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勘察设计项目合同变更影响因素与管控策略探究
耿鹏
中国公路工程咨询集团有限公司武汉分公司 430040
摘要:公路勘察设计工程合同变更在施工进程中极为常见,牵涉众多变量,直接关乎工程进度、投资和质量。本文借助Z市XX公路扩宽改造项目案例,深度解析导致公路勘察设计合同变动的诸多因素,并就此探究控制策略。通过对案列中合同变更原因、流程以及影响的详尽解析,以期有助于公路勘测设计项目妥善处理合同变动问题,保障工程按计划推进,实现预期目标。
关键词:勘察设计;合同变更;影响因素;控制策略
引言
公路勘察设计项目是公路建设的关键环节,其中的合同变更管理对于工程的顺畅运作和质量保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项目进程中,诸多难以预测的状况频繁出现,导致合同变更成为了一种常态。然而,不当的合同变更会加大工程成本,影响工程进展与质量。为此,深入探讨影响公路勘察设计项目合同变更的因素,策划针对性的控制策略,是确保项目顺利执行,保障工程质量的核心要素。本文旨在探究公路勘察设计项目合同变更的影响因素以及对应的控制策略,通过实际案例分析,对工程变更引发的潜在风险进行解析,并研究如何采取有力的控制措施来减少无谓的合同变更,提升工程质量与进度,以期为相关从业者提供有益借鉴。
一、案例介绍
Z市XX公路拓宽改造项目为Z市与周边乡镇间的重要交通要道,全长超过50公里。本工程勘察设计交予XX勘察设计有限责任公司负责,建设单位则为Z市公路工程局。工程初步合同于20xx年X月X日签署,预期工期24个月,预算总价约8亿元。然而,施工过程中出现了诸多变动因素,促使合同需要修改调整。
二、公路勘察设计项目合同变更影响因素分析
(一)政策法规变动影响
随着工程建设进程的深入,各地政府陆续出台更加严格的环境保护政策,对高速公路建设项目施加更高级别的生态环保要求[1]。例如,对于高速路边废弃物的处置,新政强调植被覆盖率需高于原有约定,穿插水流保护区的路段还须配置专门的污水处理设备,以防止施工废水污染水源。这些政策法规的变动对勘察设计工作产生直接关联。原先选定的填土、弃土场所与设计方案无法适应新政策的要求,必须重新规划并增设植被恢复工程;而在穿越水源保护区的路段,则需在原有设计基础上增设污水处理设施。据估计,这些政策法规的改变将导致合同变更内容增加约20%的工作量,预计项目成本将上涨15%,并可能影响项目进度,预计工期将延长2个月左右。
(二)勘察设计失误影响
在工程前期调研阶段,由于勘测仪器精度问题以及部分勘测人员经验不足,未能准确探明沿线某地的地下溶洞情况。施工期间,施工队伍在该地段挖掘时发现大量溶洞,使得原设计方案无法顺利执行。为了确保高速公路的安全性与稳定性,必须对原设计方案进行修正。修正内容包括:通过地质调查详细掌握溶洞群的分布及规模;调整桩基穿越溶洞群等路基处理方式;并对该路段的排水系统进行改良,以应对地下水的影响。由于勘察设计失误,合同变更给工程建设带来了巨大影响。这不仅增加了额外的勘察设计工作量,据统计,这部分追加工作占据原设计工作量的30%左右,而且大幅度提高了工程造价,预计造价将增长25%左右。此外,由于勘察、设计调整等因素,工程进度受到严重阻碍,导致工期延误了4个月左右。
(三)业主要求变更影响
工程进度过半之际,由于周边地区经济发展规划的调整,业主提出了新的需求。业主期望在高速公路沿线增设出入口,以便为周边新建工业园区及住宅区提供更好的服务。这一要求对原设计方案进行了多项修改,包括线形调整、合适位置增设出入口匝道、相应路段交通标志、标线等。业主变更要求引发的合同变更同样对工程产生重要影响。新增设计工作量占原设计工作量的25%左右,预计造价将增长20%左右,为保证新出入口设计合理、安全,项目工期将延长3个月。
三、合同变更带来的风险
合同变更会对公路勘察设计带来很对的风险,其中最主要的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如表1:
(一)进度风险
