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现代农业中精准农业技术的应用与发展趋势

作者

矫思琦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

摘要:精准农业作为现代农业的核心技术之一,利用先进的传感、遥感、地理信息系统(GIS)、大数据分析等手段,实现了农业资源的精确管理和可持续发展。本文将探讨精准农业技术的定义、发展现状、核心技术应用、以及未来发展趋势。

关键词:精准农业;传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遥感;大数据分析

一、精准农业技术的定义与发展背景

(一)精准农业的定义

精准农业(Precision Agriculture)是一种通过采集、分析和管理田间数据,以实现农田资源的精确利用的农业生产方式。其核心理念是对不同地点的作物需求进行差异化处理,从而达到“以地定策、精准施肥、精确灌溉”的效果。

(二)精准农业技术的兴起与发展

随着传感器、遥感、无人机、物联网和大数据技术的发展,精准农业逐渐成为农业技术创新的重要方向。在20世纪90年代精准农业被提出,随后不断发展,成为现代农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二、精准农业技术的核心应用领域

精准农业技术的核心应用领域包括土壤分析与管理、遥感监测、精准灌溉和变量施肥技术等方面,它们共同构建了一个科学而高效的农业管理体系。在土壤分析与管理方面,通过土壤传感器和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的结合,农业工作者能够实时获取土壤的湿度、温度、养分含量和有机质水平等重要信息。借助这些数据,农民可以精确地调整施肥和灌溉策略,以确保作物所需的养分得到满足。这样一来,不仅减少了不必要的资源浪费,还防止了土壤的过度开发与污染,确保土壤保持健康状态。此外,土壤数据的长期积累还能帮助农业研究人员分析土壤质量的变化趋势,为未来的农业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遥感技术和无人机影像技术的结合为作物健康监测提供了有效的手段。遥感技术能够通过反射光谱和成像技术捕捉农田的详细信息,农业工作者可以利用遥感数据对作物的生长情况、病虫害、干旱等进行监控。无人机可以灵活地在不同地块上方飞行拍摄,为监控提供实时影像支持。这种基于数据的病虫害早期检测方式能够显著减少农药的使用,保障农作物质量,同时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例如,当系统发现某区域的植被反射光谱异常时,就能迅速判断出作物可能存在病虫害问题,便于及时采取补救措施,从而在保障作物健康的同时提高了农业产出效率。精准灌溉技术在现代农业中有着重要应用。传统灌溉方式通常为大面积均匀灌溉,忽略了作物和土壤水分需求的差异,造成了大量水资源的浪费。精准灌溉技术通过实时监测土壤水分含量和作物需水量,按需为作物提供水分,实现水资源的高效利用。这一技术不仅减少了水的浪费,还避免了土壤过度潮湿所导致的病害,保持了作物的健康生长。此外,精准灌溉还减少了人工干预的需求,通过自动灌溉系统能够根据设定的参数进行灌溉控制,从而大幅提升了农业生产的自动化水平。

三、精准农业技术的实施效果与优点

精准农业技术的实施在农业生产中带来了显著的积极效果和多方面的优点。首先,精准农业通过对农业资源的科学分配和管理,提高了生产效率。例如,变量施肥和精准灌溉技术能够根据不同地块的实际需求,进行差异化的资源投入,避免了传统“大水漫灌”或“统一施肥”造成的浪费现象。这样的管理方式,不仅能够保证作物得到所需的水分和养分,减少了农作物生长过程中因资源分配不均造成的产量损失,而且提升了资源的利用率,实现了资源的“按需供给”。这一点在节约农业生产成本上尤其显著,精准农业帮助农民减少了不必要的化肥、农药和水资源投入,从而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整体经济效益。同时,精准农业技术的应用在减少环境污染方面表现突出。传统农业生产中,由于灌溉和施肥方式的粗放,往往造成水资源浪费和化肥、农药等化学物质的过度使用,不仅浪费了资源,还给环境带来了不可忽视的污染。精准农业技术通过实时监测和数据分析,控制了施肥、灌溉和农药使用的剂量,避免了农田径流对水源的污染,减少了土壤的负担,从而减少了农业生产对周边生态系统的负面影响。在病虫害防控方面,通过遥感技术和无人机监测,精准农业实现了作物生长情况和病虫害的早期预警,这使得农民可以在病害初期便采取有针对性的防治措施,从而有效减少了农药的使用量,保护了农业生态环境的平衡。

四、精准农业技术的发展趋势

随着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的迅猛发展,精准农业正在向更高程度的智能化迈进。未来的精准农业系统将更加依赖自动化和智能设备的广泛应用,形成一个全方位、实时的监测和管理网络。例如,借助智能传感器网络和云计算,农业生产的各个环节能够实时共享信息,从土壤湿度、养分含量到作物生长状况,所有数据都将被迅速采集和处理,进而根据不同地块的具体需求智能调整灌溉、施肥和病虫害防治策略。这种实时智能调控不仅能够提升生产效率,还将资源的使用优化到更高水平,进一步减少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同时,随着人工智能算法的不断优化,精准农业系统将具备更强的预测分析能力,不仅能够预判天气变化和病虫害风险,还能帮助农民提前制定应对方案,提高农业的抗风险能力。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精准农业的各项技术将逐步实现互联互通,形成一个多层次、全方位的集成管理系统。这种集成化系统不仅包含了遥感、GIS、变量施肥等技术,还将纳入智能决策支持、市场需求预测等高级功能。未来的精准农业系统将能够从农业生产的全链条出发,从播种到收获再到市场流通,形成一个紧密连接、相互支持的集成生态。这一趋势将进一步提升精准农业的管理效率,使得农业生产不再是单一环节的孤立操作,而是各项技术和资源的协同管理。集成化发展不仅提高了农业生产的效率,也让农民和农业管理者能够更全面地了解生产过程,为科学决策提供有力支持。

五、结论

精准农业技术为现代农业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能有效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减少资源浪费,并推动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未来,通过与大数据、人工智能和物联网等前沿技术的深度融合,精准农业将在全球范围内获得更广泛的应用。然而,精准农业技术在普及的过程中仍面临成本、技术和数据隐私等多方面挑战,需要各方共同努力,制定科学的政策和发展策略,以推动精准农业在更广范围内的应用与创新。

参考文献

[1]吴鑫.精准农业技术在现代农业中的应用与效果[J].东方文化周刊, 2023:151-153.

[2]董婷.大数据技术在现代农业发展中的应用[J].农业经济问题, 2023(3):F0002-F0002.

作者简介:矫思琦(2002.11—),女,汉族,籍贯:黑龙江省集贤县,本科,研究方向:农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