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英语教学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路径探究
杨淞淞
石狮市第三实验小学 福建省石狮市 362700
摘要:小学英语教学应挖掘传统文化内涵,将其融入教学内容与活动,通过创新教学方式、开展多样化活动,培养学生文化意识与文化自信,实现二者融合。通过这样的教学实践,学生在学习英语的同时,能够更好地理解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促进文化认同感和民族自豪感的培养。
关键词:小学英语;中华传统文化;创新路径
引言: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我国综合国力日益提升,国际地位不断提升。在这个大背景下,小学英语教学被赋予了新的使命。教师不仅要传授语言知识,更要肩负起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责任。通过在小学英语教学中融入中华传统文化元素,让学生在学习英语的同时,了解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同时,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各国文化交流与碰撞日益频繁,英语作为国际通用语言,更应成为传播中华文化的桥梁。
一、挖掘传统文化内涵,强化学生文化意识
在小学英语教学中融入中华传统文化,培养学生文化意识,需要从多个维度系统推进。(1)教材内容挖掘与英语知识点融合:低年龄段(1 - 3年级)的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对色彩、声音、动画等充满兴趣 。教师可结合简单的英语单词和句型教学融入传统文化元素。例如在学习动物单词时,引入十二生肖的故事,通过生动有趣的动画展示十二生肖动物的形象和顺序,让学生在欢乐的氛围中不仅学会了“rat、ox、tiger、rabbit、dragon、snake、horse、sheep、monkey、rooster、dog、pig”这些动物单词,还了解了十二生肖的传统文化知识。高年龄段(4 - 6年级)学生的抽象思维开始发展,具备一定的思考能力。在学习写作时,引入古代诗词,让学生尝试用英语翻译简单的诗词,如“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在翻译过程中体会中英文语言表达习惯以及文化内涵的不同。(2)教学效果评价:测试:设计单元测试时,除了考查英语语言知识,还融入传统文化相关的题目。例如听力部分播放一段关于端午节的英语介绍,让学生回答关于端午节习俗的问题;笔试部分设置阅读理解,文章内容是介绍中国传统节日,题目围绕节日的时间、活动、意义等方面设置;写作部分要求学生用英语介绍一个自己喜欢的传统节日。作业:布置开放性作业,如让学生制作一份关于传统文化的英语手抄报,内容可以包括传统节日、民间故事、传统手工艺等,要求图文并茂,并在手抄报上用英语进行详细介绍。或者让学生录制一段英语小视频,介绍自己家乡的一种传统文化特色,如地方戏曲、特色美食等。(3)活动表现:在课堂活动和课外活动中,观察学生的参与度、表现以及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表达能力。例如在角色扮演活动中,观察学生是否能准确地用英语展现传统节日的场景和人物对话;在文化讲座后的讨论环节,看学生能否用英语清晰地表达自己对传统文化的看法和感受。同时,还要引导学生创新表达鼓励学生运用英语对传统文化进行创新表达。例如组织学生编写与传统文化有关的英语小故事,将传统的民间故事如《牛郎织女》进行改编,用英语讲述一个现代版的爱情故事;或者创作英语小短剧,把传统节日的庆祝场景搬上舞台,加入一些现代元素和幽默情节,让传统文化以新颖的形式呈现。通过这些活动,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文化传播能力。为学生带来更沉浸式的文化学习体验。利用人工智能的语音识别和翻译功能,让学生与虚拟的古代人物进行英语对话,如与孔子讨论儒家思想;通过VR技术,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古代宫殿、庙会等场景,在虚拟环境中学习传统文化知识;运用AR技术,扫描教材上的传统文化图片,就能呈现出动态的画面和英语讲解,增强学习的趣味性和互动性。总之,挖掘教材内涵为创新教学奠定基础,而创新教学是更好实现内涵传承的途径。通过这些方法,可以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有效融入中华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
二、创新教学方式手段,丰富教学内容
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教师要创新教学方式,丰富教学手段,让学生通过英语这门学科来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课堂教学活动,创设相应的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体会中华传统文化的内涵,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例如,教师在教授“Chinese Festivals”这一单元内容时可以设计以下教学活动。(1)深度情景创设: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展示中国传统节日的图片、视频等,让学生感受到节日的氛围,了解节日的习俗。例如,在中秋节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展示赏月、吃月饼等场景,让学生了解中秋节的习俗和文化内涵。分层游戏设计: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设计不同难度的游戏活动,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英语,了解传统文化。例如,在端午节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设计一个“猜粽子”的游戏,让学生通过描述粽子的外观和口感来猜测粽子的种类,从而了解端午节的习俗。(2)角色扮演: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让学生扮演节日中的角色,通过对话、表演等形式,了解节日的习俗和文化内涵。例如,在春节的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扮演拜年的场景,让学生了解春节的习俗和礼仪。(3)项目式学习:教师可以设计一些项目式学习活动,让学生通过调查、研究、展示等方式,深入了解中国传统节日。例如,在元宵节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调查元宵节的起源、习俗等,然后制作一份关于元宵节的报告,进行展示。(4)文化对比拓展: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比中西方节日的异同,了解不同文化的特点,拓展学生的国际视野。例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比中秋节和西方的感恩节,了解两个节日的起源、习俗等,让学生了解不同文化的特点。通过创新教学方式手段,丰富教学内容,教师可以让小学英语课堂变得更加生动有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同时,这种教学方式也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运用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进行多样化教学评估
在小学英语教学中,传承中华传统文化是一项重要的任务。为了评估学生文化意识的提升和对传统文化的理解程度,教师可以采用多种评价方式,如测试、问卷调查和学生作品分析等。(1)测试:可以通过测试来评估学生对传统文化的掌握程度。例如,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包含传统文化知识的题目,如传统节日、历史人物、民间故事等,通过学生的答题情况来了解他们对传统文化的了解程度。(2)问卷调查:问卷调查也是一种有效的评价方式。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关于传统文化的问题,让学生回答,通过他们的回答来了解他们对传统文化的态度和认知。例如,可以问学生他们对传统节日的了解和喜爱程度,或者他们对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的看法等。(3)学生作品分析;学生作品分析也是一种很好的评价方式。教师可以让学生制作一些与传统文化相关的作品,如手抄报、绘画、手工制作等,通过分析他们的作品来了解他们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表达能力。例如,可以让学生制作一张关于春节的手抄报,通过他们的作品来了解他们对春节的认识和庆祝方式。综上所述,通过测试、问卷调查和学生作品分析等方式,教师可以有效地评估学生文化意识的提升和对传统文化的理解程度。这些评价方式不仅可以了解学生对传统文化的掌握情况,还可以激发他们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从而更好地传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
结语:
总之,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应将中华传统文化融入其中,使其体验中华文化的精髓,增强其文化认同、国家自豪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价值观。同时,也要对教材进行深度的发掘,对教学方法、方法进行改革,使学生在亲身经历中感受到中华的传统文化。
参考文献:
[1]黄黎容. “课程思政”视域下在高职英语教学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设计与实践探究[J]. 海外英语,2023,(17):208-210.
[2]展之娜.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小学英语教学中的策略研究[J].天天爱科学(教学研究),2022(4):129-130.
作者简介:姓名:杨淞淞、出生年月:1990.03、性别:女、民族:汉、籍贯(省市):福建省石狮市、学历:本科、职称/职务:二级教师、研究方向:中华传统文化与小学英语教学的融合、现工作或学习单位:石狮市第三实验小学、单位所在省市:福建省石狮市、单位邮编:362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