公路勘察设计项目受多种因素影响,合同变更对进度影响巨大。例如,政策法规变动、勘测设计失误、业主需求调整等皆导致设计方案修订、部分勘察工作重置以及施工计划调整[2]。例如,勘察过程中发现溶洞群,导致工作流程大幅更改。首先,需进行详尽调查,了解溶洞分布及规模,耗时约4个月。在此期间,专业团队运用先进设备和技术,对溶洞进行精细勘探,获取精确数据以备设计调整。其次,勘测完毕后,设计人员根据勘察结果调整处理方案,包括确定穿越溶洞群的桩基参数,重新设计排水系统,确保地下水影响得到妥善处理。此番调整亦耗费较长时间。最后,确定设计方案后,再调整并执行施工方案,同样需耗费较长时间。施工队伍需熟知新方案,合理调配材料和设备,依照新要求进行施工。因此,工程进度滞后于原定计划,后续项目亦无法按原计划推进,形成连锁反应,影响区域高速公路建设网络进度,导致各环节脱节,延误愈发严重。
(二)成本风险
公路勘察设计工程合同变更中的造价风险不容忽视。变更带来的额外工作量致使工程造价持续上涨。首先,政策规定变化,如新环保政策要求增设环保设施,导致相关设备和材料投入增加,人力成本上升。例如,增设污水处理设施需购买设备,并雇佣专业人员进行安装调试,进而增加费用。其次,勘测设计失误后的补救措施代价高昂。以发现溶洞群为例,需重新勘查、调整设计,新增工作量约占原设计工作量的30%。重新勘测需更高精度的仪器和人力;设计调整则需专业人员投入大量时间和精力,直接导致工程造价大幅提升。最后,业主需求变更,如新增出入口、道路规划变化等,均导致造价增加。新建出入口需调整线路线形、施工匝道、重新设计标志标线,每项均需投入相应材料、设备及人力,预计造价将提高20%左右。变更次数增多,成本控制难度呈几何级数增长。每次变更均需重新评估成本,原有成本预算体系被打乱,需重新核算各项费用,同时考虑新材料价格、人工工时变化等因素,使成本管理极为复杂,工程成本超支风险剧增。
(三)质量风险
公路勘察设计项目因合同变更频发,设计方案反复调整,易引发一系列质量风险。首先,业主提出变更要求时,设计单位常需短时间内频繁调整设计方案。例如,为适应新增出入口和道路规划变化,需重新确定交通标志位置。匆忙调整时,可能未充分考虑周边环境及行车视线等因素,导致标志设置不合理,影响驾驶员获取路况信息。同时,施工工艺频繁变化及选材不当,导致标线清晰度不足,行车安全隐患增大。其次,勘测设计失误后的补救措施若实施不当,将严重影响路基及其他关键部位质量。例如,处理溶洞群问题时,若未能准确确定桩基础施工参数,或施工时未严格按设计要求操作,便可能导致路基失稳。此外,合同变更频繁,导致设计过程紧张,诸多细节易被忽视。设计者可能专注于大的设计变化,而忽视诸如排水系统管径匹配、护栏强度等细节问题。此类看似微小病害,随时间推移,逐步积累,终将影响高速公路行车质量,降低服务水平及行车安全性。
四、公路勘察设计项目合同变更影响因素管控策略探讨
(一)强化合同管理
1.完善合同条款
在签署合同前,需深入研究合同中可能出现的变动因素,并在条款中明确规定相应的变更条件、程序、责任分配以及费用调整策略。例如,针对政策法规的变动,合同中应明确规定环保政策新要求下的植被恢复费用分担比例,即建设方负担70%,勘察设计机构负担30%,并明确变更申请及审批流程。
2.严谨合同审查
在签订合同前,双方应对合同内容进行严格审查,确保其合法性、合规性以及双方对合同内容的理解达成共识。例如,建设单位与勘察设计单位在签订合同时,若能仔细审查,及时发现并解决因勘察设计失误引发的责任界定不清等问题,便能有效预防因合同条款理解差异导致的合同变更纠纷,确保工程顺利实施。
结束语
综上所述,本文以 Z市 XX高速公路拓宽改建工程为例,从政策法规变化、勘察设计失误、业主变更三个方面,深入剖析了影响勘察设计合同变更的主要因素,并分析了由此带来的工期、费用及质量风险。同时,加强合同管理、完善变更审批流程、提高勘察设计质量等措施,是降低工程变更风险、减少工程变更带来的消极影响的有效途径。在今后的公路勘察设计项目中,各方应充分重视合同变更管理,不断优化控制策略,以确保项目顺利实施,使项目经济和社会效益最大化。
参考文献
[1] 孙勤霞. 道路桥梁工程合同变更与索赔证据管理策略研究[J]. 运输经理世界,2024(26):59-61.
[2] 夏建伟. 浅析高速公路投资控制和合同管理[J]. 数码-移动生活,2021(9):3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