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微短剧成瘾对大学生审美认知的影响

作者

秦彬芬 方宁兰

兰州城市学院,甘肃 兰州 730070

摘要:新媒体的快速发展对大学生的行为和思想产生了重要影响。微短剧成为大学生吸引了大学生的关注,但也形成了过度沉迷和观看成瘾的现象,影响着大学生的审美认知。为避免微短剧对大学生的负面影响,需对大学生微短剧的观看行为进行深度反思,以期未来能够形成大学生与微短剧的观看行为的良性互动。

关键词:微短剧;大学生;价值观念;审美认知

引言:微短剧作为新媒体时代的新生艺术形式,近几年快速占据各大新媒体平台,快速聚集大批的观众。微短剧借助自身的特点,让观众产生越看越上瘾的感觉,而大学生作为微短剧受众的重要组成部分,黏性较高,成瘾现象明显。因此,为解决学生微短剧成瘾问题,需不断加强对微短剧成瘾对大学生审美认知影响的研究,并结合微短剧的现存问题,探究如何应对微短剧成瘾问题,为微短剧的健康发展提供有效的建议。

一、微短剧成瘾对大学生审美认知的影响

微短剧作为新媒体平台上衍生的新型艺术形式,单集时长几十秒到10分钟不等,具备相对明确的主题和故事情节,并以人物设定和剧情冲突等,对观众形成吸引力,具有节奏快、爆点多和成本低等特点。跟随微短剧的火爆,出现了大量微短剧成瘾现象,尤其对大学生的审美认知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一)引发大学生审美扭曲

微短剧的快速制作机制造成微短剧的质量水平较低,表现为低质、土味、无脑的剧情设定,但由于其节奏快、反转再反转的设计,仍旧会让受众沉迷成瘾,产生严重的审美认知上的扭曲影响。其中,微短剧为了追求流量,内容上缺乏深度和内涵,导致大学生在长期接触中易产生审美鉴赏能力下降的情况。而部分为了追求新奇,歪曲历史的微短剧创作,会让大学生的审美认知产生误区,逐渐丧失审美情感和判断。同时,由于微短剧在快速创作快速上架的过程中,缺乏创新性,内容及形式同质化严重,大学生长期沉迷会削弱其审美敏感度,导致学生的审美标准较为单一和狭隘,难以形成自身独立的审美思维。

(二)加重大学生逃避心理

造成微短剧成功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微短剧能够一定程度上满足观众的情感投射和梦想寄托。在微短剧中每个人都可以是主角,逆风翻盘易如反掌,总会在遭遇挫折后遇到伯乐,从此走向人生巅峰。此类微短剧的剧情设定,既包含了平凡人的生活态势,又让平凡人不再平凡,将幻想变为现实,易对观众形成白日梦的吸引,让其实现幻想中的向往生活。但此种吸引力,易加重大学生的逃避心理。社会学家认为,大学生在激烈市场竞争和就业压力下,微短剧为其提供的片刻精神满足,易成为“精神鸦片”,让大学生沉溺其中,形成可以逃避现实的心理状态。同时,长期沉浸在微短剧中,会使大学生丧失对现实的感知和判断,影响其实际行为能力,不利于大学生的正常社会化发展。

(三)造成不良价值观导向

在近日抖音、快手新媒体平台对微短剧下架治理的公告中,不乏《为奴三年***跪求原谅》《恶意别车***跪求不和离》等片名夸张博眼球,内容存在极端侮辱或低俗擦边的违规短视频内容。由此得出为了快速地“出圈”,微短剧在剧目主题创作上一再打破底线,创作出一系列含有不良价值观导向,或违反公序良俗的剧目内容,对大学生造成了极大的影响。由于大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塑造的重要阶段,新媒体微短剧会对大学生的心理和行为产生影响,而不良的微短剧,更会导致大学生在价值观念形成过程中产生负面、消极的意识形态,不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是非观和判断。

