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本理念下班主任管理模式的创新与实践
杜玉芳
大亚湾第三中学
摘要:班主任是班级管理的重要角色,其管理方式直接影响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在传统教育模式下,班主任管理模式往往以教师为中心,强调纪律和规范,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而人本理念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学生的个性、需求和全面发展。因此,探讨人本理念下班主任管理模式的创新与实践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人本理念;班主任;管理模式;创新;实践
引言
学生正处于思想逐渐独立、人格逐渐完善的青春期,在此期间,诱惑频出的生活环境与任务繁重的学业环境,使他们面临身心双重考验,许多学生因此迷茫焦虑,犯错而不自知。为避免学生在复杂多变的初中时期否定自我、失去快乐、消极成长,初中班主任需以细致入微的目光观察学生日常表现,关心其身心发展,树立以人本理念为核心的管理意识,营造温馨包容、积极向上的班级环境,满足学生个性化、差异化、全面性的发展需求。
1人本理念下班主任管理模式的内涵
人本理念强调人是一切活动的核心,其核心思想是认为人的需求和幸福是社会发展的最终目标,主张将人的需求、感受和意愿作为决策的重要依据,而非仅仅追求效率、利益等外部目标。班级管理是教师根据一定的目的要求,采用一定的手段措施,带领全班学生,对班级中的各种资源进行计划、组织、协调、控制,以实现教育目标的组织活动过程。结合“人本理念”与“班级管理”的基本概念,将人本理念下班主任管理模式的内涵定义为:班主任在开展班级管理工作时,坚持学生的中心地位,强调学生的个体价值,通过构建出一个平等尊重、温馨和谐、自由自主的教育氛围环境,促使学生打开内心情感世界,吐露个人成长心声,班主任便以此洞察学生的个性特点、个体尊严与发展潜能等,采用灵活的方式帮助学生释放内心情绪,解决实际问题,实现健康发展。
2人本理念下班主任管理模式的创新与实践策略
2.1理念先导,创新班级管理方式
班主任在进行班级管理时,应秉持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同时,班主任要持续学习并探索新的管理理念,将这些先进的理念融入日常管理实践,为学生营造一个充满活力和积极向上的班级氛围。在班级管理时,首先,班主任应树立以学生为本的管理理念。这种理念与传统以教师为中心,强调纪律和服从的管理方式不同。在人本理念下,班主任应将学生放在核心位置,尊重他们的个性、兴趣和需求,认识到每名学生都是具有独特优点和潜力的个体。班主任应关注学生的成长需求,并提供个性化的教育和引导。其次,班主任应放弃权威式的管理方式,转而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班级事务的决策和管理,建立一个民主平等的班级氛围。这可以通过班级会议、小组讨论等形式实现,让学生表达自己的意见和建议,共同制定班级规章制度和制订活动计划,从而增强学生的责任感和归属感,培养他们的民主意识和合作精神。再次,班主任需要注重情感教育。人本理念强调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交流和关怀。班主任应关心学生的情感变化,及时给予支持和鼓励。在学生遇到困难和挫折时,班主任应耐心倾听他们的烦恼,帮助他们分析问题和寻找解决办法。班主任也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及时给予表扬和肯定,以增强他们的自信心。最后,班主任还要营造积极向上的班级文化氛围。班级文化对学生的成长有着深远的影响。班主任可以组织学生共同制定班级口号、班歌等,以增强班级凝聚力,并定期开展丰富多彩的班级活动,如主题班会、读书分享会、体育比赛等,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
2.2关注学生心理,加强辅导引导
