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课堂提问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有效性实施策略

作者

冯晓溪

石家庄高新区封龙大街小学 河北省石家庄市 050000

摘要:课堂提问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手段,对激发学生思维、提升学习效果有重要作用。本文分析当前小学语文课堂提问存在的问题,阐述有效提问的原则,提出针对性实施策略,以提高课堂提问有效性,促进小学语文教学质量提升。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提问;有效性;实施策略

1.当前小学语文课堂提问存在的问题

1.1提问目的不明确

部分教师提问缺乏清晰目标,未紧密围绕教学重点、难点和学生学习需求,提问随意,无法有效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教学内容,不能达成教学目标。有的教师在讲解古诗词时,提问与诗词主旨、意境、创作背景毫无关联的琐碎问题,像 “作者名字里某个字的笔画是多少”,这不仅浪费课堂时间,还让学生抓不住学习重点,偏离了通过诗词培养学生文学鉴赏能力和文化素养的目标。

1.2问题设计不合理

(1)问题难度不适宜:问题过易,学生无需思考就能回答,无法激发思维;问题过难,超出学生认知水平,使学生产生畏难情绪,降低学习积极性。例如在低年级识字教学时,问 “这个字的甲骨文写法和演变过程是怎样的”,这对低年级学生来说难度过大,会让他们因无法回答而感到沮丧。而在高年级阅读课上,问 “这篇文章的主人公叫什么名字” 这种过于简单的问题,又无法锻炼学生的深度思考能力。(2)问题缺乏启发性:部分问题答案单一,只要求学生简单回忆或重复课本内容,缺乏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创新思维的启发性。如在学习描写景物的课文时,提问 “文中描写了哪些景物”,学生只需照读课文内容就能回答,没有引导学生思考景物描写的手法、作用以及作者借此表达的情感等深层次内容。

1.3提问方式不当

(1)提问对象局限:提问集中于少数成绩较好或活跃学生,忽视其他学生,导致部分学生参与度低,影响学习积极性和自信心。课堂上经常是几个积极举手的学生频繁回答问题,而一些性格内向或学习基础薄弱的学生很少有机会表达,长期如此,这些学生可能会觉得自己被老师忽视,逐渐对课堂失去兴趣。(2)提问节奏把握不准:提问节奏过快,学生没时间思考;节奏过慢,易使学生注意力分散,影响课堂教学效率。有些教师提问后,不等学生思考就急于让学生回答,导致学生仓促作答,回答质量不高。而有些教师在提问后,长时间停顿,又不做任何提示引导,使课堂气氛变得沉闷,学生注意力容易转移到其他无关事物上。

1.4反馈评价不足

教师对学生回答反馈不及时、不全面,简单判断对错,缺乏对学生回答的深入分析和引导,未给予针对性评价和鼓励,不利于学生学习和成长。当学生回答问题出现错误时,教师只是简单说 “回答错误,坐下”,没有指出错误原因和正确思路,学生无法从错误中学习进步。对于回答正确但有独特见解的学生,教师若不给予肯定和表扬,也会打击学生创新思考的积极性。

2.课堂提问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有效性实施策略

2.1明确提问目的

(1)深入研究教学内容:教师在备课过程中,深入分析教材,明确教学目标、重点和难点,根据教学内容设计提问,确保问题围绕教学核心,引导学生掌握关键知识和技能。在准备《桂林山水》的教学时,教师应明确教学重点是让学生感受桂林山水的美,体会作者的写作手法,那么提问就可以围绕这些重点展开,如 “作者是怎样描写桂林山水的特点的,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来突出这些特点”。(2)结合学生实际需求:了解学生已有知识水平、学习能力和兴趣爱好,针对学生困惑和需求提问,使问题与学生认知水平相匹配,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欲望。对于刚接触写作的低年级学生,他们可能对如何把句子写通顺、写具体感到困惑,教师就可以提问 “怎样把‘小花在风中摆动’这句话写得更生动形象”,帮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

2.2优化问题设计

(1)控制问题难度:运用布鲁姆认知目标分类理论,设计不同认知层次问题,如记忆性问题、理解性问题、应用性问题、分析性问题、综合性问题和评价性问题,根据教学进度和学生实际情况,合理安排问题难度,使学生在思考中逐步提升能力。在学习一篇新课文时,先通过记忆性问题 “课文中出现了哪些主要人物” 帮助学生熟悉课文内容;再通过理解性问题 “这些人物之间发生了什么事情” 引导学生理解课文情节;接着用应用性问题 “如果你是文中的主人公,你会怎么做” 让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情境中;然后通过分析性问题 “作者是如何刻画这些人物形象的” 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用综合性问题 “结合课文内容,谈谈你对文章主题的理解” 锻炼学生的综合概括能力;最后通过评价性问题 “你认为这篇文章写得好在哪里,有哪些地方可以改进” 培养学生的评价能力。(2)增强问题启发性:避免简单的 “是” 或 “否” 问题,设计开放性、探究性问题,引导学生多角度思考,鼓励学生发表独特见解,培养创新思维。在学习《曹冲称象》后,提问 “在现代科技条件下,你还有哪些更先进的方法来称出大象的重量”,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2.3改进提问方式

(1)扩大提问对象范围:采用多样化提问方式,如随机提问、小组提问、分层提问等,确保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参与课堂提问。关注学习困难学生,为他们提供适当引导和帮助,增强他们的学习信心。对于学习困难的学生,可以先提问一些简单的基础问题,如 “这个生字怎么读”,当他们回答正确时,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逐步提高他们的参与度。(2)把握提问节奏:提问后,给予学生足够思考时间,根据问题难度和学生反应,合理调整思考时间。在学生回答过程中,耐心倾听,不打断学生思路,确保学生完整表达观点。对于较难的问题,可以给学生 3 - 5 分钟的思考时间,让他们有足够的时间组织语言和思考答案。

2.4加强反馈评价

(1)及时反馈:学生回答后,教师及时给予反馈,肯定正确回答,指出错误回答中的问题,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当学生回答正确时,教师可以说 “回答得非常准确,思路也很清晰,能详细说说你是怎么想的吗”,进一步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当学生回答错误时,教师可以说 “你的思路很有创意,但是在某个地方出现了一点偏差,我们一起来分析一下”,帮助学生找到错误原因。(2)全面评价:评价不仅关注答案正确性,还注重学生思维过程、语言表达、创新能力等方面,给予鼓励性评价,增强学生学习积极性和自信心,同时提出建设性意见,帮助学生改进和提高。对于回答问题有创新思维的学生,教师可以评价 “你的想法很独特,给大家带来了新的思考角度,非常棒!如果在语言表达上再简洁明了一些就更好了”。

结论

总之,课堂提问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具有重要作用,通过明确提问目的、优化问题设计、改进提问方式、加强反馈评价和培养学生提问能力等策略,可提高课堂提问有效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思维能力,提升小学语文教学质量。教师应不断探索和实践,根据教学实际和学生特点,灵活运用提问策略,充分发挥课堂提问的教学功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祁勤业.课堂提问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有效性实施策略[J].学周刊,2020(19):75-76.

[2]杨春娇.课堂提问有“密码”——小学语文教学“大”“小”问题有效性探析[J].教育观察,2019,8(21):28-30.

[3]焦维袆.浅析课堂提问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有效性实施[J].课程教育研究,2018(39):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