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探究Scratch教学中学生意识能力的培养

作者

史平平

高淳区砖墙中心小学 211305

【摘要】随着Scratch编程在小学信息技术中的广泛应用,学生学习scratch的热情高涨,学生学习能力提升,都让我们信息技术的教学变得更加精彩。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让学生具有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在《小学信息技术新课程标准》中是有明确提出的。在学会掌握使用软件的同时,教师更应注意培养学生发现、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以学习生活为素材不断累积编程资源的能力。

【关键词】 问题 思考 能力

创造与分享是scratch教学的宗旨,而生活是创新灵感的来源。在Scratch的学习与创作中,学生要善于观察生活和学会思考,scratch不仅能帮助学生熟练运用计算机知识和技能来解决实际问题,而且其独有的结构式思维方式,也是小学生轻松地迈入编程、培养逻辑思维和创新表达能力的重要途径。在Scratch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思考的意识,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关键在于课堂教学的循循善诱。

一、激发问题意识,诱生爱思

任何一门学科开启的钥匙都是以问题为导向。恰当的问题情境创设是学习的良好开端,问题要接近现实生活,要与学生实际生活有着直接的联系。激活学生问题思维,将学生置于主动思考的状态,用探求解决的渴望,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Scratch 编程是训练小学生计算思维的重要工具,教师应深入分析小学信息技术课本教材内容,设计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方案,激发其学习兴趣。由于 Scratch 编程系统具备较强的可视化、互动化特点,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设计多元化趣味编程课题 。在学生利用 Scratch 编程完成相关的趣味游戏时,其能够逐步提升自身的计算素养。例如,在学生学习“火柴人跳舞”这一课内容时,教师可以运用 Scratch 编程给学生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 让学生系统感知“角色”“命令”的实质是利用计算思维,进而设计形象的计算机语言程序。另外,教师也可以把教材中的“角色”换成自己喜欢的形象,并把“命令”与趣味游戏相结合,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互动。

二、营造主体意识,助生深思

在scratch教学课堂中,要积极创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环境,鼓励学生大胆地进行猜想、探索、尝试等活动,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主动获取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思想方法,完成一个完美的探究过程。

例如, 在“迷宫游戏”编程教学的过程中, 如果教师给学生演示完迷宫游戏最终效果,直接让学生尝试进行模块实例处理,那么很多学生难以顺利完成相关的学习任务。针对这个问题,学生应化繁为简,实现编程任务的程式化,需要从背景、角色、脚本三要素的层面出发,在确定任务三要素之后,再进行下一步操作。以“小猴子走迷宫”编程为例,其背景为“迷宫图”,角色为 “小猴子”,脚本为程序。背景哪里来?这对于学生而言是个问题,应先放一放。角色哪里来?来自角色库中,比较容易获得。对于学生而言,程序的脚本是一个抽象的概念,也是 Scratch 编程中计算思维培养的重点与难点。而脚本设计则是本节课的核心,教师应引导学生思考,这是初级计算思维培养的重要环节。当学生掌握编程三要素之后,可以让其快速理清学习思路。背景、角色相对较为简单,学生的聚焦点则落到 了脚本上。脚本是 Scratch 编程的核心,也是计算思维的关键点。教师在演示脚本的过程中,要让学生看到程序演示的流程,有效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

Scratch教学还重在分享。在模块作品的分享过程中,教师要注重让学生畅所欲言的表达自己的观点,对他们的回答不作指向性的评价,而是让小组或者学生之间进行评价和补充,再经过全班学生的进一步研究和讨论,让学生自己去感受和选择。在教学中,课堂围绕着问题解决来展开,不是把知识直接地呈现给学生,而是让学生在课堂中慢慢去探索,在探索的过程中不断地自我评价、自我提升,知识的提炼、方法的整合,从探索中产生解决问题的有效策略,并获得成功的情感体验。

三、加强应用意识,促生反思

没有什么东西比成功更能增加满足的喜悦感,没有什东西比成功更能激起进一步求成功的努力。当学生成功解决一个问题后,我们趁热打铁,将它拓展变化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或者让学生继续提出问题。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如何解决问题,教师应该注重学生长远效益的能力培养,不应把搭建脚本并运行成功作为唯一追求目标。在《悟空吃蟠桃》作品分析图中,让学生先思考角色分别在什么时候、实现什么功能、如何解决的指令。学生的问题意识、学生的元认知水平、学生的策略水平得到发展需要在教学中解决。最终达到发展学生创造力的目的。

四、培养优化意识,激生巧思

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如果要解决日常生活简单的实际问题,就需要培养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而在实际教学中效果往往不能令人满意,一是学生生活经验的缺乏,对现实生活中的实例不能很好的甄别;二是学生往往满足于脚本运行成功的喜悦中,而不去思考脚本本身能否可再一步优化。因此在教学中,要由学生自己去寻找、识别不同指令间的意义,在同一个脚本中答案往往不止一个。

Scratch的学习,学生高涨的学习热情,着实给教师惊喜,迈入编程起了一个很好的开端,接下来,教师应引导学生巧妙的思考,不仅仅以完成脚本的搭建为唯一目标,指导学生去应用不同指令来优化脚本。

总之,从信息技术课堂实践中可以看到,学生会不断产生新的问题和修改意见,可能会因为他人的意见。也 会因为想法与实现技术间的冲突而需要不断修改脚本设计。因此,学生在自主设计并创作作品时,整个编程过程他们将会创造性的解决不断产生的问题。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力得到了充分体现。他们的灵感也会不断的闪现。通过Scratch编程的学习,学生逐渐培养了表达、思考、合作的能力,爱思考、会深思、善反思、能巧思,以积极探索的态度,应用信息技术技能于日常生活。

【参考文献】

1、吴向东 王继华 《为创作而教:儿童数字文化创作课程的教学方法》发表于《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0年11期;

2、郑炜冬 《设计型学习视角下的程序设计课程教学实践》发表于《中国电化教育》2011年12期;

3、毛爱萍 《选取Scratch 程序典型案例构建儿童数字文化创作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