辅导员视角下高校基层党建品牌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王天一 赵燃
白城师范学院 吉林白城 137000
摘要:辅导员在高校基层党建品牌建设中发挥着关键作用。本文分析了辅导员如何通过创新活动形式和增强学生参与感,推动党建品牌的持续发展。辅导员不仅承担思想政治教育职能,还在党团活动中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提升党建工作的实际效果。结合学校特色和学生需求,辅导员优化活动形式并加强长期规划,从而提高党建品牌的吸引力和影响力,推动其在高校中的实施与发展。
关键词:辅导员;基层党建;品牌建设
引言:
高校基层党建品牌建设是提升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强化党性教育的重要途径。随着时代的发展,传统的党建活动形式已逐渐难以满足新时代学生的多样化需求。在此背景下,辅导员作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核心力量,承担着党建活动的组织和推动责任。如何充分发挥辅导员在党建品牌建设中的作用,并通过创新活动和多元化的实践路径提高学生的参与感和归属感,已成为当前高校党建工作的关键问题。
一、辅导员在高校基层党建品牌建设中的角色与作用
1.辅导员的核心职能与党建工作融合
辅导员在高校中担任多重核心职能,既是学生管理的执行者,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推动者。除了学业指导、心理辅导和就业规划等职责外,辅导员的一个重要职能是协助并推进党建工作,将思想引领与党建品牌建设有机结合,营造积极的校园文化氛围。
在党建工作中,辅导员通过组织党团活动,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学生的日常生活,使党建工作更具生动性和实效性。他们定期对学生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进行思想教育与培训,促进党的理论和政策在学生群体中的普及。
辅导员将其核心职能与党建工作融合,体现在创新教育方式和丰富活动形式上。通过组织专题讲座、主题党日活动和志愿服务等,将党建理论与学生实际需求结合,提升党建活动的吸引力和参与度。
2.党建品牌建设的关键力量
在高校基层党建品牌建设中,关键力量主要体现在人力资源的投入和组织机制的完善。辅导员、教师党员、学生骨干和党务工作者共同构成推动党建品牌建设的核心力量。
辅导员作为学生日常管理和思想政治教育的中坚力量,承担着策划和组织党建活动的职责,确保品牌建设的目标与学校整体党建战略一致。通过丰富多样的活动,辅导员能够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和认同感,使党建工作更贴近学生的需求。
教师党员则通过专业知识和教育经验,为党建品牌建设提供智力支持。他们参与党建教育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将党建活动与学术内容相结合,提升活动的深度和教育意义。教师党员在理论宣讲、思想引导方面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学生骨干,尤其是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在党建品牌建设中发挥了重要的带动作用。他们通过榜样示范和活动组织,吸引更多学生参与党建活动,扩大品牌的影响力和覆盖面。通过这些关键力量的共同作用,高校的党建品牌能够持续发展,并取得显著成效。
二、高校基层党建品牌建设的实践路径
1.思想政治教育与党建活动的深度融合
思想政治教育与党建活动的深度融合,是加强高校基层党建品牌建设的关键。思想政治教育旨在提升学生的思想觉悟和社会责任感,而党建活动则是党组织引领学生全面发展的有效手段。将二者深度融合,有助于学生在参与党组织活动中深化理论知识,也能让他们在实践中体验党建的力量和精神内涵,增强对党组织的认同与归属感。
这种融合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统一。高校可以通过理论学习与党性分析相结合的活动,如专题讲座、党课和座谈会,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党的基本理论和政策,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结合时事热点和学生关心的话题,开展有针对性的思想政治教育,提升学生的思想深度。辅导员和党务工作者通过组织讨论和交流,发挥桥梁作用,提升学生的政治觉悟。
