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教学创新与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培养
杨松会
叙州区樟海学校 四川宜宾 644600
摘要:随着社会和技术的快速发展,传统的教学方法已无法满足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解决复杂问题的需求。特别是在初中数学教学领域,传统方法往往注重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思维能力的培养,导致学生在实际应用中表现不佳。针对这一挑战,本研究旨在探索初中数学的教学创新方法,并通过具体策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通过文献回顾和实证研究,本研究提出了包括问题导向学习、小组合作、数学实验与探究活动以及多元化评价机制在内的四种主要策略。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学;教学创新;创新思维能力;培养策略
前言:在当前的教育环境中,创新已成为一种必需,尤其是在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的背景下。初中数学教学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的教学方法面临诸多挑战,例如无法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缺乏实践环节、以及未能有效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这些问题的存在不仅影响学生的数学学习效果,还会限制他们将来在科学和技术领域的创新能力。因此,探索创新的教学策略,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已成为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
一、初中数学教学创新的必要性
(一)传统数学教学方式的挑战
传统的初中数学教学方式,主要依靠讲授法和练习法,这种方法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快速传递知识和训练基本技能。但这种教学模式也面临诸多挑战,尤其是在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方面的局限性。一是过度依赖教师的讲授可能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被动接受信息,缺乏主动探索和批判性思考的机会[1]。二是标准化的测试导向教学通常忽略了学生个体差异,无法满足不同学习需求和兴趣的学生。三是这种教学方式未能有效利用现代教育技术,限制了教学内容的丰富性和互动性。
(二)创新教学在初中数学中的意义
面对传统教学方法的挑战,创新教学的引入显得尤为重要。创新教学方法旨在通过引入更多互动性和探索性的学习活动,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思维。例如,通过问题导向学习(PBL)、合作学习和数学实验等教学活动,学生可以在实际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学习数学知识,从而提高他们的分析和批判性思考能力。这些方法不仅促进了学生认知能力的全面发展,还帮助他们学会如何在团队中协作和交流[2]。创新教学还包括对教学评价方式的改革,如实施形成性评价,这可以更真实地反映学生的学习进程和深度理解,而不仅仅是通过标准化考试的成绩来评价学生。
二、初中数学教学中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
(一)构建问题导向的学习环境
构建问题导向的学习环境在能够有效地将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从而显著提高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和问题解决技能。在这一环境中,教师通过精心设计与现实生活紧密相连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主动思考和探索,进一步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3]。以“一元一次方程”的教学为例,教师可以通过构建一个与学生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问题情境来引入新课。比如,教师可以设定一个购物场景,提出这样的问题:“小明去商店买文具,他买了两支钢笔和一些练习本,共花费了50元。已知每支钢笔的价格是10元,每本练习本的价格是2元,那么小明到底买了多少本练习本呢?”这个问题情境不仅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紧密相连,而且能够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解决这个问题,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用一元一次方程来表示这个问题。设小明购买的练习本数量为x,则根据题目信息可以列出方程:2×10 + 2x = 50。接下来,教师可以让学生尝试解这个方程,找出x的值。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会遇到一些困难和挑战,但正是这些困难和挑战促使他们不断思考和探索,从而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二)利用小组合作学习促进思维碰撞
小组合作学习能让学生们围绕共同的学习目标展开讨论与交流,从而拓宽彼此的视野,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培养团队协作精神。以“平行线与交叉线”这一教学内容为例,教师可以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们在互动中深入理解这一概念[4]。在开始小组合作学习之前,教师可以先对全班学生进行异质分组,确保每个小组内既有数学基础较好的学生,也有基础相对薄弱的学生,以便形成优势互补。教师可以给每个小组分发一些直线图形的卡片,并设置一系列问题,如:“哪些直线是平行的?哪些直线是交叉的?”“平行线和交叉线在实际生活中有哪些应用?”等。小组成员需要共同观察、分析这些图形,并围绕问题展开讨论。在讨论过程中,每个学生都可以发表自己的看法,提出自己的疑问,小组成员之间通过互相解答、互相质疑,不断推动讨论的深入。例如,在讨论平行线的应用时,有的学生可能会提到火车轨道,认为这是平行线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这时,其他学生可能会提出疑问:“火车轨道真的是完全平行的吗?它们在远处会相交吗?”这样的问题会激发小组成员进一步的思考和讨论,促进思维的碰撞。
(三)开展数学实验与探究活动
开展数学实验与探究活动,让学生通过亲身参与、动手操作来探索和发现数学规律,不仅能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还能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观察能力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三角形的内角和”为例,这是一个初中数学中的基础知识点,但通过数学实验与探究活动,可以让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这一性质。教师可以为每个学生准备一些纸质三角形,并让他们通过剪裁、拼接或折叠等方式,亲自验证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度的性质。在实验过程中,学生们会沿着三角形的三个角剪下,然后将这三个角紧密排列在一条直线上,他们会发现这三个角刚好拼成一个平角,即180度。这一过程中,学生们不仅通过亲手操作验证了三角形的内角和性质,还深刻体会到了数学规律的直观性和趣味性。
(四)实施多元化评价与反馈机制
实施多元化评价与反馈机制有助于学生全面了解自己的学习状况,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升他们的自我效能感。以“函数的图象与性质”为例,教师可以通过多元化评价与反馈机制来评估学生对函数概念的理解和应用能力。除了传统的笔试测试外,教师还可以采用其他评价方式,如图表分析、口头报告、小组讨论等。在图表分析方面,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一组函数图象,要求他们根据图象分析函数的性质,如单调性、奇偶性等。通过分析图表,学生不仅能够加深对函数性质的理解,还能锻炼他们的观察和分析能力。教师则可以根据学生的分析结果给予及时反馈,指出他们的优点和不足,引导他们进一步深入思考。
结语
简而言之,初中数学教学的创新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关键。教师应该积极探索创新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通过构建问题导向的学习环境、利用小组合作学习、开展数学实验与探究活动以及实施多元化评价与反馈机制等策略,教师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和综合素质,为他们未来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王祎婕. 以培养学生创新思维为导向的初中数学教学策略刍议 [J]. 教师教育论坛, 2023, 36 (08): 81-83.
[2]杨英. 试析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J]. 才智, 2020, (14): 95.
[3]闫梅兰. 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研究 [J]. 科技资讯, 2019, 17 (14): 165-166.
[4]李印波. 探讨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J]. 中国高新区, 2018, (11): 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