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校园流浪动物现状及管理对策研究
王姝 王艺甜
浙江邮电职业技术学院 浙江绍兴 312366
摘要:大学校园是一个充满活力和生机的地方,校园内的流浪动物治愈了师生,但也同时带来了一定的安全隐患。本文对高校校园流浪动物生存现状和危害进行分析,调查了大学生对流浪动物及成立流浪动物管理组织的看法和态度。为帮助高校实现科学、有效和可持续的流浪动物管理,结合移动互联网技术,提出了流浪动物管理的应对措施和数字化解决方案。
关键词:流浪动物;高校;管理措施;数字化管理
在大学的校园里,我们时不时地可以看到三三两两的小动物,流浪动物与我们生活在同一片天空下,同为生命都有生存的权利。小动物们给大学生们的课余生活带来了乐趣,给大学生们提供了情感支持和安慰。部分流浪动物甚至已经成为了代表高校的网红:例如福大的“体力猫”,南大的“大黄”等等。
目前,流浪动物救助问题已经成为公众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而高校又是流浪动物比较集中的地方,几乎每一个高校中都会有很多流浪的小动物。尽管我国法律体系已经在为流浪动物救助工作提供帮助,但由于经费短缺等方面的问题,救助流浪动物任重而道远。如何保证校园内的流浪动物救助工作顺利开展,并且长期稳定地进行,使流浪动物都能健康快乐地成长,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大学校园流浪动物的现状
大学生们通常非常善待这些流浪动物,他们会抽出时间来喂养它们,甚至建立起专门的组织进行照顾与保护。但流浪动物出现在宿舍、食堂等地方,也给校园里的师生带来了一定的安全隐患。师生们随意地投喂,也会让流浪动物出现聚集以及过度繁殖的问题,而这又会加剧安全隐患。因此,大学校园里的流浪动物需要我们进行科学有序地管理。目前流浪动物在校园里的存在所带来的问题主要有:
1、健康和安全问题:尽管流浪动物在校园里非常受欢迎,但是它们也带来了一些困扰和挑战。首先,流浪动物与家养动物不同,它们没有固定的饲养者和饲养环境,没有定期进行打疫苗和清洁,容易携带病菌和跳蚤,如猫抓病、狂犬病等,对师生的健康构成威胁。如果有学生将它们私自带回寝室并且,可能还会影响到寝室其他学生的生活和健康。此外,特别是在春季,流浪动物很可能会抓伤或咬伤师生,引起健康问题和法律责任。
2.流浪动物过渡繁育问题:许多流浪动物没有得到及时的绝育手术,导致它们能够不断繁殖后代。大学校园内的流浪动物如果没有得到适当的管理和控制,师生们随意地喂食,可能会导致流浪动物数量激增,给校园环境和安全力。过多流浪动物在校园里的存在也会影响校园的整体形象和秩序。
二、师生们对流浪动物的看法
本项目小组对浙江邮电职业技术学院的师生进行一个初步的调查,发放了200份问卷,针对学生对流浪动物的态度和看法等进行了前期调查。
调查数据显示超过一半的学生表示喜欢动物,大约10%以下的学生厌恶或者害怕。其中详细调查显示,学生害怕和厌恶流浪动物的原因主要为:出于卫生安全考虑、本身怕动物、被流浪动物伤害过以及其他原因。而在学生对于流浪动物的看法上,将近一半的学生觉得流浪动物可怜,需要帮助,觉得担心传染疾病和扰乱学生生活的学生有15%左右。
据调查,超过一半的学生喜爱流浪小动物,经常帮助或者偶尔帮助流浪动物,帮助方式基本为喂食,仅1%左右的学生会进行驱赶,由以上数据可知,学生对校园流浪动物的态度是积极的,而卫生安全问题是学生不能接受流浪动物的主要原因,如果解决了流浪动物的全卫生问题,学生对流浪动物的态度有望进一步改善。当问及“如果学校成立流浪动物保护协会,你是否愿意加入”时,超过80%的学生表示可以考虑或者愿意加入,其中明确表示愿意加入的学生超过了1/3。
三、校园流浪动物管理的应对措施
从上述的调查中我们可以看到大部分大学生对流浪动物抱有同情和关爱的态度。他们看到流浪动物在在校园里流浪、觅食,感到十分心疼,并愿意为它们提供帮助。一些大学生会主动购买食物和水来喂养流浪动物,或者将它们带到校园内的安全区域,为它们提供庇护。部分大学生不仅关注流浪动物的生存状况,还积极参与救助行动。他们自发组织或加入相关的志愿者团队,开展流浪动物的捕捉、收容、治疗等工作。有些大学生甚至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为流浪动物提供医疗和护理服务。
然而,我们也要意识到流浪动物管理问题的复杂性和长期性,简单的喂养和收容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流浪动物问题,需要通过绝育手术、领养推广等方式来减少流浪动物的数量。同时也要也要尊重它们的生存方式,避免过度干预和浪费资源。主要的应对措施有:
1、抓捕并进行后续处理
以保护为前提,在抓捕过程中使用专业兽用麻醉剂和吹针注射。科学计算使用剂量,保证麻醉动物在1.5小时之内能苏醒。待流浪动物麻醉后,转移至临时收容地点。学校与动物保护组织合作,将捕获的流浪动物送往动物保护组织,经过筛查考核后进行绝育、注射疫苗、办理登记手续、最终面向社会进行领养招募。部分经过考核达标(性格、身体健康等方面考核)的流浪动物经登记建档、佩戴统一标识项圈后可以重新返回校园。
目前学校里的部分流浪动物与师生相处融洽,不少小动物都有了自己的名字。它们能重回校园,也是一种很好的方式。对大部分师生来说,只要做好了免疫、绝育,流浪动物并不会主动攻击人,师生们并不反对它们继续留在校园里生活。
