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电力工程管理中质量监督与验收标准的完善探讨

作者

毛丽

楚雄市聚熠新能源有限公司 675000

摘要: 电力工程作为国家能源输送与供应的关键基础设施,其质量优劣直接关乎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以及社会经济的正常发展。本文围绕电力工程管理中的质量监督与验收标准展开深入探讨,剖析现存问题,详述质量监督要点,探究验收标准的完善方向,提出强化质量监督与验收成效的策略,旨在为提升电力工程质量提供理论支撑与实践指导,推动电力行业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电力工程;质量监督;验收标准;可持续发展

一、引言

电力工程涵盖发电、输电、变电、配电等多个环节,具有投资规模大、技术要求高、建设周期长、涉及专业广等特点。在其建设过程中,任何一个环节出现质量问题,都可能引发严重后果,如停电事故、设备损坏,甚至危及人员生命安全。因此,建立健全质量监督与验收标准体系,加强全过程质量管控,是确保电力工程质量的核心任务,对保障电力供应可靠性、促进电力行业健康发展意义重大。

二、电力工程质量监督现存问题剖析

(一)监督体系不完善

在当前电力工程建设领域,部分质量监督机构的组织架构与职能设定缺乏精准性,未能与建设单位、施工单位形成清晰的权责界限。这种模糊状态致使在实际监管过程中,一旦出现质量争议或问题,三方之间极易陷入相互推诿的困境,谁都不愿主动承担责任,使得问题长时间搁置,无法得到及时解决。同时,重复监管现象也屡见不鲜,不同主体针对同一施工环节或质量要点各自为政地开展检查工作,既浪费了大量人力、物力资源,又给施工方造成不必要的负担,严重影响工程进度。

从操作流程层面来看,监督流程的不规范问题突出。由于缺乏一套全面、细致且具有权威性的标准化操作手册,监督人员在执行任务时往往凭借个人经验与习惯行事。这就导致在判断工程质量是否达标、违规行为如何界定等关键问题上,主观性占据主导地位。不同监督人员可能因自身认知差异,对相同质量状况给出截然不同的评价,公正性与客观性大打折扣,无法为电力工程质量监督提供坚实可靠的评判依据,使得整个监督体系的公信力受到质疑。

(二)监督人员专业素养不足

电力工程本身具有高度的复杂性,其涵盖电气、土建、机械等多个学科领域,各领域知识相互交织、渗透,共同支撑着工程建设的各个环节。这就要求从事质量监督工作的人员必须具备复合型专业技能,能够从多学科角度审视工程质量问题。然而,现实状况却不容乐观,当下不少监督人员的专业背景较为单一,仅熟悉某一特定学科知识,在面对综合性强的电力工程质量监督任务时显得力不从心。

特别是随着智能电网建设的大力推进,一系列新兴技术与工艺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像数字化设备安装调试以及新能源发电接入技术等。这些新技术不仅改变了传统电力工程的建设模式,也给质量监督带来全新挑战。但由于部分监督人员未能及时跟进学习,对这些前沿技术了解甚少,在监督现场难以精准识别潜在的质量隐患。例如,在智能变电站的数字化设备安装过程中,因监督人员不熟悉设备间的通信协议与数据交互原理,可能无法察觉接线错误或信号传输异常等问题,从而使质量监督流于形式,无法切实保障电力工程质量。

(三)监督技术手段落后

传统的质量监督主要依赖人工现场检查、抽样检测,效率较低且易受人为因素干扰。面对大规模电力工程建设,缺乏先进的信息化监测技术、无损检测技术的应用,难以实现对工程质量的实时、全方位监控,无法及时发现隐蔽工程部位的质量问题。

三、电力工程质量监督要点

(一)施工前期监督

1.设计文件审查

严格审核电力工程设计图纸、技术方案,重点关注设计是否符合相关规范、标准,是否考虑工程现场实际情况,如地质条件、气候因素等。对设计变更要进行严格管控,确保变更后的设计方案不降低工程质量要求,杜绝随意变更设计的行为。

2.施工单位资质审查

核查施工企业的营业执照、资质等级证书、安全生产许可证等,确保其具备承担相应工程施工任务的能力。审查施工人员资质,包括项目经理、技术负责人、特种作业人员的从业资格证书,保证施工团队专业素养达标。

(二)施工过程监督

1.原材料与构配件质量控制

建立原材料进场检验制度,对钢材、水泥、电线电缆等关键原材料及构配件,按照规定的抽样频次、检验项目进行检验,确保其质量符合国家标准与设计要求。加强对原材料存储、保管条件的监督,防止因受潮、变质等因素影响材料性能。

2.施工工艺执行监督

依据电力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监督施工单位严格按照既定施工工艺进行作业,如变电站设备基础混凝土浇筑的振捣工艺、输电线路铁塔组立的螺栓紧固工艺等。定期检查施工记录,确保施工过程可追溯,对违规操作及时纠正,保证每一道工序质量合格。

(三)竣工阶段监督

1.工程实体质量检查

对已完工的电力工程进行全面外观检查,查看设备安装是否牢固、线路敷设是否整齐、标识是否清晰等。运用专业检测仪器对工程关键部位进行功能性检测,如变压器的耐压试验、接地装置的接地电阻测试等,确保工程实体质量满足运行要求。

2.竣工资料审查

审核施工单位提交的竣工图纸、施工日志、质量检验报告、调试记录等资料,保证资料的完整性、真实性与准确性,使其与工程实体情况相符,为后续运行维护提供可靠依据。

四、电力工程验收标准的完善方向

(一)细化量化验收指标

现行电力工程验收标准中部分条款较为笼统,缺乏具体量化指标,给验收工作带来主观性与不确定性。例如,对于电气设备的安装精度,应明确规定设备的水平度、垂直度允许偏差值;对电缆敷设的弯曲半径,给出精确的数值要求,使验收人员有据可依,提高验收工作的科学性。

(二)融入新技术验收要求

随着电力技术的快速发展,智能变电站、柔性输电、分布式能源接入等新技术广泛应用,传统验收标准已难满足需求。应及时修订验收标准,增加对这些新技术的验收内容,如智能变电站中二次系统的网络性能测试、分布式能源接入后的电能质量监测指标等,确保新技术在电力工程中可靠应用。

(三)强化环保与节能验收标准

电力工程建设对环境与能源消耗有一定影响,在验收标准中应强化环保与节能要求。对于火电工程,严格验收脱硫、脱硝、除尘设施的运行效果,确保污染物达标排放;对输变电工程,评估其电磁辐射水平是否符合环保标准。同时,考核工程的能源利用效率,如发电设备的热效率、输变电线路的损耗率等,推动电力工程绿色发展。

结论

电力工程质量监督与验收标准的完善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正视现存问题,精准把握质量监督要点,与时俱进完善验收标准,多措并举强化监管成效。只有构建起科学严谨、全面覆盖的质量监督与验收体系,才能确保电力工程质量过硬,为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筑牢根基,助力电力行业在新时代实现高质量发展,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对电力的持续增长需求。在未来,随着电力技术创新与管理理念升级,质量监督与验收工作也需持续优化,不断适应电力工程建设的新挑战与新机遇。

参考文献:

[1]王强. 电力工程质量监督管理的现状及改进措施[J]. 工程技术研究, 2023, 8(10):157-159.

[2]刘勇. 电力工程建设项目质量验收标准的优化策略[J]. 科技创新与应用, 2022, 12(30):143-145.

[3]陈华. 基于精细化管理的电力工程质量监督体系构建[J]. 电力设备管理, 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