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新闻传播视角下北疆文化弘扬与中华文脉赓续之道

作者

王晓晖

内蒙古二连浩特市融媒体中心 内蒙古二连浩特市012600

摘要:本文从新闻传播的视角,深入探讨北疆文化的内涵及其与中华文脉的联系,通过实例分析新闻传播在弘扬北疆文化和赓续中华文脉中的作用、策略和创新实践,强调其对文化传承和民族自信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新闻传播;北疆文化;中华文脉;文化传承

一、引言

文化是民族的灵魂,国家的精神根基。北疆文化,作为中华文脉中独特而璀璨的组成部分,见证了历史的变迁,承载了丰富的历史、民俗、艺术和宗教内涵。新闻传播在弘扬北疆文化、赓续中华文脉中扮演着重要角色,通过深度挖掘和广泛传播,让北疆文化跨越地域和时空,凝聚民族自信和向心力。

二、北疆文化的内涵与中华文脉的交融

北疆文化蕴含着深厚的底蕴与独特的魅力。以内蒙古地区为例,蒙古族等少数民族文化元素如同一颗颗明珠闪耀其中。传统的游牧文化塑造了北疆人民坚韧不拔、逐水草而居的生活态度与精神风貌;悠扬的长调、激昂的马头琴演奏,不仅仅是音乐艺术的表达,更传递着北疆人民对自然的敬畏、对生活的热爱以及对民族情感的坚守。这些文化瑰宝在历史的长河中与中原文化相互交织、相互影响。从游牧文化到现代多元交融,北疆文化不仅见证了北疆地区的沧桑变迁,更是中华文脉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例如,元上都遗址便是北疆文化与中原文化融合的历史见证,展现了多元文化汇聚交融的繁荣景象。

三、新闻传播在北疆文化弘扬中的核心效能

(一)信息传播与文化普及的先锋力量

新闻传播通过多样化的形式,如新闻报道、专题节目、文化纪录片等,广泛传播北疆文化的精髓。例如,内蒙古电视台关于蒙古族传统民俗文化的节目,全方位展示了那达慕大会等传统项目的魅力,使北疆文化得到有效普及。

(二)塑造文化形象与品牌的有力推手

新闻报道通过精心策划与传播策略的运用,为北疆文化塑造鲜明独特的形象与品牌。二连浩特市作为北疆的重要口岸城市,新闻传播对其跨境文化交流活动的报道成效显著,提升了北疆文化在国内外的知名度与美誉度。

四、新闻传播促进北疆文化与中华文脉赓续的实践典范

(一)历史文化传承报道:追溯北疆文化的根源

内蒙古各媒体平台的新闻报道中,对元上都遗址等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与研究报道占据重要地位。各大新闻传播机构深入挖掘元上都遗址的历史文化价值,通过多维度的报道呈现其全貌,使北疆的历史文化深度融入中华文脉的整体传承体系之中。这些报道不仅详细介绍了元上都遗址的历史背景和建筑特色,还深入探讨了其在中华多元文化中的地位和作用,为公众提供了深入了解北疆历史文化的窗口。

(二)文化教育与传承新闻活动:培育北疆文化的传承新苗

内蒙古各地积极开展的民族文化进校园活动得到新闻媒体的广泛关注与深入报道。例如,呼和浩特市某小学开展的蒙古象棋兴趣班,通过新闻报道与后续跟进,激发了社会各界对北疆文化教育传承的重视与支持。这些报道不仅展示了兴趣班的教学活动和孩子们的学习成果,还深入探讨了民族文化教育在培养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中的重要性,为北疆文化的传承注入了新的活力。

(三)公众参与式新闻传播:激发北疆文化的全民活力

内蒙古二连浩特市举办的“我眼中的北疆口岸”摄影比赛是公众参与式新闻传播的成功范例。比赛消息一经发布,便在当地及周边地区引发强烈共鸣,吸引了各界人士踊跃参与。新闻媒体在比赛全程积极跟进报道,开设专门的摄影比赛报道专栏,让更多人领略到北疆口岸城市的多元魅力。这些报道不仅展示了参赛作品的创意和技巧,还深入探讨了摄影作为一种文化表达方式在北疆文化传承中的作用,激发了公众对北疆文化的浓厚兴趣与热爱之情。

