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等职业学校幼儿保育人才培养的教学改革研究
向丽
佳木斯技师学院
摘要:随着幼儿教育行业的发展,中等职业学校在幼儿保育人才培养方面需不断进行教学改革。通过制定共同教学目标、开展校企共编教材、项目化教学、构建“双师型”团队、加强实训基地建设及改革课程体系等措施,可以提升中职生的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为幼儿教育行业培养更多高素质的专业人才,以适应市场需求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关键词:幼儿保育人才培养,中等职业学校,教学改革
一、引言
随着幼儿教育行业的快速发展,社会对幼儿保育专业人才的需求逐渐增加。特别是在城市化进程加快的背景下,幼儿保育机构数量不断增多,对人才的需求量也更大。同时,随着家长对幼儿教育要求的提高,对于幼儿保育专业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中等职业学校在幼儿保育专业人才培养方面需要不断进行教学改革,以适应市场需求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二、中等职业学校幼儿保育人才培养的现状
1. 市场需求
随着幼儿教育行业的发展,特别是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家庭重视幼儿教育,对优质的幼儿保育服务需求不断上升。幼儿保育机构如幼儿园、早教中心等不断增加,对专业保育人才的需求也随之增加。这些机构不仅要求保育人员具备基本的保育知识和技能,还要求他们具备较高的职业素养和团队合作精神。
2. 专业技能要求
幼儿保育专业人才需要掌握学前儿童卫生保健的基础知识,理解幼儿保教工作的意义,具有在幼儿园一日活动中做好保育工作的能力。此外,他们还需要掌握疾病预防、安全防护与救助的基本方法和技能,保护学前儿童健康发展。在心理方面,保育人员需要了解幼儿心理发展各阶段的特点,知道幼儿学习的主要方式和特点,能初步观察与解释幼儿行为所表达的心理需求。
3. 职业素养要求
除了专业技能,幼儿保育专业人才还需要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团队合作精神、沟通协调能力以及艺术修养和审美情趣。他们需要热爱幼儿保育事业,关爱学前儿童,诚实守信,责任心强,耐心细致,做事认真。此外,保育人员还需要具备健康的身心素质,乐观开朗,能够胜任高强度的工作。
三、中等职业学校幼儿保育人才培养的教学改革路径
1. 制定共同教学目标,开展校企共编教材
为提升幼儿保育专业人才培养效果,中等职业学校应与企业共同制定教学目标,开展校企共编教材。企业从中职生入学阶段便参与到教育活动中,与中职院校共同制定一个更为科学、合理的育人计划。这样的合作不仅能让中职生在学习中有明确的目标,还能提升他们的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
以往的幼儿保育专业教学中,教材大多由教育专家编订,内容学术性强,与企业的实际需求存在一定差异。因此,结合企业的实际需要,与企业共同编写教材,能增强企业岗位和教材知识内容的契合性,提升幼儿保育人才的综合职业水平。
2. 开展项目化教学,提升职业能力
项目化教学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通过完成具体项目来学习和掌握知识的教学方法。在幼儿保育专业人才培养中,可以引入项目化教学,将幼儿保育专业知识与实际问题相结合,提升中职生的专业能力和职业素养。
例如,结合幼儿园的实际问题,将岗位工作内容和教学内容相结合,规划日常的幼儿保育专业教学活动。通过校内实训,让学生在掌握幼儿保育专业知识的同时,还能深入理解企业工作内容。此外,还可以结合企业的实际用人特点,对以往的幼儿保育专业教学内容进行针对性拓展,提升中职生的职业能力。
3. 构建“双师型”团队,提升教师教学水平
“双师型”教师团队是指既具备理论教学能力,又具备实践教学能力的教师队伍。在幼儿保育专业人才培养中,教师的水平和素质直接影响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效果。因此,中等职业学校应重视“双师型”团队的建设,鼓励教师参与实践活动,积累实践经验,提升教学水平。
具体而言,可以通过以下途径构建“双师型”团队:一是组织教师参加企业实践,了解企业实际需求和岗位工作内容;二是鼓励教师参与科研项目,提升科研能力和学术水平;三是开展教学竞赛和交流活动,促进教师之间的经验分享和互相学习。
4. 加强实训基地建设,提升实践能力
实训基地是提升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场所。中等职业学校应重视实训基地的建设,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实践环境。在幼儿保育专业人才培养中,可以建设校内实训基地,如模拟幼儿园、模拟早教中心等,让学生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进行实践。
此外,还可以与企业合作,建立校外实训基地,将学生送到企业中进行实习,让他们在实际岗位中锻炼和提升专业技能。通过校企合作,将课堂教学与岗前培训相结合,形成教学课堂与实战技能的融合,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5. 改革课程体系,优化教学内容
课程体系是人才培养的核心,直接关系到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效果。在幼儿保育专业人才培养中,应根据市场需求和培养目标,改革课程体系,优化教学内容。
具体而言,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革:一是增加实践教学课程的比重,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二是引入行业前沿知识,更新教学内容,使学生掌握最新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三是加强职业素养教育,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和团队合作精神;四是开展多元化教学,结合项目式教学、小组合作教学、混合式教学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四、中等职业学校幼儿保育人才培养的教学改革实践案例
1. 校企合作,共建实训基地
某中等职业学校与当地多家幼儿园和早教中心合作,共建校外实训基地。学生定期到这些机构进行实习,参与实际的保育工作,了解岗位需求和工作内容。通过实习,学生不仅提升了专业技能,还培养了良好的职业素养和团队合作精神。
2. 项目化教学,提升实践能力
某中等职业学校在幼儿保育专业教学中引入项目化教学,结合幼儿园实际问题,设计了一系列项目任务。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分组完成项目任务,从方案设计到实施,再到评估和总结,全程参与。通过项目化教学,学生不仅掌握了专业知识,还提升了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构建“双师型”团队,提升教学水平
某中等职业学校重视“双师型”团队的建设,鼓励教师参加企业实践和科研项目。学校与多家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定期派教师到企业中进行实践和学习。此外,学校还组织教师参加各类教学竞赛和交流活动,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水平。通过这些措施,学校形成了一支教学水平高、实践经验丰富的“双师型”团队。
4. 优化课程体系,提升教学质量
某中等职业学校根据市场需求和培养目标,对课程体系进行了优化。学校增加了实践教学课程的比重,引入了行业前沿知识,加强了职业素养教育。此外,学校还开展了多元化教学,结合项目式教学、小组合作教学、混合式教学等方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通过优化课程体系,学校的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效果得到了显著提升。
五、结论
中等职业学校在幼儿保育专业人才培养方面需要不断进行教学改革,以适应市场需求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通过制定共同教学目标、开展校企共编教材、开展项目化教学、构建“双师型”团队、加强实训基地建设以及改革课程体系等措施,可以提升中职生的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为幼儿教育行业培养更多高素质的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 辛超. 中等职业学校幼儿保育专业学生职业道德素养培养的研究.教育学,2024-01.
2、 邹芬. 中等职业学校幼儿保育人才培养策略分析.教育学,202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