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岗课赛证融通育人模式下高职院校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研究

作者

裴鸿雁

内蒙古建筑职业技术学院 内蒙古 呼和浩特市 010070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在高职院校中的地位日益重要。为了培养既具备专业技能又具有良好思想政治素质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高职院校在课程思政建设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特别是在岗课赛证融通育人模式下,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课程思政建设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本文旨在探讨岗课赛证融通育人模式下高职院校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的内涵、要求、逻辑关系以及具体路径,以期为高职院校的课程改革和人才培养提供有益参考。

关键词:岗课赛证融通;高职院校;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思政建设

一、引言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计算机网络技术已经成为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高职院校作为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重要基地,承担着为社会输送具备专业技能和良好思想政治素质的人才的重任。然而,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课程往往侧重于理论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训练,而忽视了对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培养。因此,如何在岗课赛证融通育人模式下加强高职院校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课程思政建设,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1.2 研究意义

本研究旨在探讨岗课赛证融通育人模式下高职院校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的内涵、要求、逻辑关系以及具体路径,以期为高职院校的课程改革和人才培养提供有益参考。通过研究,可以深入了解课程思政建设与岗课赛证融通育人模式之间的关系,探索如何实现二者的有机融合,从而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和综合能力,为社会培养更多高素质的技术技能人才。

二、高职院校课程思政建设的内涵与要求

(一)课程思政建设的内涵

高职院校课程思政建设是指将思想政治教育有机地融入专业课程教学中,实现知识与价值、技能与素养的双重提升。其内涵在于通过课程内容、教学方法和评价机制的改革创新,使思政教育成为专业课程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进而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职业道德和创新能力。

(二)课程思政建设的要求

一是要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确保课程内容符合党的教育方针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二是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将职业道德、职业精神、职业规范等内容融入专业课程,使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提高职业素养和综合能力。三是要强化实践教学环节。通过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等方式,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使其在实践中深化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应用,提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四是要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构建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增强教学的互动性和实效性。五是要完善评价体系。将思政教育成果纳入课程评价体系,通过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效和综合素质。

三、岗课赛证融通协同育人的理念与实践

(一)岗课赛证融通协同育人的理念

岗课赛证融通协同育人的理念旨在将思想政治教育与职业岗位需求、课程学习、技能竞赛以及证书获取紧密结合,形成一体化的育人模式。这一理念强调,高职院校不仅要传授专业知识和技能,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道德品质和创新精神,以全面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和社会适应能力。

(二)岗课赛证融通协同育人的实践路径

一是课程内容的整合与优化。高职院校应根据职业岗位的需求,对课程内容进行整合和优化,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到专业课程中,实现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的有机结合。同时,通过开发实践性强、与职业岗位紧密相关的课程,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和实践能力。二是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高职院校应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如案例教学、项目教学、情境教学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同时,通过引入信息技术手段,如在线教育、虚拟仿真等,创新教学方式,提高教学效果。三是技能竞赛的组织与参与。高职院校应积极组织学生参与各类技能竞赛,通过竞赛提升学生的技能水平和创新能力。同时,通过竞赛激发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竞争意识,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和综合素质。四是证书制度的完善与实施。高职院校应完善证书制度,将证书获取与课程学习、技能竞赛紧密结合,实现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的融通。通过实施证书制度,引导学生明确学习目标,提升学习动力,增强就业竞争力。

四、课程思政建设与岗课赛证融通协同育人的逻辑关系

(一)课程思政建设是岗课赛证融通协同育人的重要基础

高职院校通过加强课程思政建设,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专业课程与实践中,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和道德品质。这种职业素养和道德品质的培养,为学生在岗课赛证融通中的全面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通过课程思政建设,学生可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操守,为未来的职业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岗课赛证融通是课程思政建设的有力支撑

岗课赛证融通模式强调将职业岗位需求、课程学习、技能竞赛以及证书获取紧密结合,形成一体化的育人模式。通过这种模式,学生可以在实际岗位操作中深化对专业知识的理解,提升实践技能,形成职业素养。这种实践性的学习方式有助于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和感悟思政内容,将思政教育与职业技能培养有机结合起来。同时,岗课赛证融通模式中的技能竞赛和证书获取等环节也可以激发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竞争意识,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和综合素质,进一步巩固和拓展课程思政建设的成果。

(三)二者相辅相成,共同推动学生全面发展

课程思政建设与岗课赛证融通协同育人之间存在着紧密的逻辑关系,二者相辅相成,共同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一方面,课程思政建设为学生提供了正确的价值导向和道德素养培养,为岗课赛证融通中的职业技能培养提供了坚实的思想基础。另一方面,岗课赛证融通模式中的实践性学习和职业素养培养有助于学生在实践中深化对思政内容的理解和体验,将思政教育与职业技能培养有机结合起来,实现知识与价值、技能与素养的双重提升。通过这种协同育人的方式,高职院校可以培养出既具备专业技能又具有良好思想政治素质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五、高职院校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的现状与挑战

(一)现状分析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高职院校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已经成为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重要领域。然而,在课程思政建设方面,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仍面临一些挑战。一方面,由于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课程内容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和技术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往往侧重于理论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训练,而忽视了对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培养。另一方面,由于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更新速度较快,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不断更新教学内容和方法,以适应行业发展的需求。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课程思政建设的难度。

