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德格县林业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与保护策略

作者

刘洪伟

甘孜州德格县林业和草原局 四川德格 627250

一、德格县林业生态系统概况

德格县坐落于四川甘孜州西北部地带,处于青藏高原东南边缘与横断山脉北段之处,平均海拔达 4235 米,属于大陆性高原季风气候类型,年平均气温为 3.5°C ,此地年均降水量达到 611 毫米。特殊地理方位和气候状况催生林业生态体系,该体系种类繁杂多样包含高山针叶林等,这片区域是长江上游关键生态防护带与生物多样性热门区域。

该县林业用地面积广阔,森林覆盖率达 32.4% ,境内有白唇鹿自然保护区、新路海自然保护区等多个保护地,为生物多样性提供了天然庇护所。全球气候变迁与人类活动扰动对林业生态体系产生影响,令其完备性与稳固性遭遇挑战,故而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急需强化。

二、德格县林业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特征

(一)物种多样性丰富

德格县林业生态系统里的动植物数量众多,其中动物品类繁杂,植物同样展现出丰盛的状态,植物包含珍稀树木,主要为松科、柏科、桦木科,存有云杉、冷杉、圆柏等,其中西藏巨柏属于国家一级保护植被,独叶草、桃儿七等是国家二级保护植被。药用植物资源蕴含生态经济价值,像其虫草、贝母、大黄之类的资源颇为丰饶。

(二)生态系统多样性显著

德格县林业生态系统受海拔梯度作用呈现垂直分布特性,海拔3000~3800 米是针叶阔叶混合林,海拔 3800~4200 米为高山针叶树林,海拔 4200 米以上地段散布着高山灌丛,高山灌丛地段还散布着草甸。各异海拔的生态体系维系物种的生存与繁衍,例如针叶树林为雪豹供给猎物与栖息之所,接着灌丛变成藏原羚的主要活动地带。

(三)遗传多样性独特

德格县作为青藏高原与横断山区的过渡地带,地质历史复杂,物种在长期演化中形成了独特的遗传结构。例如,当地云杉种群与其他区域相比,具有更强的抗寒、抗风能力,其基因资源对林业育种具有重要价值。

三、生物多样性面临的威胁

(一)自然因素影响

全球气候变迁作用于德格县,造成气温上扬,继而变更降水布局,还让高山冰川消退、林线攀升,最终压缩部分耐冷物种生存空间,异常气候频繁发作加重森林病虫害状况,2023 年监测资料表明病虫害波及面积达 1.2 万亩,继而对针叶林生态体系产生损害。

(二)人类活动干扰

历史上的无序采伐导致部分区域森林郁闭度下降,即便推行了天然林保护计划,然而森林复原的周期仍旧旷日持久;采药采掘虫草之举损害地表植被,2022 年保护区内违规采药的状况有37 桩。

公路水利工程之类的建设会侵占林地,继而切断生态系统连贯性干扰物种迁移,某水电站兴建带来影响,淹没五百亩林地,继而致使局部鸟类栖息地碎片化。

四、生物多样性保护策略

(一)完善保护体系建设

拓展保护区范畴能够推动生物保育,把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带纳入其中让保护强度加大,构建生态廊道连通林地以推动物种基因交互。例如,规划新路海保护区至白唇鹿保护区的廊道,长度约 20 公里,长度约 20 公里,此通道涵盖关键栖息之处。

监测体系对森林的多项指标进行监测,此体系借助多种技术搭建而成,2024 年已布设红外相机200 台,监测到雪豹活动影像32 次。

(二)生态修复与治理

针对森林采伐后的迹地以及遭受病虫害侵袭的区域施行修复举措,挑选川西云杉这类本土树种进行补种,2023-2024 年达成 0.8 万亩的造林任务,成活率达 85% 。

构建气候适应性林业管理方式,培育抗逆性好的树木品种,于林线过渡带栽种耐寒灌丛,减慢林线上升速率;推广碳汇林业,借助森林固碳提升生态系统稳定性。

(三)协调保护与社区发展

培训当地牧民成为生态管护员,负责巡护、监测和制止违规行为,2024 年已聘用管护员 150 名,人均年收入增加 2 万元,既减少了人类干扰,又提高了社区保护积极性。

发展生态旅游、林下种植(如仿野生种植贝母)等产业,减少对传统资源的依赖。例如,新路海保护区周边社区开发生态体验项目,年接待游客5 万人次,实现收入300 万元。

结语

德格县林业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是青藏高原生态安全重要部分,它的保护不光涉及本地生态平衡,更影响长江上游生态功能,构建“保护-修复-发展”协同机制,把科技手段跟社区参与相结合,能达成生物多样性保护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未来要持续加强监测跟研究,提高应对气候变化跟人类活动干扰的本领,使德格县林业生态系统变成物种长久存活的家园。

参考文献

[1] 张惠远 , 冯骥 , 张哲 , 齐月 , 刘海燕 . 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实践模式:基于生物多样性典型案例的研究 [J]. 环境科学研究 ,2025(01):25-26.

[2] 常秉玉 , 张雪 , 徐浩 . 绿色电网赋能生物多样性保护 [J]. 企业观察家 ,2024(05):33-35.

[3] 张元明 .“框架”过程坎坷而结果欣慰,未来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之路多磨难而终将抵达彼岸 [J]. 世界环境 ,2022(06):8-10.

[4] 黄尚宁 . 绘就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画卷——广西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探索与实践 [J]. 南方自然资源 ,2023(04):19-21.

[5] 张惠远 , 齐月 , 刘海燕 .“昆蒙框架”下的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行动与展望 [J]. 世界环境 ,2023(02):40-41.

作者简介:刘洪伟(1986 年 10 月 5 日),男,汉族,四川泸定,本科职称:林业助理工程师十一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