二、如何应对微短剧成瘾对大学生审美认知的影响

(一)对大学生实施理性的心理及行为干预

微短剧成瘾对大学生造成的审美判断不足、审美视野狭窄、审美认知扭曲、审美情感钝化等不良影响,对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形成了极大的危害,不仅让其难以形成系统化的审美认知,更导致其注意力和现实行动能力等出现不同程度的受损,甚至会增加大学生人格异化的风险。因此,各高校要不断加强对大学生的理性心理及行为干预,开展一系列审美教育工作,发挥育人的功能,帮助大学生重塑审美人格。其中,高校要加强美育教育渗透工作,拟定明确美育工作目标,充分应用课堂教学渠道,实现美育的渗透,让大学生能够在美育环境下,培养自身的美育人格,引导其建立正确的审美意识,能够正确地分辨真善美和假恶丑。同时,高校可借助第二课堂活动等,让大学生能够根据自身的兴趣爱好,进行美育实践,如借助非遗文化进校园活动,让学生的审美创造能力得到快速提升。可借助网络健康教育讲座等,帮助学生理性观看微短剧,找到娱乐与现实的平衡点。

(二)解决微短剧存在的各种内容低质问题

根据微短剧成瘾对大学生产生的一系列不良影响,分析微短剧普遍存在的问题,发现微短剧普遍存在着内容同质化、低俗化,人物扁平化、脸谱化,价值观形式化、庸俗化等问题,极大地影响大学生的审美意识。因此,要有效进行微短剧的管控。首先,相关视频平台要制定严格的审核和审查制度,制定微短剧视频内容标准,严禁视频出现不良价值观引导,对于含有违规内容的视频给予下架和整改的政治处理。同时,可优化视频平台算法,自动对于存在不良内容的微短剧进行拦截和屏蔽。其次,相关部门要加强对微短剧制作企业的监督,下发微短剧内容制作标准,规范微短剧内容创作,从源头上解决内容低质问题。对于新兴的微短剧行业,要加强内容和传播的监督管理,加大不良内容惩治力度,进而能够肃清微短剧行业,如设定严格的内容审核机制,对于未经审核和备案的微短剧,禁止其在网络上进行传播。

(三)提升网络微短剧制作团队的专业素养

为了能够让微短剧实现精品化发展,微短剧影视公司要不断提升制作团队的专业素养,让其能够遵守微短剧行业规定,创造品质优良、内容有内涵的微短剧。相关部门可对微短剧影视公司的专业资质进行监督,确保其具备较强的短剧制作能力,以及正向的社会主义价值观念,取缔和关停不法的微短剧影视公司,避免违规微短剧内容的流出。同时,相关部门应当鼓励专业媒体机构加入微短剧的制作行列中,并为微短剧的主题拟定提供思路,打造精品微短剧。由于专业媒体机构不仅具有广泛的受众基础,还具备专业的制作水平,且有操守、有底线,鼓励专业媒体进行微短剧的精品化制作,不仅可以丰富微短剧体裁,还能够提升微短剧质量,实现微短剧行业的高质量发展。

结束语:综上所述,现阶段微短剧成瘾对大学生审美认知的影响严峻,使得微短剧规范化管理势在必行,更体现出高校美育工作的重要性。因此,为了帮助大学生对微短剧成瘾问题进行有效戒断,高校要加强对大学生的心理干预,并加强美育工作部署,让其能够形成较强的审美意识,抵御不良微短剧的侵害。同时,要推动微短剧行业的规范化、精品化发展,有效提升微短剧的创作质量,弘扬正确的价值观与思想。

参考文献:

[1]徐颖茜.微短剧成瘾对大学生审美认知的影响[J].国际公关,2024,(18):142-145.

[2]郭倩.新媒体场域下大学生审美人格建构研究[J].教育探索,2024,(05):63-67.

作者简介:秦彬芬(2005.3-),兰州城市学院传媒学院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学生。

通讯作者:方宁兰,1985.9,女,汉族,浙江宁波,兰州城市学院传媒学院,硕士研究生,副教授,研究方向为传媒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

基金项目:本文系兰州城市学院2024年度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大学生微短剧观看行为及其心理动机调查与研究——以兰州3所高校为例”(项目编号:S202410737021)的研究成果;兰州城市学院教学研究与改革项目“新文科背景下传媒专业集群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 (项目编号:2023-jy-46)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