医、各班的班主任、教务主任或教务老师、政治老师等兼任。这些老师由于缺乏心理健康教育的专业知识,常把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混为一谈,很难真正了解学生的内心,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4]

笔者走访中发现个别中小学存在授课任务比较少的英语老师和体育老师兼任心理健康教师的情况,由于这类老师缺乏心理健康方面的专业性,因此仅是有一个心理教师的名头,实际上并不负责相关工作。

三、心理健康教师超负荷工作

许多中小学校由于对心理健康教育缺乏重视,会给不上心理健康课的老师安排其他任务。如让心理健康教师当劳动老师、美术老师、科学老师,或者做些会务、资料整理、行政工作等。走访过程中,部分兼任上述工作的心理健康教师表示“这些工作已经超过了我的职责范畴,每次看到这些工作布置下来就感到很厌烦。”已有研究表明,不合理、过重的工作负担会对中小学教师的身心健康和工作表现产生显著的负面影响,工作负担越重,教师的压力就越大,出现焦虑等心理问题的频率也越高。[5]心理健康教师同样如此,对比其他的学科,心理健康教师工作难度更大。需要具备包括专业知识、普通文化知 识、协作沟通能力、正确的职业价值观、专业发展技能等。[6]面对本就复杂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很多教师已经有了无法胜任的想法,自我效能感较低,又要兼职其他工作,进而倦怠情况严重。因此个别专业的心理健康教师会选择辞去工作,或者在其他方向寻求发展。

四、心理健康教师职业发展前景受限

中小学留不住专业的心理健康教师的另一个原因是待遇问题以及晋升空间不乐观的问题。许多中小学招聘心理健康教师是合同制,在编制方面没有保障。心理健康老师的待遇普遍较低,一个主要的原因是心理健康教师的工作量难认定。尤其是有许多中小学几乎没有心理健康课,只是不定期的、少次的举办心理健康相关活动,基本没有绩效工资。同时,由于心理健康教育及其相关工作的特殊性,工作成果无法像其他学科一样用成绩排名衡量,所以在评优选先中处于劣势。兼职心理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往往不纳入教师工作考核,只作为义务劳动,没有任何补贴。[7]这些因素无论对于专职心理健康教师还是兼职心理健康教师来说,都不利于生存和发展。

综上所述,尽管近年来国家层面连续出台多项政策文件,高度重视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并采取措施推动心理健康教师队伍建设,但实际操作层面仍存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面对这一挑战,各层面应共同努力,切实加大投资力度,优化资源配置,强化专业培训,提高行业吸引力,以创建有利于心理健康教师成长的良好生态。

参考文献

[1]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年修订)[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3,(01):4-6.

[2]杨涵清.不合规任务对心理健康教师的影响及工作重塑干预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23.

[3]陈鹏,韩子平.心理健康教师为何不能“专职专干”[N].光明日报,2022-04-11(008).

[4]李佳怡.关于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面临的问题及对策探讨[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6,8(11):142-144.

[5]宋洪鹏,郝保伟,鱼霞.中小学教师不合理负担表现、不利影响及应对策略——基于北京市的调查[J].教育科学研究,2021,(10):70-76.

[6]王智,张大均.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胜任特征结构及测量[J].心理科学,2011,34(02):481-487.

[7]李云珍.晋江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发展的调查与思考[D].福建师范大学,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