2、成立校内动物保护组织
目前已经在校内成立了动物保护组织,校外的专业动物保护机构与校内的动物爱心社团共同合作,开展动物保护的相关宣传,为解决校园流浪犬问题寻找妥善的措施。
动物保护组织利用学生团体的基层组织优势,充分发挥学校、学生、老师的作用,调动学校各方面力量,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教育活动,引导教育广大师生充分认识校园流浪动物的各种利弊,提高师生文明规范养宠物的自觉性和自我保护意识。提倡人与动物和谐相处,将动物保护与狂犬病相关知识宣传给学生,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学校现阶段有关动物保护方面的措施,促使其理性地关爱动物。动物保护社团可以给每一个校园的流浪动物建立档案,呼吁更多爱心人士关注流浪动物,并积极争取社会爱心人士的助养。
四、流浪动物救助小程序的开发
为了更好管理校园内的流浪动物,本项目小组开发了流浪动物救助的小程序(图1),开展数字化管理。
项目团队设计了一个微信小程序专为宠物救助站设计,旨在通过清晰的结构和丰富的功能,为用户提供全面的服务和信息。
小程序的界面以四个功能板块的形式呈现,为用户提供简便易用的导航,极大提升了互动体验。
1、第一个板块“宠物”是小程序的核心,用户可以查看所有录入的宠物信息,包括头像、名称、品种和详细资料(图2)。另设的搜索框使得用户能够快速查找所需信息,以增强信息获取的便利性。
2、第二个板块“话题”则为宠物主人创建了一个社区交流的平台,用户可以在这里发布和参与讨论,分享养宠经验,互动性显著提升。
3、第三个板块“百科”引导用户通过搜狗百科获取宠物相关知识,帮助他们在饲养、训练和健康管理方面增进专业性。
4、第四个板块“我的”则是个人账户的管理中心,用户可以登录、注册、管理个人信息,保持与小程序的连接。
5、从技术层面来看,这个小程序是一个高效、便捷的轻量级应用,无需下载安装,具备极高的使用便利性(图3)。它主要基于 JavaScript、WXML 和 WXSS 前端技术栈,采用 MVVM 设计模式,使得数据双向绑定成为可能,简化了视图与数据的交互。在后台开发方面,通过云开发平台构建无服务器架构,利用云函数和云数据库处理业务逻辑和数据存储,降低了开发和运维成本。同时,丰富的API接口支持多样化功能,提升了用户体验,包括支付和推送通知等功能。小程序还重视用户隐私和数据安全,通过 HTTP加密传输和身份验证措施确保用户数据安全,提供个性化的服务。在这样的技术支持下,宠物救助站的小程序为用户提供了一个友好、实用的信息平台,促进了宠物救助工作的效率与透明度。
本项目团队的流浪动物管理小程序上线后,首先在浙江邮电职业技术学院的校园里进行了使用。用户可以查看流浪动物的信息、投喂饮食禁忌等。同时,用户还可以上传动物信息至服务器,经管理员审核后在手机上查看。还可以通过与外部动物保护组织的合作,通过绝育和送养的方式控制流浪动物数量,促进校园动物和学生的和谐共处。流浪动物管理小程序在帮助流浪动物找到新家、提高公众关注度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在实际应用中仍面临一些挑战,需要不断完善和优化。小程序的运营和维护费用,也是后期需要解决的一个问题。
五、总结
校园流浪动物管理是一个复杂而重要的议题,它不仅关乎动物的福利,还直接影响到校园的环境、公共卫生和师生安全。通过我们的努力,希望能在校园里普及动物保护知识,提高师生们对流浪动物问题的认识和关注度。同时改善流浪动物的生存环境,确保它们得到妥善的照顾和救治。未来,在校园流浪动物的保护中,可以利用物联网、大数据等现代科技手段,实现对流浪动物的智能监控和管理,提高管理效率和准确性。并且逐步改善校园流浪动物的生存状况,减少它们对环境和治理方面的负面影响,实现人与动物和谐共生的美好愿景。
参考文献:
[1]张雨蝶,周春柳. 高校流浪动物的数字化管理探索[J].中国动物检疫,2023(11):41-45.
[2]刘喜生,李建慧,杨玉.大学校园内流浪动物管理建议[J].畜牧与饲料科学,2016(37):111-113.
[3]陈明媛. 高校流浪动物现状及管理对策[J].黑龙江科学.2020(17):112-113.
[4]安娜. 高校流浪动物校园管理法律分析及建议举措[J].法制博览,2024(21):142-144.
[5]刘涛.高校流浪动物现状及治理方案研究[J].高校后勤研究,2018(9):53-55.
[6]宁美娟,婷婷,汇琦. 高校校园流浪猫生存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J].国际公关,2024(4):39-41.
基金项目:2023年浙江省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计划项目(新苗人才计划):高校流浪动物救助小程序的开发。
作者简介:王姝(1980—),女,汉族,浙江绍兴人,硕士研究生,副教授,研究方向:工商管理。
王艺甜(2004—),女,汉族,浙江嘉兴人,浙江邮电职业技术学院学生,专业:电信服务与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