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助力水文水资源智能监测研究
周明君 刘恒林 王泽琨
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水文水资源分中心 162650
摘要:水利与国计民生息息相关,国家水利部致力于完善水生态环境保护体系,推进水资源等要素的系统治理。当下,水文环境动态监测与预测颇具挑战,我国水域面积广阔,传统人力检测管理成本高、效率低,难以应对极端天气下瞬息万变的水文状况。在此背景下,人工智能技术为水文水资源智能监测带来了新的契机,有望实现更高效、精准、可持续的水资源管理。本文聚焦人工智能助力水文水资源智能监测展开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人工智能;水文水资源;智能监测;技术应用
1.水文水资源监测现状与问题
水文水资源监测现状中存在多方面问题。在数据获取上,实时和全面的水资源监测数据极为缺乏。传感器和监控设备在日常运行中,维护与校准工作不足,这直接导致获取的数据不准确或不完整。而且,数据呈现碎片化特征,其来源和格式多种多样,给数据的整合与分析工作带来极大困难。不同地区、不同类型的监测设备产生的数据缺乏统一标准,使得后续对数据进行综合处理时,难以实现高效、准确的分析。
预测建模方面也面临困境。现有的水文模型难以精准预测水资源的时空变化,特别是在极端事件发生时,这些模型的预测能力更是大打折扣。同时,这些模型无法有效整合实时数据,随着时间推移,预测精度会不断下降。此外,预测模型本身具有较高的复杂性和计算成本,这使得它们在实际应用中难以广泛推广,许多地区由于技术和资金限制,无法使用这些模型进行有效的水资源预测。
控制与决策层面存在明显短板。缺少自动化控制系统来应对动态的水资源变化,当水资源情况发生改变时,无法及时做出相应调整。决策支持工具无法及时提供关键信息,使得相关部门难以依据准确信息制定实时干预措施。而且现有的控制策略缺乏灵活性,不能很好地适应不断变化的水文情况和水资源需求,导致在水资源管理过程中,难以实现科学、合理的决策。
2.人工智能在水文水资源监测中的技术优势
人工智能在水文水资源监测中具有显著技术优势。在数据处理能力上,面对大量复杂的水文水资源监测数据,人工智能可高效完成处理工作。不同来源和格式的数据往往给整合分析带来困难,而人工智能能够将这些数据有效整合,深入挖掘数据背后隐藏的规律。通过对数据的细致分析,为水文水资源的监测和相关决策提供有力支持,使决策者能够依据准确的数据信息制定合理方案。
精准预测能力也是人工智能的一大优势。机器学习和深度学习算法可对历史数据展开学习与分析。借助这些算法,能够更好地捕捉水资源变化的特征和趋势,从而提高水资源预测的精度和时效性。在应对极端水文事件时,这种精准的预测能力尤为重要,可提前做好防范措施,减少灾害带来的损失。
智能决策支持方面,智能算法能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在制定水资源调度方案时,会将水资源的供需情况、水文条件、生态需求等因素纳入考量范围,进而制定出合理的调度方案。通过这种方式,能够实现水资源的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提升水资源管理的科学性和可持续性,确保水资源能够在不同领域和需求之间得到合理分配,保障社会经济的稳定发展和生态环境的平衡。
3.人工智能在水文水资源监测中的具体应用
在水文水资源监测领域,数据获取面临诸多难题。实时且全面的水资源监测数据存在匮乏状况。传感器与监控设备维护和校准工作不到位,致使所采集的数据不准确或不完整。同时,数据呈现碎片化状态,来源广泛,格式各异,这使得数据的整合与分析困难重重,难以从海量分散的数据中提取出有价值的信息,为后续的水资源研究和管理造成阻碍。
现有的预测建模也存在困境。水文模型在精准预测水资源时空变化方面存在不足,特别是面对极端事件时,预测能力大打折扣。并且,这些模型难以有效整合实时数据,导致预测精度持续下降。此外,预测模型自身的复杂性以及较高的计算成本,限制了其在更广泛范围的应用,许多地区因技术和成本限制,无法充分利用先进的预测模型,难以提前做好水资源应对措施。
在控制与决策方面同样存在短板。缺乏自动化控制系统来及时应对动态变化的水资源状况,决策支持工具无法及时提供关键信息,使得实时干预措施受到限制。控制策略灵活性不足,难以适应不断变化的水文情况以及水资源需求,无法根据实际情况快速调整策略,影响水资源的合理调配与管理。
4.人工智能助力水文水资源智能监测的发展策略
技术创新方面,需加大对人工智能相关技术的研发投入。水文水资源监测环境复杂多变,传统监测手段存在局限性。通过持续投入资金和资源,科研人员能够不断优化人工智能算法和模型。例如对深度学习算法进行改进,使其更精准地处理水文数据,提升对水位、流量、水质等要素的监测精度和效率。在模型优化上,结合水文水资源的特点,构建更贴合实际情况的监测模型,从而提高人工智能在水文水资源监测中的应用效果。
人才培养至关重要,要培养既懂人工智能技术又熟悉水文水资源专业知识的复合型人才。随着水文水资源智能监测的发展,对人才的要求也不断提高。高校和职业培训机构可设置相关专业和课程,将人工智能与水文水资源专业知识深度融合。通过实践教学和项目锻炼,让学生掌握实际操作技能,为智能监测的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保障。
合作交流不可忽视,加强科研机构、企业和管理部门之间的合作与交流。科研机构拥有先进的技术和理论研究成果,企业具备技术转化和应用的能力,管理部门则掌握着实际监测需求和数据资源。各方合作能促进技术共享,避免重复研发,提高研发效率。同时,也有利于科研成果快速转化为实际生产力,推动水文水资源智能监测的协同发展。
5.结语
人工智能在水文水资源智能监测中展现出巨大的潜力和优势,能够有效解决传统监测方式存在的诸多问题。通过其强大的数据处理、精准预测和智能决策支持能力,可实现对水文水资源更高效、精准的监测和管理。然而,要充分发挥人工智能的作用,还需在技术创新、人才培养和合作交流等方面持续努力。未来,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有望为水文水资源领域带来更多的突破和变革,保障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水生态环境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朱颖.新时期水文水资源监测的发展思路[J].水上安全,2024,(08):68-70.
2.于莉,于锟.水文水资源监测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中国建材,2024,(08):114-116.
3.张志涛,徐永芳,金炳琪.遥感技术在水文与水资源监测中的创新应用研究[J].水上安全,2025,(01):73-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