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浅谈多媒体课件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情境创设

作者

祝中标

湖北省荆州市公安县闸口初级中学

摘要:一直以来,广大数学教师都在努力探索,以求能通过有效途径去创设好的教学情境,使得学生以积极主动的情感体验伴随数学学习的整个过程。多媒体进入数学课堂,为我们带来了鲜艳的色彩、动听的声音以及多变的图像,有利于刺激学生的多种感官,创设各种教学情境,唤起学生的情感活动,促使他们发挥学习主动性与积极性。

关键字:   多媒体     创设情境    数学教学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情感体验往往是由具体的情境所决定的。”生动良好的教学情境对学生有巨大的感染力和感召力。从数学的角度看,“情境”就是一种以情感调节为手段,以学生的生活实际为基础,以促进主动参与、整体发展为目的、优化了的数学学习与生活环境。

那么,如何利用多媒体,才能让数学课堂教学情境更生动呢?

一、多媒体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生探究欲望

“数学源于生活却高于生活!”我们应从学生感兴趣的生活实际出发,利用多媒体“投其所好”地安排一个开头。或用一个别出心裁的问题设计、或一个小小的试验、或一个精巧的小故事……去营造吸引人的学习情境,学生在多媒体“声、色、光、形”互动的氛围里,产生了新奇的心理体验,有惊奇、有疑问,进而生成了强烈的学习动机,激励着他们去学习新知、探求数学奥秘。

亚里斯多德曾经说过:“思维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的。”我们通过多媒体设置的疑问,犹如“一石击起千层浪”,让学生产生了认识冲突。他们在心理上感到迷茫,探索的兴趣顿时而生,为学生渴望获得数学知识和积极参与奠定了基础。同时,多媒体也轻松地将他们带入到积极思考、主动探索的学习情境中。

二、多媒体创设“图形”,演示情境,强化概念

数学中主要有“数”与“形”两方面的知识,本身都比较抽象和枯燥。由于学生思维的具体形象性和概念的抽象性之间的矛盾,他们往往不容易掌握知识,而且对于一些容易错的概念更难辨析清楚。如果根据教材内容,将动与静结合起来,通过生动有趣的画面使静态的知识动态化,那么学生透过电脑演示的情境,把抽象的概念形象化,就能有效地掌握知识。

三、多媒体创设问题情境,引发学生探究意识

问题情境是连接数学与生活关系的纽带,有探究意义的问题情境,能将学生置身于问题情境中,激发他们对问题、现象保持一种敏感和好奇心,从而形成探究意识。教师利用多媒体可以创设生动有趣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多角度、多方位地对情境内容分析、比较、综合,学生不断地完成“同化”和“顺应”,建构新的知识结构。

在教学《圆的面积》时,关于圆的面积公式推导的内容比较抽象,学生不易理解。首先告诉学生:“今天,给大家请了一位神奇的老师。”我打开多媒体,一下就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此时,银幕上出现一片绿茵茵的草地,一头牛被一条绳子拴在木桩上低头吃草,画外音响起:这头牛能吃多大范围的草?学生思考后回答:“牛吃草的范围就是以木桩为圆心,以拴牛的绳子长为半径的圆的面积。”这时,多媒体画面上出现了牛吃草的范围:绿色的草地上闪现出以牛绳为半径,以木桩为圆心的黄色的圆。接着,我让学生找出求这个圆的面积的方法,学生议论纷纷,但都说不出正确的方法。见时机已到,我及时运用多媒体进行引导:银幕上出现一个圆,被分为绿、黄两种颜色的两个半圆。两个半圆各被平均分为4份,然后交叉拼在一起,让学生观察像什么图形,学生得出的结论是:像长方形,又不像,因为它的边是弧线。这时,银幕上又出现一个等大的圆,它的两个半圆各被平均分成8份,重复上述过程,学生比较后发现,这个拼得的图形比上一个拼得的图形更接近长方形。抓住这个机会,我引导学生想象:按这个思路分下去、拼下去,最后能得到什么图形?学生得出了可以把圆拼成一个长方形的结论。我用多媒体演示上述过程,验证了学生的想象。在此基础上,我又引导学生思考圆的半径、周长与长方形的长和宽之间的关系。经过思考,有些学生找出了它们之间的关系,但部分学生不同意,争论不休。最后大家达成一致意见:请教多媒体老师。银幕上闪现出同一种颜色表示的圆的半径和长方形的宽,同一种颜色表示的圆的周长的一半和长方形的长,使学生直观地看出了圆的半径就是拼得的长方形的宽,圆的周长的一半就是长方形的长。根据上述关系,教师让学生自己推导圆的面积计算公式。通过多媒体技术,以视觉方式生动地演示了圆的面积转化为学生熟悉的长方形面积的过程,促进了新旧知识的联系,完成了理解的教学目标。

四、多媒体以“美”为突破口,优化情境

对于“美”的事物,人们总是喜欢多看一眼,学生们也不例外。多媒体的各种功能可以将数学的“美”一显无余。它能以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方式,潜移默化地激发人的美感,陶冶人的情操,启迪人的认识,激发学生思维的火花,诱发他们的创造性。

例如:《轴对称图形》一课,教材只有提供了枫叶、天平、蜻蜓三幅图,而且缺乏时代感,学生很难与已有知识经验产生联系。我利用互联网下载了很多轴对称图形、对称图形和中心对称图形,而且都是学生日常生活中见到的。然后设计了这样一幅场景:一个扎着两个小辫子的小女孩,在草地上捕捉昆虫制作标本,远处有太阳、松树、花朵、各种小昆虫等等。学生看着这美丽的画面,说:“好漂亮啊!”然后在这些丰富的图形中,学生发现了它们的共性,那就是:它们沿着中间对折,可以使左右两边完全重合。从而认识了轴对称图形的概念。这堂课中,学生从感受美的乐趣中感知了教材。

总之,“学生的主动参与和自主发展”是我们每个数学教师的出发点,也是我们的心愿。让我们以满腔的热情投入到教学实践中,关注数学课堂中的情境设计,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创设出符合学生多方面发展需要的、充满美感和智慧的环境、氛围,使学生的学习状态由被动变为主动,并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通过探究掌握知识技能,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获得成功的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