初中生对周围人的关注和评价较为敏感。在遇到问题或犯错时,如果受到班主任的严厉批评,可能会引发逆反心理。因此,以人为本的理念强调的激励和鼓励原则,突出了在班级管理中“关心”、“关爱”、“激励”和“疏导”的重要性。班主任应遵循这一原则,将严格的管理转变为充满关爱的管理。在具体实践中,班主任应将“爱”作为班级管理的核心,在发现学生问题时,深入挖掘问题根源,用温和的语言和包容的态度去感知和理解他们的情感需求,找到“情感需求”与“问题表现”之间的联系,通过细致的交流和有效的疏导,帮助学生自我整理、反思和提升,实现健康成长。例如,在处理“纪律问题”和“矛盾冲突”等问题时,班主任应与学生及时沟通,采用关爱型对话,关注学生的内心情感,维护他们的个人尊严,通过柔和的疏导方法,逐步引导学生认识到错误,进行反思。具体来说,当学生出现上课迟到、听课打瞌睡等不良行为时,班主任不应在全体同学面前公开批评,而应在课余时间与学生交流,温和地询问是否有突发情况,是否休息不足等,首先关注学生的个人情况,进行关爱型对话,减少学生的抵触和消极情绪,让他们感受到温暖和关怀,从而真心地认识到错误;同样,如果学生之间发生争执,班主任可以先制止争吵,分别叫他们进行私下沟通,通过一对一的关爱型对话,全面了解事件经过,在此过程中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找出关键所在,运用情理结合的语言,疏通学生内心,启发他们感悟,让他们真正认识到争吵的负面影响,学会以正确的方式处理同学间的矛盾。
2.3制度保障,有效落实班级规则
班级管理中的规则执行,制度支撑至关重要。基于人本原则,班级规则旨在构建优良学习环境,促进学生全面成长,是达成此目标的行为规范。班主任在管理中应尊重学生主体性,鼓励他们参与规则制定。班主任可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提出建议,共同制定行为准则及相应惩罚。对学生的合理建议,班主任应积极采纳,确保规则被学生接受并遵守。制定规则后,班主任需确保学生充分理解。执行规则时,班主任应率先垂范,公平公正处理违规行为,避免因个人情感偏袒,注重沟通,引导学生认识错误并改正。班级状况和学生需求不断变化,班主任需定期评估规则,收集意见,调整完善,以适应管理需求,为学生全面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2.4家校合作:打造双渠道沟通平台,增强共育效果
在新时代的教育教学领域,关注点从学校教育逐渐转向家校合作,重视学校与家庭共同发挥优势。在以人为核心的初中班级管理模式中,家校合作是实现管理闭环的关键,通过班主任与家长的共同努力。初中班主任可以建立“线上+线下”的家校沟通平台,加强联系,一方面了解学生家庭生活,为家长提供指导,帮助学生自我管理;另一方面,与家长约定时间,邀请他们参与学校活动,让学生在家长陪伴下反思自身,促进成长。例如,针对线下沟通平台,班主任可以根据学期教学计划和班级学生情况,定期有序开展家长座谈会、交流分享会等活动。面对面交流有助于消除隔阂,全面了解学生各方面成长情况。双方可以互相借鉴,班主任运用专业知识和经验,家长分享对子女成长的了解和家庭教育智慧,共同制定孩子的学习成长计划。同时,为丰富学生课余生活,减轻课业压力,可以邀请家长和孩子共同参与班级主题活动、校园实践活动,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知识、锻炼能力,享受快乐成长。线上沟通平台方面,数字化时代的班主任可以利用智慧教育平台和各类线上互动软件,将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点滴,如学习成果、专注状态、作业文件等,以图片、视频、文档等形式实时分享给家长。
结语
综上所述,班主任通过实施一系列以学生为中心的措施,能够有效地构建积极的班级文化氛围。这些措施旨在确保每名学生感受到尊重与关怀,进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在日常工作中,班主任应深化人本理念,创新班级管理策略,关注学生的学业表现,重视他们的身心健康,致力于培育具有独立思考能力、高尚品德和强烈社会责任感的学生。
参考文献
[1]何国林.以人为本理念下小学班主任管理策略研究[J].课堂内外(初中版),2024(32):130-132.
[2]赵雪梅.以人为本班级管理理念的应用探究[J].试题与研究,2023(4):125-127.
[3]肖敏敏.以人为本理念下初中班主任班级管理优化策略[J].幸福家庭,2023(9):176-1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