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议悟练”教学模式在高中生物遗传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陈亚新
昆山陆家高级中学 江苏昆山市 215331
摘要:在高中生物教学中,遗传学作为一门综合性和逻辑性较强的学科内容,一直面临着学生理解难度大、记忆内容繁杂以及实际运用欠缺等挑战。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和科学素养,通过将“探议悟练”教学模式引入高中生物遗传学教学,用来激发学生对遗传概念的深度思考,增强对遗传规律的应用理解,并在实践训练中不断强化所学知识的迁移与运用。该教学模式强调通过探究与讨论引导学生主动获取知识,通过感悟与演练实现对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升,为高中生物教学提供具有实践价值的改革路径。
关键词: 探议悟练;高中生物;遗传学;教学模式;课堂实践
引言:
高中生物课程在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与创新能力方面具有独特价值,其中遗传学部分的知识框架对于学生今后学习更高层次的生物学科知识,乃至理解生命科学重大问题起着基础性作用。在学习遗传学中涉及大量抽象概念,如基因、染色体与遗传规律等,难度相对较高。传统的以知识灌输为中心的教学方式常常忽略学生的认知规律与个体差异,导致部分学生在学习遗传学时出现被动记忆、缺乏主动思考、不能够有效应用等现象。为了应对这一问题,越来越多的教育者开始关注基于探究、体验与训练相融合的教学策略,希望以此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及知识迁移能力。
1.探议悟练教学模式的内涵
“探议悟练”教学模式融探究学习、讨论协作、领悟思考与实践演练于一体,强调学生在教师创设的适当情境中,通过逐步推进式的学习活动,实现对知识的深度掌握与综合运用。该模式体现了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中“学生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的核心主张,也契合了当代课程改革对学生核心素养与实践能力的培养需求。探究是指对自然现象或生物学规律进行思索与分析,也指学生对课题情境进行开放式思考与假设;讨论协作则提供了社会建构学习的机会,学生在相互启发与质疑中不断修正和完善认知结构;领悟思考主要指学生在通过信息交流后形成的对概念和规律的深层理解,经常伴随从具体情境到抽象规律的提炼与升华;最后的演练环节则使知识落地,促使学生在操作和解题中体验到对知识的实际掌握过程[1]。
2.探议悟练教学模式在高中生物遗传学中的实践原则
2.1多方协同与统筹规划
教师设计与教材内容紧密相关的探究情境,使学生在具有真实感或挑战性的情境中激发内在求知欲,让学生主动产生主动思考的动力。情境的设计可以基于实际生产生活案例,如讨论育种过程中的杂交实验,或探讨某些遗传病在家族中的传递规律等。学生在面对这些具有情境化的问题时,会对知识点产生更深刻的感性认识。
2.2良好的小组或班级互动
教师设计分层或分组布置任务,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发挥各自优势,同时在讨论过程中鼓励质疑和多样化思维,推动形成开放式的思考氛围。在讨论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维护讨论的有序性和高效性,及时记录或归纳讨论成果,使每个学生都能分享到共同的认知收获。利用讨论过程中的“误区”或“冲突”也有重要价值,通过师生共同分析,使学生对错误概念有更深刻的认识与修正,提高最终的学习质量。 在领悟与练习环节,需要平衡学生的个体差异,防止在统一教学进度下忽视个别学生的需求。
2.3实施详实的引导或差异化任务
教师将一些自学任务、线上资源和实地实验结合起来,提供多种类型的实践活动。例如在学习分离定律时,通过模拟豌豆杂交实验或运用软件工具进行虚拟模拟,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性状分离的随机性与概率统计意义。
3.探议悟练教学模式在遗传学教学中的实施过程
3.1教师提出问题环节
在具体课堂教学中,教师通常会将“探”、“议”、“悟”、“练”这四个环节交叉或循环展开,以适应不同知识点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需求。结合孟德尔定律的教学实例,可尝试以下实施思路。首先,教师在复习前置知识后,通过提出与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引发学生的探究热情,诸如“为什么我们在同一个家族中会出现不同的血型?”“杂交育种对粮食改良有何意义?”之类的问题往往能够启发学生思考遗传学的实际价值。随后,学生需要围绕这些问题提出自己的假设或见解,并带着疑问查找资料或翻阅教材。教师在此时可以适度提供方法指导,但避免将现成答案直接给出。
3.2全班学生进行讨论环节
教师应鼓励学生在阐述观点的同时列举可能的数据支持或文献依据,并提示他们关注核心的遗传概念,比如基因、等位基因和性状分离等,帮助学生在交流中不断接近正确思路。讨论往往会暴露出学生的一些误解或盲点,例如将表型与基因型混淆,或对概率统计分析的逻辑不熟悉等。教师从中进行针对性的点拨,并通过示范分析、引导质疑等方式,让学生发现错误所在并主动修正。
3.3师生共同领悟环节
当讨论趋于深入或趋于一致时,引导学生进入“领悟”阶段十分重要。教师可以利用一些经典案例或者精心设计的概念图,让学生回顾从提出问题到形成结论的整个思维路径,在此过程中完成对概念或规律的深度总结。如在学习分离定律时,可让学生对不同表型比例的出现原因、等位基因分离机制以及统计意义进行重新梳理,帮助他们在认知结构中建立清晰的因果链。教师还可以结合实际的教学工具,展示豌豆杂交实验的数据图表,启发学生利用统计算法深化对规律的理解,在抽象概念与具体现象之间建立联结[2]。
3.4学习效果落地环节
最后的“练”是确保学习效果落地的重要环节,既包括常规的题目演练,也涵盖实地实验和项目设计等多元形式。题目演练时,教师为学生提供多层次、灵活度较高的题目,让学生在个人思考与小组探讨中熟练关键思维方法。对于有条件的学校,组织学生进行简单的拟南芥或者果蝇的杂交实验,协助他们亲手操作并观察后代表型,再将实验结果与理论预期做对比,让学生深切感受到遗传规律背后的科学严谨与乐趣。这样的过程有利于学生建立实验思维、提高对理论知识的实践认同度,也能在重复验证中强化对遗传学规律的牢固掌握。
4.探议悟练教学模式的实践效果与反思
在实际教学中,采用“探议悟练”模式通常会带来学生参与度的普遍提升。相较于被动听讲与机械做题的学习方式,学生对遗传学原理产生更多好奇与质疑,激发了对科学研究过程的兴趣。在讨论环节中,部分学生往往能够展现出创造性思维或应用性思维的火花,这也使整个班级形成较好的学习共同体氛围。学生在课后练习或考试中,很多学生对遗传规律的综合应用水平也表现出逐步提升,不再仅仅依赖记忆公式与结论,而是能够更自如地根据题意和情境进行推理。
4. 结论
“探议悟练”教学模式为高中生物遗传学教学提供了一条崭新的思路,它所倡导的探究与讨论、感悟与演练等环节紧密呼应了遗传学知识的逻辑特点与实践价值。教师通过在真实或模拟实验情境中让学生积极思考、相互合作、不断内化,并借助系统的练习或项目式任务来巩固成果,能够有效提高他们对遗传学概念和规律的掌握程度,也能帮助他们在思维方式、学习态度等方面获得综合发展。
参考文献
[1]陈刚.情境创设在高中生物遗传学教学中的应用[J].学周刊,2024,(24):44-46.
[2]杨江.情境创设教学策略在高中生物遗传学概念教学中的应用研究[C]//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智能学习与创新研究工作委员会.2020课程教学与管理云论坛(贵阳分会场)论文集.甘肃省武威第一中学;,20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