2.丰富党建活动形式,提高学生参与度
丰富党建活动的形式是提高学生参与度和活跃度的有效途径。传统的党日活动和党课学习虽是党建工作的基础,但如果局限于单一的课堂或会议形式,容易导致学生兴趣下降,参与积极性不足。
因此,可以通过多样化的党日活动,结合学生兴趣和需求,设计互动性强且富有创意的活动,如党史知识竞赛、红色电影放映和情景剧表演等,这样既能提高活动的娱乐性和参与性,又能加深学生对党的历史和成就的理解,增强他们的情感认同感。
同时,借助现代科技手段,线上平台可以为党建活动提供新的突破。通过社交媒体、在线学习平台等,组织线上学习、网络研讨会和虚拟党课,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扩大活动的覆盖面。
3.创新党建品牌,提升其独特性与吸引力
创新党建品牌并提升其独特性与吸引力,是高校基层党建品牌建设的核心策略。传统的党建活动形式已无法满足学生日益多样化的需求,常显得单一且缺乏活力。高校需根据时代变化和学生兴趣,创造符合实际需求的党建品牌,使其具有独特性和吸引力,从而更好地引导学生融入党组织。
创新党建品牌要结合高校的文化特色及学生群体的特点进行定制化设计。高校的地域背景、专业特色及学生兴趣的差异要求党建品牌与学校特色紧密结合,通过突出学校独有的文化优势,使党建品牌在学生中更具辨识度。将党建活动与学生的生活、兴趣和未来发展需求相结合,能够使党建品牌与学生的实际需求相契合,从而提升其吸引力和认同感。
增强党建活动的创新性和互动性是提升党建品牌吸引力的关键。通过丰富活动形式,使其更具吸引力和趣味性,能够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增强他们的责任感和认同感。这些创新活动有助于党建品牌在学生的学习、生活及职业发展中形成更广泛的影响力,推动党建工作与学生成长的深度融合。
三、优化高校基层党建品牌建设的路径
1.增强学生的参与感和归属感
增强学生的参与感和归属感是高校基层党建品牌建设的核心目标。学生的参与感和归属感直接影响党组织的凝聚力及党性教育的效果。要提升学生的参与感,关键在于让学生在党建活动中发挥实际作用,感受到自我价值的实现。党建活动不应仅仅是党务工作者的单向传递,而应当是一个互动的过程,学生既是受教育的对象,也是活动的参与者和推动者。
有效的做法之一是通过组织多样化的党团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热情。可以设立党团工作小组,鼓励学生自主组织和参与各种党建活动,让他们在实践中担任不同角色,感受到自己的贡献和影响力。
2.加强党建品牌的长期规划和可操作性
加强党建品牌的长期规划和可操作性,是确保党建活动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党建品牌建设不应仅限于短期活动或突击性宣传,而应注重长期战略规划和可执行路径的设计。只有具备明确的规划和可操作性,党建品牌才能在高校中深入人心,形成稳定的影响力。
规划党建品牌时,需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进行定制化设计。不同高校的办学特色、学生群体和学科特点都应纳入考量。通过明确品牌定位,精准施策,将党建活动与学生的需求、兴趣及职业发展紧密结合,提升活动的吸引力和参与度。
为确保品牌建设的操作性,应建立完善的实施机制和具体的工作步骤。党组织需制定清晰的实施计划,明确责任分工、活动内容和时间安排,确保每项活动都能顺利落实。
结语:
辅导员在高校基层党建品牌建设中,承担着连接党组织与学生的重要角色。通过创新活动形式和增强学生参与感,辅导员推动党建品牌在学生中深入发展,形成长效机制。未来,高校应加强党建品牌规划,结合学校特色,提供更多符合学生需求的活动,提升党建工作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引领作用,为党组织在高校中的影响力和凝聚力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刘玮琦,刘伟喆,刘晓东,等.基层党组织品牌建设引领高校党建育人路径与实践研究[J].党史博采,2023,(22):54-56.
[2]于洪霜.高校基层党建工作品牌建设研究[J].大学,2023,(36):161-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