(二)面临的挑战

一是课程思政内容与专业课程内容的融合度不够。由于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课程内容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和技术性,教师在将思政内容融入专业课程时往往难以找到合适的切入点,导致课程思政内容与专业课程内容的融合度不够高。二是教学方法和手段的创新不足。传统的填鸭式教学和满堂灌的教学方式已经难以满足现代职业教育的需求。然而,由于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特殊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往往难以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三是实践教学环节的薄弱。实践教学是提升学生职业素养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然而,由于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实践性强且更新速度快,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往往难以提供足够的实践机会和实践指导,导致学生的实践能力得不到有效提升。四是评价体系的不完善。传统的评价体系往往侧重于对学生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的考核,而忽视了对学生思想政治素质、职业素养和实践能力的评估。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课程思政建设的实施效果。

六、岗课赛证融通育人模式下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的路径选择

(一)完善课程体系设计

高职院校应重新审视和调整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课程体系,将课程思政内容融入专业教学,形成课程思政与专业课程的有机结合。在课程体系设计时,既要确保知识点的传授,又要强化思想政治教育,实现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的统一。例如,可以在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课程中增加网络安全与法律法规、职业道德与职业操守等相关内容,以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和职业道德素养。

(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教师是课程思政建设与协同育人的核心驱动力。对于高职院校的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而言,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至关重要。高职院校应加大对教师的培训力度,引导他们深入理解课程思政的内涵与价值,提升其在专业课程中融入思政教育的能力。通过引进具有丰富实践经验和深厚理论功底的优秀人才,以及构建科学合理的激励机制,高职院校可以打造出一支高水平的师资队伍。此外,高职院校还应积极鼓励教师投身于课程思政建设的研究与实践,为他们提供广阔的平台和资源支持。教师应不断探索适合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课程思政教学方法和手段,将思政教育有机地融入到专业课程之中,以培养出既具备扎实专业技能又拥有高尚品德的优秀人才。

(三)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

针对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独特性,高职院校应积极探索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以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动力。通过项目式学习和任务式学习等实践导向的教学模式,学生可以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深刻体会并内化思政教育的精髓。同时,高职院校应紧跟时代步伐,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如在线教育平台和虚拟仿真技术等,打破传统教学的时空限制,构建线上线下相融合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不仅能够提供更加灵活多样的学习途径,还能通过丰富的互动环节,增强学生的参与感和体验感,从而大幅提升教学的互动性和实效性。

(四)强化实践教学环节

实践教学在高职院校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教育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是提升学生职业素养和实践能力的关键一环。为了更有效地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高职院校应当积极寻求与企业的深度合作,通过校企合作、工学交替等多元化模式,为学生搭建起从课堂到职场的桥梁。在实践教学活动中,高职院校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包括团队合作精神、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思维等,同时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让学生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亲身体验网络技术的魅力与挑战。例如,可以与企业联合开展实习实训项目,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网络技术的核心技能,了解行业的前沿动态,从而在未来的职业道路上更具竞争力。通过这样的实践教学模式,不仅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和综合能力,还能进一步推动岗课赛证融通的实现,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五)完善评价与反馈机制

为了确保课程思政建设与协同育人的有效实施,高职院校必须构建一套科学、全面的评价与反馈机制。这一机制应涵盖多元化的评价体系,不仅关注专业知识的学习成果,还应将思政教育成果纳入考量,以全面评估学生的综合素质。通过定期收集来自学生、教师及企业的多方反馈,高职院校能够更准确地把握育人模式的实际效果,从而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针对性优化。例如,可以设立定期的教学检查和评估环节,对课程思政建设进行细致入微的审视,确保每一项教学内容都能贴近学生需求,与行业前沿保持同步。这样的评价与反馈机制不仅能够促进课程思政与专业课程的深度融合,还能持续提升育人质量,为培养具备高职业素养和综合能力的人才提供有力保障。

七、结论与展望

本文通过对岗课赛证融通育人模式下高职院校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的研究,得出结论:课程思政建设与岗课赛证融通育人模式紧密相关,相辅相成,共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高职院校在课程思政建设中应完善课程体系、加强师资建设、创新教学方法、强化实践教学和完善评价与反馈机制,以实现课程思政与专业课程的有机融合,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和综合能力。未来,高职院校在课程思政建设方面应继续深化与岗课赛证融通育人模式的结合,不断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完善评价与反馈机制,以适应行业发展的需求和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同时,应加强与企业、行业等社会各界的合作与交流,共同推动课程思政建设的深入发展,为社会培养更多高素质的技术技能人才。

参考文献

[1] 谢程晖. “岗课赛证”融通视域下高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提升教师专业能力的实践路径 [J]. 教育论坛, 2024, 6 (8):

[2] 张丹丹. “岗课赛证”一体化背景下计算机网络专业的教学策略 [J]. 中国新通信, 2024, 26 (15): 85-87.

[3] 鲁冬梅. “岗课赛证”融通的计算机网络技术在线学习系统的设计 [J]. 网络安全和信息化, 2024, (01): 112-114.

基金项目:内蒙古自治区教育科学研究十四五规划课题、深化产教融合背景下现场工程师培养体系构建研究、NZJGH2023240

作者简介:裴鸿雁(1982年1月),女,汉族,呼和浩特人,硕士,讲师,主要从事计算机网络技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