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一例变异型心绞痛伴反复心源性晕厥患者植入ICD的护理

作者

罗群 王梦琦

广州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 广东省广州市 510120

【摘要】本研究旨在分析一例变异型心绞痛伴心源性晕厥患者在接受ICD植入术期间,实施全程规范化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护理要点:针对该患者,我们采取了一系列综合护理措施,包括病情监测、疼痛控制、心理支持、术后监护以及康复指导,以降低手术风险,促进患者恢复。

【关键词】变异型心绞痛;心源性晕厥;ICD植入术;护理

【Keyword】Variant Angina; Cardiogenic Syncope; ICD Implantation; Nursing Care

变异型心绞痛,作为一种在静息状态下发生的心绞痛类型,其病情的复杂性和护理的挑战性在临床实践中尤为突出[1]。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和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中,变异型心绞痛的发作更是给治疗和护理带来了极大的难度[2]。而心源性晕厥是由各种急危心血管疾病导致的患者突发意识丧失,其中最常见的为心律失常,影响患者的生命安全。在本病例中,56岁的男性患者因变异型心绞痛并发心源性晕厥而多次住院治疗。经过一系列综合治疗后,患者的病情逐渐稳定。

1.临床资料

患者,男,56岁,因诊断为“1、心源性晕厥可能2、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不稳定型心绞痛;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心功能II级(NYHA分级)3、冠状动脉痉挛4、冠状动脉心肌桥”于2023年 12月12日入院。现病史:患者曾多次突发面色苍白、呼之不应、双眼紧闭、口吐白沫、四肢抽搐、大便失禁,前后就诊于多家医院。

入院体格检查:体温:36.5℃,脉搏:73次/分,呼吸20次/分,血压:106/64mmHg。辅助检查: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左、右室收缩功能正常;Holter:窦性心律,检出单个房性早搏21个。单个室性早搏2个。考虑患者心源性晕厥可能性大,口服尼可地尔5mg tid、地尔硫卓30mg bid,并行双腔ICD植入术,予头孢唑林抗感染,经过12天综合护理治疗后,患者无不适,出院。

2.护理

2.1术前护理

2.1.1 全面评估

在手术前,对患者进行全面的评估,包括病史复习、体格检查、心电图、心脏超声、实验室检查等,了解患者的整体状况和手术风险。

2.1.2 心理护理:鉴于患者的不稳定型心绞痛和心源性晕厥病史,我们意识到患者可能存在焦虑和恐惧。因此,护理人员要与患者进行深入的沟通,以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并增强其对手术的信心。

2.2术中护理

2.2.1 手术间准备

手术间应保持恒温恒湿,以确保患者术中舒适和减少术后感染的风险。所有手术器械和设备均需检查确保功能正常,包括除颤仪、心电监护仪、临时起搏器、急救药物等。

2.2.2 术中监测

术中应密切监测患者生命体征,特别要注意患者的心律变化,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出现的室性心律失常。术中还应持续监测患者体温,防止术中低体温的发生。

2.3术后护理

2.3.1 监测生命体征

术后对患者进行严密监护,注意要关注患者的心电图变化,以及是否有心律失常的发生。

2.3.2 观察手术部位

定期检查手术部位,术后严密观察伤口、末梢循环、红肿、渗血或渗液等感染迹象。术后24h绝对卧床休息,取平卧位,用1kg沙袋压迫伤口6~8h。保持伤口清洁干燥,按照医嘱及时更换敷料。加强巡视,每1~2h观察伤口一次。围术期给予抗凝治疗,需密切监测患者尿便常规、血常规、凝血功能,以及患者的皮肤黏膜及穿刺点、牙龈有无出血,进行静脉取血等操作时,适当延长按压时间及按压力度。