(四)非遗传承:守护北疆文化的瑰宝

北疆地区非遗文化丰富多样,是北疆文化的精髓体现,也是中华文脉的重要组成部分。新闻媒体对非遗传承项目的关注与报道,能够吸引更多人投身到非遗保护事业中来,使北疆文化的瑰宝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光彩。例如,二连浩特市融媒体中心报道的非遗传承项目——蒙古族服装服饰制作,以及蒙古族传统家具制作艺人的匠心传承,展现了当地对非遗文化传承的重视与努力。这些报道不仅详细介绍了非遗项目的制作工艺和文化价值,还深入探讨了非遗传承在保护和弘扬北疆文化中的重要性,为北疆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五)乌兰牧骑:北疆文化的传播使者

乌兰牧骑作为北疆文化传播的轻骑兵,在弘扬北疆文化、服务各族群众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内蒙古二连浩特市乌兰牧骑走进企业、军营、学校开展各种展演活动,为基层群众带来了一场场精彩纷呈的文艺盛宴。演出节目涵盖了蒙古族传统歌舞、小品、朗诵等多种形式,既展现了北疆文化的独特魅力,又贴近群众生活实际。新闻传播对乌兰牧骑的演出活动、创作成果以及服务创新进行及时报道,扩大了其影响力,使更多人能够领略到北疆文化的独特魅力。这些报道不仅展示了乌兰牧骑的艺术风采和文化服务,还深入探讨了乌兰牧骑在促进北疆文化交流与融合中的重要作用,为北疆文化的传播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六)地域印记:北疆文化的历史传承

内蒙古二连浩特市新闻媒体的一系列“口岸印记”报道,如陶力嘎查——中国民间文艺之乡、赛乌素嘎查——全国文明村镇、口岸第一所学校的“前世今生”、二连火车站的建站历史、三代国门的发展变迁以及伊林驿站遗址和古车辙等,犹如一部部生动的史书,展现了北疆文化的地域特色与历史传承。这些报道不仅详细介绍了这些地域文化印记的历史背景和文化价值,还深入探讨了它们在北疆文化传承中的地位和作用,为公众提供了深入了解北疆文化的窗口。

五、新闻传播北疆文化与赓续中华文脉的策略与创新

(一)多媒体融合传播:全方位展现北疆文化魅力

新闻传播应充分利用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的优势,进行全方位的多媒体融合传播。例如,针对北疆的自然风光与民俗风情制作短视频,在短视频平台上发布,迅速吸引大量用户的关注与点赞分享。

(二)跨地域文化交流报道:促进北疆文化与多元文化碰撞融合

加强北疆文化与其他地域文化的跨地域交流报道,是推动北疆文化发展与中华文脉传承的重要策略。通过报道北疆文化与内地文化、国际文化的交流活动,如文化艺术展览、学术研讨等,促进文化的碰撞与融合。

(三)公众参与式新闻传播:激发北疆文化传播的内生动力

鼓励公众参与北疆文化的新闻传播,是拓展文化传播广度与深度的有效途径。通过开展文化摄影比赛、民间故事征集等活动,并由新闻传播进行报道展示,让普通民众成为北疆文化传播的主角。

六、结论

在新闻视角下,北疆文化的弘扬与中华文脉的赓续呈现出一幅丰富多彩且充满活力的画卷。新闻传播凭借其强大的信息传播、形象塑造、文化交流促进等多方面的功能,结合丰富多样的新闻传播策略与创新手段,如多媒体融合传播、跨地域文化交流报道、公众参与式新闻传播等,让北疆文化在新时代的舞台上绽放出耀眼光芒。

从非遗传承的坚守到乌兰牧骑的活跃,从地域印记的追溯到多元文化交流的拓展,众多的实践路径与鲜活案例充分彰显了北疆文化在中华文脉中的独特价值与重要地位。我们应深刻认识到新闻传播在文化领域的关键作用,持续深入挖掘北疆文化资源,以新闻传播为有力媒介,书写北疆文化与中华文脉传承发展的壮丽篇章,让北疆文化这颗璀璨明珠在中华文脉的长河中永远熠熠生辉,让更多人领略到北疆文化的博大精深与无限魅力,共同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发展迈向新的高度。

(二连浩特市融媒体中心 王晓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