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深度学习视域下的初中历史教学研究

作者

宁望

宁阳县复圣中学 山东省泰安市 271000

摘要:历史承载着时间的厚重,是跨越无数岁月,融合中外文明进程的智慧结晶。随着教育理念的更新,“深度教学”理念逐步成为教育领域的核心,而“深度教学”亦被视作中学历史教学的宗旨。文章基于该背景,深入探讨教师如何指导中学生进行历史学科的深度学习,以图助力学生在历史学科的长远发展上取得实效。

关键词:深度学习;初中历史;教学

引言:

与浅层学习不同,深度学习强调全面探究和理解事物的本质和深层结构,从而达到学习的多维度体验。相较于传统的教育方式,这种模式更多地关注学生对知识的深刻理解以及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可以深入地挖掘各种知识,使学生对知识体系的理解和认知水平得到有效的提高。虽然我国初中历史教师已逐步认识到深度学习的重要作用,但是深度学习在实际教学中并没有得到很好的落实,致使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掌握存在着明显的缺陷,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因此,探索并确立深度学习在今后教学实践中的具体应用策略已成为当务之急。

一、深度学习教学理念

进入新世纪之初,一种全新的教学理念被引入教育领域,即深度学习。该理念贯穿于包括历史在内的各个学科,在教学实践中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1]。探究历史学科,要求学生深入研读历史文献,洞察历史现象背后的人文社会环境与丰厚的文化资源。深度学习方法可以引导学生对历史事件和人物所蕴含的各种因素有更加深刻的理解,从而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该方法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由内到外,深入到历史长河中去,逐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在初中阶段,学生所学的历史知识多是碎片化、肤浅的,急需建立一个完整的历史知识体系。现有教材只提供了一个大致的历史轮廓,很难深入到其深层的历史内涵。因此以深度学习为基础的历史教学极为重要,可以丰富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兴趣,增加学生知识储备量,并提高学习能力。

二、深度学习视域下的初中历史教学策略

(一)创设课堂教学情境

初中学生在学习历史学科时,会遇到许多历史故事、名人传说等,教师可采取情景模拟的方法,帮助学生理清历史的脉络。该方法可以引导学生对课程内容进行更深层次的探究,从而让学生了解历史事件的原因和发展过程。通过深度学习,学生能够更好地融入到历史情境中去,体会到历史人物所处的特殊环境。因此,初中历史老师应该将学生的学习状况、认知水平和理解能力都考虑进去,用教材的内容创造出各种各样的课程情景,让学生们在脑海中建立起知识和情景之间的联系脉络,并运用所学到的历史知识来解决具体的问题。例如,在讲授《青铜器与甲骨文》一课时,教师可利用教室内的多媒体设备,将青铜器图片展示出来,让学生根据器物的外形推测其用途,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并结合《全球通史》等材料,对“青铜”的定义及特点作详细的说明,用图片展示“毛公鼎”的相关资料,同时介绍“金文”,以此建构课程情境,唤醒学生的深层学习意识,从而有效地提高初中历史教学的效果[2]。

(二)设计具有研究探讨价值的学习任务

创新思维是启动思考过程和促进深度学习的基础,初中生进入历史的深度学习阶段,不能仅仅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要积极主动地思考和探究。因此,学生应该从教材内容出发,深入地融入对历史事件的分析和思考中,从而形成自己独特的见解,不断提高历史思维能力[3]。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要提倡学生提出问题,参与讨论,对不同历史时期的人物、事件及现象进行理性的认识与判断。例如,对“秦始皇”这一历史人物的评价,应该采取全面的观点,坚持客观真实的原则。同时,在教学过程中,也可以通过设置有针对性的学习任务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例如,在学习有关“五四运动”的课程时,可设置“五四运动的深刻意义”这般的主题任务。通过多媒体展示历史图片和录像,让学生有一种身处五四运动的感觉,从而感受到当时年轻学生的爱国热情。在此基础上,深入剖析“五四”运动产生的原因与影响,增进对“五四”运动的认识与理解,并以个人认识涵养为基础,探究“五四运动”的“深远意义”,为后续课程奠定坚实基础。

(三)通过问题引领深度思考

提问是活跃课堂气氛,促进师生互动,启发学生思考的一种有效手段,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所学内容。但是,在过去的教学实践中,部分初中历史教师往往只是给学生提供一些简短的问题,以节约时间。当遇到这样的题目时,不需进一步的思索,就可以很容易地回答出一个正确的答案。表面看来,学生似是从答题中获取了知识,并在答题中树立了学习信心,但其实际的专业素养与知识层次却没有深入发展。因此,要将初中学生对历史知识进行深度探索,将其列为学科教育的总体目的,就需要对原来的提问方式进行改进,循序渐进地将学生带到更深层的思维境界[4]。以《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为例,教师要全面掌握本课的历史线索,将中国逐渐衰落的全过程展现给学生,让其对本课程有更深入的理解,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如“鸦片战争”,教师可以用老照片让学生了解该时代的情况,再用林则徐销烟来做背景,先形象叙述这段历史,再以“英国为何要大量出口鸦片到中国”、“能不能用自己的文字叙述一下虎门销烟”、“《南京条约》是怎么签订的?”、“中国何以输掉鸦片战争”等问题,让学生逐步进行思索与探究。在该教育方式下,教师要教会学生辨别是非,唤醒学生的爱国情怀,让学生在深入学习的过程中,养成一种强烈的忧患意识,从而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

三、结语

历史学科在初中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其不仅具有生动的故事色彩,而且在叙述中蕴涵着丰富的哲理,因此,历史教学成了广大教师关注的焦点。其中提倡深度学习,激发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非常重要。作为一名教师,既要开阔学生的眼界,又要在教学方法上进行创新,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如此方能让更深层次地挖掘历史底蕴,唤醒内在潜力,使其进入深度学习的境界,从而全面提高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能力,促进个人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林坤红.基于深度学习理念的初中历史教学策略[J].华夏教师,2023(29):57-59.

[2]秦霞.深度学习理念下的初中历史主题教学探究[J].中学教学参考,2022(28):71-73.

[3]林明.基于深度学习的初中历史教学策略[J].文理导航,2023(1):13-15.

[4]刘小芳,童小娟,张永清.深度学习视域下初中历史单元主题教学[J].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23(19):56-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