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背景下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策略研究
宁望
宁阳县复圣中学 山东省泰安市 271000
摘要:近年来,为了减轻学生的作业和校外培训的负担,教育部门发布了“双减”政策,旨在提高教学质量,为学生的课堂学习创造更多时间和空间,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而作为一名初中历史教师,应当积极适应新变化、新要求,采取行之有效的策略,进一步提高初中历史课堂教学质量。因此,本文结合自身多年的教学经验,从更新教学观念、激发学习兴趣、优化教学过程、完善评价体系等方面,阐述了在“双减”背景下如何优化初中历史课堂教学。
关键词:"双减"背景;初中历史;课堂教学
引言:
“双减”政策是针对当前教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的改革要求,是在义务教育阶段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教育任务的重要举措。对于学生来讲,减少作业负担可以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而对于教师来讲,减少教学任务量可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减轻教师工作压力。初中历史教师要认真落实“双减”政策要求,围绕着“双减”政策理念,积极研究相应教学策略,探索历史课堂教学改革措施,以提升初中历史课堂教学质量和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一、双减政策对初中历史教学的影响
“双减”政策的实施,为初中历史教学带来了显著的影响,促使教师在教学方法及理念上进行转变。如教师需要在课堂上实现“少说多做”的教学原则,减少单纯的知识传授,更多地关注学生的主体性和学习体验。在这样的环境中,教师应引导学生积极思考,鼓励他们自主探索历史的主要知识点,而不是依赖于死记硬背。同时,教师的关注点,从单一的学业成绩转向对学生整体学习需求的重视,评价方式也更加多样化,更能理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挑战,尽量减少不必要的学习负担[1]。
二、"双减"背景下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策略
(一)更新教学观念
“双减”政策的实施,对教师的教学方法提出了新的要求,需要教师持续培养学生综合能力,而不是单纯地提高成绩。而且在“双减”背景下,学生独立学习的时间也多了,教师要主动利用好这一机会,帮助学生实现自主学习、探究的目标。
例如,在学习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中华文明的起源》这一课时,教师应转变传统教学中以讲授为主的模式,更多地采用讨论、探究和实践活动,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共同探讨中华文明的起源和发展[2]。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开放性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如“你认为哪些因素促进了中华文明的形成?”或者“古代文明与现代文明有哪些相似之处和不同之处?”加深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实现教学任务、教学目标和学生发展之间的有机统一。
(二)激发学习兴趣
“双减”政策的实施,也使得初中历史教师面临更多的挑战。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下,学生是教学的主体,而教师是组织者、引导者,教师需要认清这样的师生关系,才能使初中历史教学更加顺利地开展。并且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优化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重要一环,教师应当积极地通过各种教学方式,来帮助学生建立起对历史学科的学习热情。例如,在教学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丝绸之路的开通与经营西域》这一内容时,可以结合当下的时事热点,如“一带一路”倡议,让学生了解古代丝绸之路与现代经济发展的联系,从而增强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现实意义的认识。为了迎合“双减”对初中教学的要求,教师可以将课堂学习与课后学习有机联系起来,通过设计一些与学生生活紧密相关的项目作业,如让学生观看有关“丝绸之路”的纪录片和影片,增强学生对历史学科的兴趣和认同感,同时也起到了拓展学生视野的作用[3]。
(三)优化教学过程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主动与学生深入交流,及时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教师要意识到,学生之间存在着差异,因此教学方法需要个性化和差异化。因此,在备课、选材、设计作业等多个环节,都应考虑到每个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兴趣点,设计不同层次的教学活动,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例如,在教学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这一课时,教师应从“减负增效”的角度出发,对于基础较弱的学生,可以让他们在同伴的帮助下掌握基础知识;而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则可以提供一些挑战性的任务,进一步激发他们的学习潜能。
(四)完善评价体系
在“双减”政策下,初中历史教师应重新认识学生的主体地位,进而以学生的学习水平为基础,不断完善课程评价体系。对学生而言,建立健全的评价体系是有效提高历史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方式。因此,在“双减”背景下,初中历史教师应重视对学生课堂表现的评价,将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等方面的情况作为评价的主要内容,帮助学生认识自己在学习中存在的不足之处,进而及时改进。例如,学生在完成期中考试后,教师可以针对学生的薄弱点进行评价,并引导学生自我评价、分析,让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是否正确,促进其综合素质的提升[4]。
(五)运用现代技术
现代信息技术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包括网络资源、多媒体设备及软件等。信息技术在初中历史课堂中的应用,可以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帮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历史知识,促进其学习效果的提升。同时,现代信息技术与初中历史教学的结合,体现了“双减”政策下教学方式的创新。教师可以利用网络资源、多媒体设备等,开展互动式、开放式及实践性的教学活动,使初中历史教学变得更加生动。例如,在教学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鸦片战争》这一课时,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播放有关鸦片战争的纪录片、解读视频等,让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到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的灾难和痛苦,让学生对鸦片战争有更直观、更深刻的认识。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双减”政策的实施,使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和空间进行自主学习、发展自己。作为一名历史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应当及时更新教学观念,从学生的实际水平出发,制定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创造更好的条件。并在课堂教学中围绕“双减”政策,迎合历史课程改革提出的新要求,不断优化教学过程、完善评价体系,真正实现历史学科素质教育目标。
参考文献
[1]郭向荣."双减"背景下提高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效率的策略研究[J].试题与研究,2023(5):158-160.
[2]陆怡.关于"双减"背景下初中历史作业优化设计的策略研究[J].天天爱科学(教育前沿),2023(5):109-111.
[3]张孝启."双减"背景下提高初中历史教学质量的实践探究[J].青海教育,2023(4):44-44.
[4]郑小涵.浅谈"双减"背景下初中历史阅读教学高效课堂的构建[J].新课程研究(中旬-双),2022(4):2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