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双减”背景下优化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的研究

作者

徐立芳

河北省邢台市中兴路小学 054000

摘要:本文以双减为背景,深入探讨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的优化路径,从小学语文作业现状及双减下面临的挑战与机遇入手,详细分析了当前作业设计存在的问题,探讨了作业设计的优化策略与方法,并提出了具体的实施路径,通过优化作业内容、形式与评价方式,创新作业设计理念,可有效提升作业质量,减轻学生负担。同时,建立科学的作业管理机制,加强语文教师专业能力培养,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对推进双减落实具有重要意义,对促进小学语文教学改革、提升作业育人效能、实现减负提质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关键词:双减;小学语文;作业设计

一、小学语文作业现状分析及双减下的挑战与机遇

当前小学语文作业设计中存在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作业数量过多且难度不当,导致学生负担过重,部分语文教师习惯性布置大量抄写、默写任务,机械重复的练习占据了学生大量课余时间。作业内容同质化严重,缺乏层次性和针对性,许多作业停留在知识记忆和基础训练层面,未能有效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在作业形式方面,传统的纸笔作业仍占主导地位,创新性和实践性作业较少,这种单一的作业形式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实践能力。此外,作业评价方式较为简单,主要依赖语文教师批改打分,缺乏过程性评价和多元评价,这种评价方式难以全面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进步程度。

双减的实施为优化小学语文作业设计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语文教师需要在减少作业总量的同时,确保作业的质量和教学效果,这要求语文教师转变传统的作业观念,创新作业设计理念,提高作业设计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在这一背景下,语文教师需要深入理解双减的内涵,准确把握导向,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关注学生的实际需求和个体差异。同时,要充分发挥语文学科的育人功能,将核心素养的培养融入作业设计。从长远来看,双减的实施有助于推动小学语文作业的整体改革,促进教育质量的提升。通过优化作业设计,可以更好地发挥作业的育人功能,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和学习能力,这不仅有利于减轻学生负担,也能提高教育教学效果,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

二、双减背景下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的优化策略与方法

以统编版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5课《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为例,探讨作业设计的优化策略。该课文通过描写五粒豆子的不同命运,展现了生命的价值和意义。在作业设计时,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思维能力,引导学生感悟课文主题。作业内容设计要突出重点,注重层次性,可设计阅读理解类作业,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五粒豆子的不同经历,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通过设置开放性问题,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比如,让学生思考如果你是其中一粒豆子,你希望有怎样的人生经历,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和思考。在作业形式上,要注重多样性和趣味性,除了传统的文本阅读和写作练习,可以设计情境体验类作业,如让学生观察豆子的生长过程,记录成长日记,或者通过绘画方式表达对课文的理解。

在作业实施过程中,要注重因材施教,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可以设计基础性作业和拓展性作业,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适当的练习和提高。同时,要合理控制作业量,确保学生能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作业,避免加重负担。作业评价方式也需要创新,可以采用自评、互评相结合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和评价能力。通过设计评价标准,引导学生关注作业完成的质量和效果。语文教师的反馈要及时、具体,帮助学生发现问题,改进学习方法,要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开发线上作业资源,实现作业形式的多样化和个性化,通过建立完善的作业管理机制,确保作业设计的科学性和实效性,真正实现减负提质的目标。

三、双减下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的实施路径与效果评价

以统编版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6课《夜间飞行的秘密》为例,探讨作业设计的实施路径和效果评价。这篇科普文章介绍了昆虫夜间飞行的奥秘,具有较强的科学性和趣味性。在实施路径方面,要制定清晰的作业目标,通过作业设计,使学生掌握课文的重要内容,理解作者的写作方法,提升科普文章的阅读能力。要精心设计作业内容和形式,可以设计阅读笔记、知识梳理等基础性作业,帮助学生理清文章脉络,掌握重要知识点。为提高作业的实效性,可以设计探究性作业,如让学生查阅相关资料,了解更多昆虫的夜间活动特点,或者观察身边的昆虫,记录观察发现。这类作业能够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培养科学探究能力。同时,要注重作业的层次性和个性化,针对不同学习水平的学生设计适合的作业内容。比如,可以设计基础型、提高型和拓展型三个层次的作业,让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有所提升。在作业形式上,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开发线上作业资源,实现作业形式的多样化。语文教师还要关注作业实施的时间安排,合理分配课内与课外作业的比例,确保学生能够高质量地完成作业任务。

在效果评价方面,要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通过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和语文能力的提升情况。评价方式要多元化,可以结合课堂展示、小组讨论等形式,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同时,要注重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完成作业过程中的进步和成长。语文教师应及时总结作业实施的经验和问题,不断改进作业设计。通过收集学生和家长的反馈,了解作业设计的实际效果,及时调整优化。此外,要加强语文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分享优秀的作业设计案例,提升整体的作业设计水平。要定期开展作业设计研讨活动,探索创新作业形式,优化作业内容,提高作业设计的专业化水平。建立完善的作业质量监控机制,定期对作业设计的实施效果进行评估和反馈。注重收集家长对作业设计的意见和建议,建立家校协同育人机制。通过系统化、规范化的作业管理,确保作业设计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切实推进双减的落实。要充分发挥教研组、备课组的作用,通过集体备课、同课异构等方式,提高作业设计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建立作业资源库,实现优质作业资源的共建共享,提高作业设计效率。同时,要注重作业设计的创新性研究,鼓励语文教师开展作业设计的行动研究,形成具有推广价值的经验和成果。

结论:在双减背景下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的优化是一项系统工程,优化作业设计要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注重培养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作业设计要突出重点,注重层次性和多样性,创新作业形式和评价方式。同时,要加强语文教师专业能力建设,建立科学的作业管理机制,充分发挥教研组织作用。通过建立作业资源库,实现优质资源共享,提高作业设计效率。要重视过程性评价,加强家校协同,建立完善的作业质量监控机制。

参考文献

[1]徐玲.“双减”背景下小学语文作业优化的策略[J].考试周刊,2023,(48):37-41.

[2]刘萍.“双减”背景下小学语文作业优化设计的策略研究[J].格言(校园版),2023,(33):26-28.

本文系:2023年度邢台市信都区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一般课题,《“双减”背景下优化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的研究》(课题编号2303075)。课题组成员:徐立芳   雷凤云  任文芳   周娜娜    赵立燕  樊宁   吴佳鑫   李素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