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循环经济模式下公路交通运输可持续发展的策略分析

作者

宁艳春

身份证号:130823199003156528

摘要:在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背景下,承德市公路交通的可持续发展任务迫在眉睫。本文首先概述了循环经济的三大原则:减量化、再使用和再循环,并讨论了这些原则在公路交通中的应用价值。随后,分析了承德市公路交通面临的主要问题,即基础设施规划不合理、交通战略缺乏顶层设计、公路体系不健全及技术创新不足,提出了与之相应的可持续发展策略,这些策略充分回应了循环经济模式下的生态保护要求,提倡了技术创新和资源的高效利用,力求能够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双赢。

关键词:循环经济模式;公路交通运输;可持续发展

作为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承德市公路交通运输体系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战略价值。承德市山区占地面积较大,山地和丘陵占总面积的85%以上,在当地开展公路基础设施建设的难度极高,对自然生态环境的影响也十分突出。对于承德市而言,实施交通运输绿色转型是实现当地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路径,也是推动循环经济的核心环节[1]。当前,承德市公路交通发展面临着诸多问题,已经影响到全市的可持续发展进程,承德市急需以循环经济为导向,系统地优化公路交通网络,推动资源的有效回收与再利用,实现经济、社会与环境的多重平衡。

1 循环经济的基本原则以及应用价值

1.1 循环经济的基本原则

在循环经济框架中,核心的“3R”策略——减量化(Reduce)、再使用(Reuse)、再循环(Recycle)——构成了行为和规范的基石。减量化原则强调以最少的资源和能源实现生产和消费的目标,从而达到能源配置优化的目的,还能从根本上降低资源浪费和能耗,有效减轻环境污染;再使用原则提倡产品及其包装应设计为可多次使用或回收,推动生产者在设计和制造过程中抛弃一次性使用的短视做法,增强产品的耐用性和再利用价值;再循环原则提倡产品及其生产过程中的边角料、中间产品等剩余物质被再次有效利用,该举措可以延长材料的生命周期,促进资源最大化循环利用。这三项原则共同推动了经济活动向着对环境更加友好、更加节约资源的方向发展。

1.2 循环经济在公路交通运输可持续发展中的应用价值

循环经济,这种模仿生态系统循环利用资源的经济模式,已成为指导现代社会经济活动的新范式。该模式摒弃了传统的机械论,转而采用生态学原理来规范和指导人类的经济活动。在我国,公路作为基础设施的核心组成部分,承担着推动资源流动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角色[2]。为了应对国民经济的迅猛发展,加速公路交通的循环经济化变革势在必行,只有这样,才能做到交通运输的发展与国家整体经济发展步调一致。

在公路交通运输领域,以循环经济为指导的可持续发展策略提出了以下要求:建设和运营活动必须与自然生态环境和谐共生。这一要求不仅体现在公路规划、设计以及日常运营中,还需要充分考虑生态保护和环境友好性。例如,在公路的规划与设计阶段中,应采取地形地貌保护措施,保护当地水文特性,尽量减少对原生态系统的破坏。此外,公路建设中的绿化工作不仅可以美化环境,还提高了区域的生态价值。

在运营阶段,公路系统需要与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协同工作,优化运输模式,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从整体上增强交通系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基于这种全方位融入循环经济的策略,公路交通最终能够促进经济增长,保护、改善生态环境,实现经济与环境的双赢。

2 承德市公路交通运输循环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交通基础设施规划不合理,网络布局分散

交通网络是一座城市的血管系统,只有合理进行布局,才能让物资与人员的流动达到最佳效果。然而,承德市现有的交通规划在区域连接上较为零散,且缺乏整体协调,道路孤立、重复建设等问题是常态。在当前的规划思路中,各区域之间的交通联系存在顾此失彼的现象,无法形成多区域间的合力,特别是在一些偏远地区,交通网络不畅更为严重,直接阻碍了当地经济发展,陷入了“修路不致富,修得多也富不起来”的窘境[3]。可见,规划不合理的问题严重制约了承德市公路交通运输系统的整体效能,需要从根本上加以改变。

2.2 综合交通战略缺乏顶层设计和实施规划,运输模式单一

交通战略是一座城市的灵魂,它可以指引着交通资源更合理地分配、使用。然而,承德市现行的交通体系缺乏长远眼光,受困于单一的运输方式,无法充分调动多元化交通资源,一味地依赖公路进行运输。虽然这种方式能够在短期内缓解部分运输压力,但从长远来看,这种单一模式还是过于脆弱,很容易因某个环节的断裂而影响整体系统的运行效率。更为严重的是,在多数情况下,当地资源配置都是片面地追求规模化,忽视了实用性,进一步加重了交通系统负担。想要破解这一困局,承德市急需一套立足全局、面向未来的交通发展战略,而不是采取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临时性对策。

2.3 公路交通运输体系不健全,地区间发展不平衡

承德市各区域的交通资源配置明显不均,形成了某些地方交通繁忙、设施过载,而另一些地方却由于交通设施落后而导致资源闲置的局面,这一交通体系极度缺乏平衡,如同一辆车的两个轮子大小不一,行驶起来总是东倒西歪,影响着整体交通效率,使区域间的经济差距不断加剧,让一些原本已处于弱势的区域愈加边缘化,难以跟上其他区域的发展步伐。事实上,完善交通运输体系并不等同于公路数量的增加,更需要追求系统化、均衡化的发展[4]。没有一个完善的体系作为支撑,区域间的交通资源协调将长期处于失控状态,势必阻碍承德市的整体经济发展步伐。

