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视角下高职美术课堂改革研究
孙媛媛
江苏省徐州技师学院 江苏徐州 221000
摘要:在新形势下,中国的高等教育体系正扎实推进“三全育人”(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这对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美术教育作为高等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课程思政的改革和发展在“三全育人”框架中愈发显得重要。本文深入探索“三全育人”理念下高职美术课程思想政治教育改革的方向与实施路径,对促进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和艺术修养的全面提升,为推动高职美术教育的全面发展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
关键词:高职美术教育;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三全育人”
一、“课程思政”背景下高职美术学专业教学改革的依据
高职美术学专业教学不仅仅是绘画技艺的教学,还包括众多的文化课程,要培养学生的艺术素养,对艺术作品有较高的鉴赏能力,可感悟其中的精神,理解作品所要表达的情感,培养的是高层次的美术人才。在学生学习美术学专业知识过程中,不断强化其思想政治意识,可持续提高其道德水平。
从美术教育来看,鉴赏艺术作品为美学范畴,确定其是美是丑,而在审美教育中,则包含了善恶的辨别,属于道德教育。基于此,在审美教育中,可以将美术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以实现美术教学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通过美术教育引导学生辨别美丑,塑造学生的心灵美与思想美,而审美教育则是帮助学生认识到事物的本质,学习的是内在美的辨别。
二、高职美术教育课程融入思政元素的意义
(一)坚定立场,明确方向
教师将思想政治元素融入美术专业教育教学中,在教学工作中确立立德树人的核心教育目标和理念,发挥思政元素在美术专业课程中方向指引的作用,切实保障课程体系构建的政治立场,能够坚定美术教育的政治方向,保证美术教育教学的目的是为人民服务,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与艺术理念。
(二)提升学生素养,丰富课程内涵
美术教育专业是高等院校教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整个院校的大学生群体相比,美术专业学生具有一定的特殊性。美术专业学生个人的思想道德素养不仅关乎其个人的发展,将来还会在一定程度上对社会风气产生影响。特别是在当前多元化发展的时代背景下,文艺已经成为导向时代风尚的重要因素,因此加强对艺术类人才综合素质的培养极为重要。
美术专业的学生普遍存在理论知识薄弱、重专业技能、轻理论学习的问题,尤其目前美术专业教育缺乏人文内容,缺乏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引导。因此,在美术教育课程中融入思政元素,既能丰富美术专业课程的内容、提高政治内涵,又能提升美术专业教师的理论素养。
(三)强化专业课程的育人作用
将思政元素融入美术专业课程教学中,能够帮助美术专业教师形成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协同育人的思想,使其树立新的课程教育理念,进一步发挥美术教育立德树人的作用。另外,学校要深入挖掘美术专业课程的思政元素,将育人理念融入专业课程内容的建设与规划上,建立以美术专业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思政教师辅助配合,多部门共同参与的多维教育模式。
立足立德树人教育目标的美术专业课程与思政课共同协作育人模式,对构建学校“大思政”育人课程体系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三、高职美术教育课程存在的问题
(一)主观能动性被忽视
以往的高职美术教学存在一定的问题,如对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的忽视、教学实践的缺失等。随着互联网、多媒体的发展,高职美术教育的改革更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对现实生活的了解。
(二)教学模式单一
教师不能延续以往单一的课堂教学模式,这会影响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挥。在美术教学中,教师要注重与实际的联系,帮助学生强化职业能力。高职美术教学并不是为了培养专业的美术人才,而是将美术作为一种修养课程。随着我国经济转型的加快,高职美术教育的创新也具有必要性。
(三)师资能力欠缺
1.更新教学理念
多数教师在技术上没有问题,要把重点放在观念的培养上,使高职教师具有开放的思想,从而对学生产生积极的影响。
2.增强师资力量
招聘一些具有实践经验的教师进入高职队伍,增强高职教师的整体实力,对教学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3.培养研究型人才
培养一批研究型人才,对高职美术教学问题和发展趋势进行研究,以期逐步实现传统美术教学的改革。
四、高职美术教育课程融入思政元素的策略
(一)明确育人目标,构建立德树人的教育体系
通过引入当代艺术家的作品或相关案例,让学生了解并参与对当代社会问题的探讨,加深对课程思政教育的认知和理解。
(二)创新教学模式,增强课程思政教育内涵
1.建设智慧教学平台
高校美术课程思政教育可以建设智慧教学平台,整合AI智能和5G通信技术,为美育教学提供更多元化、个性化的教学方式。通过智能化的学习推荐系统和个性化的学习路径设计,将思政元素融入美育课程中,使学生能够在个性化的学习环境中接触、思考和探索与社会问题相关的议题,从而提升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开发在线美育课程
高校美术课程思政教育可以利用互联网技术和信息可视化技术,开发具有思政元素的精品在线美育课程。这些课程可以结合艺术作品、文化背景和社会现实,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与价值观、社会责任等相关的议题。通过多媒体展示、互动式教学等方式,提升学生的思辨能力和综合素养。
(三)构建评价机制,确保教育效果的精准评估
1.全员参与
教师育人与学生参与相结合。在高校美术课程思政教育改革中,一方面,教师不仅传授专业知识和技能,同时也是价值观念的传递者。高校应鼓励教师承担起育人责任,将思政教育理念融入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中。教师在教授艺术技能的同时,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价值观念和社会责任感。通过引导讨论、激发学生参与、提供实践机会等方式,引导学生思考社会问题,并通过艺术表达来传递思想和价值观。
另一方面,高校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思政教育中来。他们可以通过参加社会实践、社团活动、志愿者服务等形式,将所学的美术知识和技能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加深对思政教育的认识和理解。
2.全过程融合
育人的长期性与针对性相结合。“三全育人”之所以强调全程育人,是因为高校育人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也是一个有针对性的过程。思政教育应贯穿整个高校美术课程教学过程,而不仅仅是某一门课程的一次活动。在每一门课程中,都应设立相应的思政教育内容和环节,使学生在学习美术的过程中,能够不断地接触、思考和探索与社会问题相关的议题。根据学生的兴趣和发展方向,提供个性化的思政教育路径,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
3.全方位育人
校园育人与社会育人相结合。“三全育人”强调在德育体系内,构建一个立体、全方位的育人环境,大力推动理论创新和实践探索。因此,高校美术课程思政教育不能局限于课堂教学,还应通过校园文化建设和社会实践等方式,将思政教育融入学生生活的方方面面。
高职美术教育课程思政建设是提升美术教育质量、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通过明确育人目标、创新教学模式、构建评价机制等策略,可以有效促进思政教育与美术教育的深度融合。然而,在实际操作中仍面临一些挑战,如课程思政元素挖掘难度大、教师思政素养提升需求迫切、学生接受度与参与度不高等。针对这些问题,需要深入挖掘课程思政元素、加强教师思政素养培训、创新课程思政教学方式等对策。
参考文献
[继续补充参考文献]
[1] 张华. 高职美术教育中的思政教育融入路径研究[J]. 艺术教育, 2022(03).
[2] 李明. 课程思政视角下高职美术专业课程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 职业教育研究, 202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