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构建中职旅游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王彩霞
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商贸旅游职业学校 010010
摘要:当前旅游行业的发展正出于变革期,需要更多具有现代服务意识、具备扎实专业知识、掌握多种实践技能的复合型人才。中职旅游专业作为职业教育的基础前端,在人才培养方面除了要顺应时代需要,还要了解自身教育的定位。
本文通过分析当前中职旅游在人才培养面临的主要问题,通过面向企业行业、对口高校、学生、教师的深度调研,明确自身教育层级的定位。探索构建政企行校合作,岗课赛证融通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关键词:中职旅游 人才培养 调研
一、研究背景
文旅融合的当下,旅游产品需要不断提升产品的文化内涵和附加值,旅游业也需要与其他行业进行深度合作,以满足游客对旅游高品质、重体验的个性化和多样化的需求。与此同时,在数字化发展进程中,旅游营销也呈现出更加多元与便捷的新趋势。
面对新的变革,中职旅游教育需要紧跟时代步伐,注重文化与旅游的深度融合,培养学生在文化传播、旅游创新及跨领域综合素养等方面的能力,为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输送专业人才。
二、中职旅游专业人才培养现状
当前中职旅游专业在人才培养方面存在如下问题,急需变革。
课程体系方面。旅游专业的课程体系仍以理论课程为主,而实践教学相对薄弱。且课程内容更新速度较慢,未能将新型行业领域的知识与技能纳入教学。
师资队伍建设方面。部分中职旅游专业教师缺乏企业的实际工作经历,无法将真实的工作场景还原,课程实施效果说服力较差。且真正具备旅游行业高级职业资格证书、有丰富企业实践经验的双师型教师数量有限。这使得学校在开展实践教学、与企业合作进行项目开发等方面受到一定限制
校内实训设施设备相对落后、类型简单,实习基地建设不完善。学生在实训过程中,很难接触到旅游营销等数智化前沿领域。且实习机制不健全。学校对学生的专业实习缺乏系统性的设计与指导。使学生在对部分企业、岗位浅显参观下就开始了顶岗实习,企业对学生的培训和考核标准不够清晰规范,导致学生实习效果参差不齐。
对学生的职业规划指导不足。学生在入学时对旅游专业的职业发展路径缺乏清晰认识,在学习过程中也没有得到有效的职业规划引导,导致很多学生在毕业后盲目跟从,频繁跳槽。
对学生毕业后去向的需求调研不充分。就当前的旅游专业毕业生而言,绝大多数学生与家长均选择在中职毕业后继续升入普通高职进行学习。而中职的人才培养往往对接了酒店旅行社的一线服务岗位,没有明确区分中职与高职的人才培养层级,导致学生在升入高职后对课程学习及职业前景都比较迷茫。
三、创新人才培养的实践路径
为积极主动应对文旅市场变革,中职旅游专业在人才培养方面需要不断探索创新,为,为学生全面发展成才助力,地区经济发展贡献力量。
1.以新思政观统领教学全局
旅游业是服务行业,从业者的职业道德至关重要。新思政观强调全方位育人,能引导中职旅游专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深入理解并践行如诚实守信、敬业奉献、热情服务等旅游行业的职业道德规范。旅游业是文化传播的重要载体,新思政观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和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将课程思政引入教学设计,五育协同打通学生认知壁垒,拓宽学生学习视角,完善评价体系,点亮学生职业前景。
2.以四维调研瞄定育人方向
开展行业协会、旅游行业协会等众多企业、行业专家的走访、交谈等调研,认真听取企业行业专家的用工及岗位能力需求,明确人才培养方向。
开展对口升学高校旅游专业的调研交流活动,明确各方在人才培养方面的区别与侧重,确保专业(群)课程设置的中高职衔接,对接高校实习单位及就业企业的岗位能力规划有针对性的实习实训实践活动及课程项目。
调查对在校学生及毕业生的调查。全面了解学生在职业规划、学习习惯及方法、学习要求等方面的需求,为有针对性的使用教学策略及教学方法、进行相关方面师资培训、完善考核评价等具体内容的设计奠定调研基础。
进行专业教师交流与研讨,了解专业教师在新时代教学工作中面临的具体困境。为学校保障教学质量、促进专业高质量发展、改进人才培养创造有利条件。
3.以岗课赛证融通构建课程体系
通过分析职业岗位(群)能力,科学设置课程目标,确定课程标准。依托企业真实的工作任务和工作场景,整合优化课程内容,设定专业技能课程模块。将“1+X”证书职业技能等级标准相关知识及要求,相关职业技能大赛考核内容,以及行业企业的新技术、新工艺等融入专业课程,实施“岗课赛证”融通育人以。
4.以创新教师团队提升教学质量
开展师资培训,不断更新专业知识和理念,不断提升教育教学水平与能力。进行企业轮岗,提高专业实践能力。借助校企合作的平台,在政府、行业、教育系统的完善的保障机制支持下,增强教师实践的积极性,真正提升教师的实践能力。开展竞赛评比,以赛促学促教。政府及学校努力营造良好的公平竞争的比赛氛围,开展形式多样的专业教师竞赛评比活动,激发广大教师积极投身竞赛评比,在此过程中更新专业思维、提升教学能力和实践能力,从而推动专业办学高质量发展。
5.以实训实践铸推学生成才
针对不同专业方向及课程内容,系统设计参观、体验、实习的进阶式实训活动,并结合课程实训、社会实践、顶岗实习等活动,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需要,培养面向未来的复合型创新人才。
6.以评价体系完善育人标准
以岗课赛证融合为基础,构建以教师、导师、学生为主体的评价体系。注重学习过程的表现与考核,并改变之前单一的期末考试形式,结合课程性质与内容广泛开展知识竞赛、项目展示、技能比拼等考核形式。充分考虑中职学生的学习实际,从根本上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7.以政企行校合作保障育人机制
政府、企业、行业协会和学校应共同建立长效合作机制,明确各方在人才培养方面的职责和作用。政府可以通过政策引导和资金支持,鼓励企业、高校和中职学校开展合作。企业可以提供实习岗位、实训场所和行业最新动态,行业协会可以提供专业标准和行业规范,学校则负责课程开发和教学实施。
综上所诉,文旅融合发展的时代催生着旅游专业人才培养的变革。中职旅游教育站在职业教育的基础前端,需要以充分的调研为专业建设把向定航,有效整合政企行校各方资源,为培养懂旅游、会服务、高技能、智慧化的旅游人才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 符继红,新时代旅游职业教育发展研究,[M],云南大学出版社, 2018 年 9 月
[2]王飞,中职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创新探究,[J]当代旅游,2020,12,
[3] 孙丽,产教融合背景下中职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24
[4]陈金念,政企行校协同,岗课赛证融合——中职旅游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科学咨询(科学管理),2023,12
[5]韦霜,数字化时代中职旅游专业人才培养策略研究,[J]旅游纵览,2024,(01)
[6] 中国旅游研究院规划与休闲研究所, [M]中国国内旅游发展年度报告2023-2024,2024.02
[7] 王金茹等, 文旅融合时代旅游类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探索 [J] 河北旅游职业学院学报,201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