2.4 技术创新投入不足,环保技术与材料的应用水平较低

如今,全球都在提倡绿色发展,而交通行业首当其冲。承德市在这一领域的投入和技术更新与时代步伐存在一些脱节,对于环保材料的应用仍停留于表面,远未形成规模效应,现有的环保材料和技术无法真正解决公路建设中的环境问题。而传统的施工材料和方法对环境也造成了巨大的压力,增加了日后维护成本。长此以往,将会对当地生态系统造成负担,并制约交通行业的可持续发展。与发达地区相比,承德市的环保技术应用仍显得滞后,缺乏资金支持,技术革新力度不足,公路建设中常见的环境问题始终没有得到有效解决。

3 循环经济模式下推动承德市公路交通运输可持续 发展的策略

3.1科学规划公路网结构,重视交通网络的规模效益

承德市在公路网结构的规划上,需要更加注重交通网络的整体效益。作为环京津冀的重要区域,承德市的交通系统不仅要满足本地经济发展的需求,还应与周边地区形成有效的互联互通。然而,目前承德市的公路规划仍存在分散、缺乏系统性的现象,未能充分发挥交通基础设施对经济的拉动作用。公路建设不能将目光仅停留在运输能力提升的层面,还应兼顾经济、社会和环境方面的多重需求。承德市在交通规划中,既要合理布局主干道和支线网络,优化区域间的资源流动,又要采用前瞻性的规划策略,使公路网能够适应未来的发展需求。现阶段,承德市在公路网络建设中的资源利用效益尚未完全释放,特别在一些偏远山区,公路的铺设和维护还面临技术、资金的双重挑战。因此,在推动承德市公路交通可持续发展时,必须深入分析本地的地理条件和经济结构,选择最符合实际需求的建设方案。承德市地形复杂,多为山区,公路建设时面临着比平原地区更大的生态问题。在规划公路网时,既要考虑到环境保护问题,尽量减少对生态系统的破坏,还要结合循环经济理念,合理利用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资源,降低对石油、煤炭等不可再生能源的依赖。同时,承德市的公路建设必须注重效率,采用新技术、新材料,优化施工流程,既要满足短期交通需求,也要能够支撑未来的经济发展。对于承德市来说,交通网络的规模效益是不可忽视的,作为区域发展的重要纽带,对交通网进行合理布局和高效运营,关系着整座城市的物流畅通,还会直接影响到各县区经济的协调发展。对于承德市而言,针对一些交通流量较大的区域,可以采用改造现有道路或增设快速通道的方案来缓解交通压力。与此同时,还应在交通规划中引入智能化管理手段,提高公路系统的运营效率,使交通运输更加绿色和智能化。

3.2 制定并推行综合交通发展战略

从循环经济的角度来看,承德市在制定和推行综合交通发展战略时,必须深入考虑生态保护与交通建设的有机结合,努力减少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同时也不能忽视交通系统效能。承德市作为京津冀生态屏障的一部分,该地区的交通发展不能一味追求速度和规模,应从长远发展出发,把环境保护与资源节约置于战略核心[5]。首先,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应优先采用节能环保技术,鼓励使用再生材料,提倡推动绿色建筑理念,从根源上减少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公路铺设和维护中,可以引入可循环利用的沥青或环保材料,减少对土地和生态系统的扰动;在城市周边推广电动公交车或低排放车辆,减少交通运行中的碳排放量,实现交通运输绿色化。规划交通网络时,应结合承德市的地形特点,避免对山区和生态脆弱区过度开发,尽量减少对自然景观的破坏。可以考虑优先扩展城市绿化带,或是在公路两侧植树造林,既改善了环境,也使道路防护功能得到了强化。在此基础上,承德市在推行综合交通战略时,应当强化法规和政策的支持,建立健全环保标准和监管体系,要做到交通设施建设的每一个环节都符合循环经济的要求,并借此推动整个社会对资源的有效回收和利用,真正实现经济增长、交通便利和环境保护的多重目标。

结束语:

可以看出,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持续进步,交通运输业也经历了飞速的扩展,这一行业的快速壮大带来了新的机遇。为了实现公路交通运输业的长远繁荣,在循环经济的大背景下,探索、实施一系列创新且有效的持续发展策略是当下刻不容缓的任务,只有这样,才能在维护行业健康发展的同时,推动社会与经济的和谐共进。

参考文献:

[1]季社茹. 循环经济模式下公路交通运输可持续发展的策略研究[J]. 企业科技与发展, 2021, (07): 24-25+28.

[2]闻春燕. 循环经济模式下公路交通运输可持续发展探究[J]. 河北企业, 2021, (05): 31-32.

工作单位:承德市交通运输综合行政执法支队

单位所在城市:河北省承德市

邮编:067000

出生年份:1990年3月15日

民族:汉族

籍贯:河北承德平泉

学历:本科

职务职称:科员中级经济师

研究方向:运输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