2.3.3 抗感染治疗

术后遵医嘱给予头孢唑林抗感染,以预防手术部位感染和其他可能的感染并发症。指导患者进行腹式呼吸训练,通过鼻深吸气,使腹部缓缓膨出,感受并保持腹部的力量,然后通过口或鼻缓缓呼出,每个呼吸周期持续6至10秒,每天进行三次,每次20-30分钟,以提高呼吸功能。除此之外,护理人员还可以给予患者吹水训练,指导病人取坐位或半坐半卧位,以300mL容量且附带吸管的水杯作为吹水训练道具,向杯中装约100mL水,然后引导病人深呼吸一口气,在下腹部出现隆起后,深吸气末屏住呼吸约3s,指导病人向吸管缓缓吹气,直至其下腹部与后腹部紧贴;后将吸管松开5-10s,待病人气息顺畅后重复以上动作进行吹水训练,每次10-15min,每天3次,直至病人康复出院。

2.3.4 疼痛管理

评估患者的疼痛程度,并根据医嘱给予适当的疼痛缓解措施,包括口服药物、静脉注射或患者自控镇痛泵。指导患者进行适当的功能锻炼,促进恢复,同时缓解疼痛。除此之外,还可以结合中医护理技术,采用耳穴压豆:选取神门、交感、皮质下、心、肺、肾以及三焦等耳穴,于患者敏感点部位粘贴王不留行籽进行按压,每次按压1 min,每天按压2~3次。其次还可以进行穴位贴敷:将三七、醋延胡索、醋乳香、醋没药、白芍、防风、细辛研磨成粉,配合蜂蜜制成糊状,贴敷于白环俞穴、承山穴部位,每次持续4~6h,1次/d,以促进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紧张和疼痛。

2.3.5 康复指导

根据患者肌力评估结果制定个性化的康复运动计划,日常抬高床头30°,协助患者翻身,进食、梳洗、洗澡和穿衣以及床上排便,除此之外制定训练计划:①每天指导患者进行踝泵运动、股四头肌收缩运动,30个/次,4-5次/d;②指导患者深呼吸、有效咳嗽、扩胸运动以增强患者心肺功能的锻炼;④指导患者上肢抬高运动,注意抬高时深吸气,放下时慢呼气,5组/次;⑤同时对健侧下肢也要训练,指导患者抬高30°,5组/次;注意运动量每天递增,不引起患者疲惫和伤口疼痛。术后3天鼓励患者早期下床活动,上午床边坐椅子5-10min,1次/d;下午床边行走5min,1次/d。术后第4天,协助患者使用拐杖进行站立运动,下地行走床边行走5min,2次/d;坐位八段锦5min,1次/d。

2.3.6  预防深静脉血栓

为有效降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风险。术后护理人员可予患者气压治疗,促进下肢血液回流。配合中医技术穴位按摩:取涌泉穴、三阴交、足三里,每天至少按揉3次-4次,每个穴位至少2min,手法频率为120次-160/次min。

2.3.7 预防压力性损伤

每天检查患者的皮肤,着重检测骶骨、足跟、肘部和肩胛部位,以便早期发现压疮的迹象。通过指导患者及家属保持床铺平整、清洁、干燥,无渣屑,减少皮肤摩擦和剪切力。

2.3.8 ICD管理

向患者和家属讲解关于ICD的基本知识,包括设备的作用、可能的感觉和声音警报。指导患者避免接触高电磁场环境,如大型电机、变压器等,以及避免使用电磁干扰强的电器设备。

2.3.9 饮食和营养

根据患者的营养状况和恢复情况,制定合理的饮食计划,保证充足的营养摄入,促进伤口愈合。

3.小结

对于变异型心绞痛伴心源性晕厥患者行ICD植入术,全程规范化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提升手术成功率,加速患者康复,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并为同类患者的临床护理提供了实践经验和参考依据。

参考文献:

[1]鹿廷廷,马先莉,彭艳利,等.1例Brugada综合征病人行全皮下埋藏式心脏转复除颤器植入术的护理[J].循证护理,2024,10(11):2075-2079.

[2]李雅文.全皮下心脏转复除颤器植入术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J].天津护理,2021,29(05):579-5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