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建“快乐”学习平台,激扬学生生命活力
张岚
河南省沁阳市第一中学
【内容摘要】快乐学习是一种理念,更是一种高效率的学习方法。学习数学本来就应该是快乐的,在快乐宽容和谐的氛围中,与学生一起分享他们的情感体验和成功喜悦,和学生一起寻找数学的真谛。
【关键词】学生 快乐 学习 数学
快乐学习不仅关乎激发学习兴趣,更关注思维的发展。比起义务教育学段,高中数学的思维难度和知识广度都有很大区别,学习方法也更加多元。《高中数学新课程标准》有相关表述:高中数学课程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体现了对每个学生个体差异的尊重,让不同水平的学生都能在数学学习中获得成长和进步,从而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和乐趣,增强学习的自信心和积极性。在此,笔者不断摸索,希望帮助学生打造一种快乐宽容和谐的氛围,结合情境式教学,与学生一起分享他们的情感体验和成功喜悦,和学生一起寻找数学的真谛。
一、注重情境导入,提升学习兴趣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传统的教学模式已难以满足现代教育的需求,特别是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成为了教育工作者关注的焦点。情境导入教学法是一种最常用的教学方法,它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伊始,利用各种各样的教学手段,创设不同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浓烈的学习兴趣,启迪学生强烈的思维欲望,集中学生专注的注意力,使学生们能够积极主动学习新知识的一种教学方式。
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创造生动的视觉和听觉效果,增强情境的真实感;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兴趣爱好,使情境更具吸引力;设计开放性问题,鼓励学生进行探索和创新;提供适当的挑战和支持,平衡任务的难度和学生的解决能力;以及实施形成性评价,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进展,调整教学策略。在学习“函数的概念”时,我设计了一个关于城市交通流量变化的情境。首先,通过视频展示不同时间段的城市交通状况,引出函数变化的趋势。然后,让学生收集自己上学路上的交通数据,亲自绘制函数图像。在此过程中,学生不仅理解了函数的基本概念,还学会了如何将数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通过小组讨论和分享,学生进一步加深了对函数性质的理解。最后,通过提问和点评,帮助学生总结提炼知识点,实现了从具体情境到数学抽象的过渡。
二、调动多种感官,培养多元思维
我们尊重每个学生,但不得不承认即使一个类型班级,学生的学习能力也有较大差异。因此,由易到难,从简入繁,以优带困,手动,口述,耳听,心想,在多元互动交流中激发兴趣,在讲解总结中发展思维。
例如在学习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时,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自己手工操作和观察的结果,尝试推导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每个小组可以推选一名代表,向全班同学讲述他们推导的思路和方法。有的小组可能会从角的终边位置关系入手,分析不同象限内角度对应的三角函数值的符号变化,进而推导出诱导公式;有的小组则可能会利用单位圆的对称性,通过已知角度的三角函数值来推导未知角度的三角函数值。在小组代表发言后,其他小组的同学可以进行提问和补充,共同完善推导过程。这种口述交流的方式能够激发学生的思维碰撞,培养他们的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在各小组完成推导后,教师对学生们的发言进行总结和点评,表扬每一个动手动脑和发言的学生,并强调关键的推导步骤和思想方法,同时引导学生观察诱导公式的特点,总结出一般性的规律。而对于正弦和余弦的诱导公式,可以总结出“奇变偶不变,符号看象限”的口诀,帮助学生更好地记忆和应用诱导公式,学生对三角函数诱导公式的理解和认识得到了进一步的深化,思维能力也得到了有效的发展。
在这一过程中,优秀的学生通过讲解思路越发清晰,思维深度和广度得以拓展,知识应用更加得心应手;处理课堂习题时,学习“困难户”哪怕拿着问过别人的答案到黑板上去写,也要去表扬和鼓励,先让他们动起来,一次,两次,时间久了他就觉得不好意思,也会尝试自己去独立思考,想方设法去解决问题。需要注意的是,这样新课程中的教师不再是居高临下的,而是与学生站在同一平台上的互动探究,与学生一起学习、一起快乐、一起分享、一起成长。教师不仅是学生的良师,更应是学生的学友。
三、构建合作机制,引导快乐竞争
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课堂可以实行小组竞赛制,让尽可能多的成员去参与。具体操作流程如下:参与一个人加一分,最后推磨式点评,找到一处错误并能纠正出来,然后讲出来再另加一分,一分记一个“▲”,积够三分记一个“◆”,积够五分记一个“★”,下课时各小组比“级别”, 但游戏规则一定要细致、具体,避免学生在课堂上因为争执分数而浪费上课时间。每节课在黑板的最上方记录“今日最高分为第___组___分,昨日为第___组___分”,这样让他们每天都有个竞争意识,还能培养他们的集体主义思想,想方设法为本组加分争光。以前每天上午第四节课我给学生上数学自习,学生都是看着表催着我放学,自从我用了这个方法,放学铃声响后几分钟了,学生还要闹着让我再出几道数学题让他们做,因为有的组再加一分就会打破纪录分。我发现:当学生完全沉浸在愉快的竞赛中时,他们就已经听不见下课铃声了,但我总是给他们留个念想说:“下次再继续努力吧,争取下次打破纪录”。其实,纪录就是这样在鼓励中一次次的被打破,一次次的被刷新的!这样做可能刚开始有些老师认为浪费时间,课程进行不完,但时间长了,就会逐步走向正轨,因为学生会逐步熟悉和适应这种教学模式,我们老师也在课堂上一点一滴的总结经验,找出最适合自己和自己本学科的教学组织活动,使新教改逐步完善!教师们要相信你的学生,赏识你的学生。要给每一个学生创造充分表现的时间和空间。课堂上让学生去阅读、观察、思考、操作、表达。只有这样,学生才能主动的发现知识,构建知识,学生在获得知识的过程中有了亲历、有了体验、形成了“生成”的能力。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学的生动活泼,课堂教学才充满生机,充满智慧和创造。
四、巧用鼓励措施,注重有效评价
学生在游戏中就掌握了本节课的基本知识。让学生认为课堂就是一种享受,就是一种娱乐,就是一种游戏,他们就会主动的参加、活跃起来,改变以往死气沉沉和枯燥无味的数学学习状态。例如,一位学生在证明函数单调性时,只写了结论而忽略了严谨的证明步骤。教师要耐心地说:“你的结论是正确的,但在数学中,证明过程同样重要,否则步骤就会变得单调乏味啦。你能不能再仔细思考一下,我们应该如何用定义来完整地证明这个函数的单调性呢?”通过这种方式,引导学生重视证明过程,培养逻辑思维能力。我们教师千万不可批评他们,更不可大声训斥他们,哪怕他们做错了也要挖掘优点给予表扬,先培养好学生敢于去写、敢于去讲的习惯,老师们千万不要吝啬表扬,说句玩笑话:表扬别人又不花钱,又能让别人高兴,为何不去这样做呢?在快乐和谐的课堂中,学生参与数学学习的全过程,通过生生互动,师生互动,调动了学生的全部积极性,真正做到了:学生动起来了,效果好起来了,课堂活起来了。
总之,真正的学习是快乐的,快乐的学习能使人振奋,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同努力,让我们的数学课堂真正成为活动的课堂、自由的课堂、和谐的课堂、激情燃烧的课堂、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让学生爱上数学,快乐地学好数学。
【参考文献】
[1]陈琦、刘儒德.《当代教育心理学》(第3版)[M].北京师范出版社,2019.
[2]刘婧.《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情境导入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20.
注:本文系2024年度河南省基础教育教学研究项目《高中数学情境导入教学设计及实践研究》(JCJYC2403080503)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