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合作维修管理模式在医院医疗设备管理中的实践
徐承辉
天长市中医院 安徽 滁州 239300
摘要:随着医疗事业的进步,医疗设备在医院医疗服务中的角色日益重要,医疗设备管理质量的优劣将直接影响到医院的医疗服务质量和水平。而多元合作维修管理作为一种新型的医疗设备维修管理制度,突破了传统单一主体维修模式,综合了医院内部技术人员、设备厂家、第三方专业维修机构的优势资源,使医疗设备维修管理工作更加全面。本文对多元合作维修管理制度在医院医疗设备管理工作中的运用进行归纳总结,分析其现状、优势、存在的问题,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为医院医疗设备维修管理水平的提升提供参考借鉴。
关键词:多元合作维修管理模式;医院;医疗设备管理;实践应用
当前医院医疗设备品种、数量繁多、结构复杂,对医疗设备的维修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的医疗设备维修管理反应速度慢、维修成本高、维修技术较低,难以满足医院高质量医疗服务的需求。多元合作维修管理是在不同主体的相互配合下,充分发挥不同主体的优势[1],在技术、资源、服务等方面发挥不同主体的优势,为医院医疗设备管理提供了新的思维和理念,在医院医疗设备管理中的应用效果越来越好。
一、基于多元合作维修管理模式的医院医疗设备管理现状
近年来,医院在不断引进大型以及高端先进医疗仪器设备,如高端影像设备、手术机器人设备,这些设备对维修技术要求很高,一旦出现故障无法及时维修将会影响整个医院的正常治疗,同时对医院造成极大经济损失。
由于设备维修需求量的增加,加之传统设备维修管理模式存在一定的弊端,医院逐渐意识到仅仅依靠医院自身力量无法应对所有设备的维修,通过借助于他人力量进行设备维修能够有效解决设备维修问题,提高设备维修效率。
二、多元合作维修管理模式的具体实践
医院内部维修技术人员与厂家联合:某些医疗器械,医院内部维修技术人员很难独自排除故障,需要及时与医疗器械厂家维修人员联系,通过维修人员专业维修技能及原有的配件,对设备故障进行诊断[2]。医院内部维修技术人员在联合维修的过程中,可以进行学习,提升自己的维修技能。
医院与第三方专业维修企业进行合作:第三方专业维修企业无论是在维修价格还是在维修时间上都有一些优势,医院可以把一些非关键性的机设备或是一些常见故障的维修外包给第三方专业维修企业,第三方专业维修企业能在较短时间内做出维修响应,并且以较低的成本进行维修工作,同时,可以多家第三方维修企业共同竞争,形成竞争机制,以降低价格,提高维修质量。
建立预防性维护交流机制:预防性维护是医疗设备正常运营的重要工作[3],医院可联合设备厂家和第三方维修公司制定详细的设备预防性维护计划,医院内部技术人员对设备进行日常巡防和基础检查,定期对设备进行清洁、保养和简单测试;设备维修代表定期到医院进行设备巡防和指导工作,提供专业的设备维修指导,进行技术支持;第三方维修公司在必要时也可加入预防性维护工作,对设备进行深度清洁、部件检测、更换等。定期召开合作交流会,双方或三方交流设备维护经验、交换技术信息、共同探讨设备维护中遇到的问题,完善预维护方案。
三、多元合作维修管理模式的优势
提高维修效率:多元合作维修管理模式通过联合多个资源和力量,根据设备故障的种类,不同层级的故障情况,及时协调最优的维修人员和维修手段,将维修时间缩至最短,提高维修效率。
降低维修成本:由于医院内部技术人员能进行简单故障维修,不用再依赖他人,减少了维修费用第三方专业的维修机引入竞争机制,也能使维修费用得到合理利用,避免维修费用的浪费。
提高维修质量:厂家维修和第三方维修机构,技术含量高、维修设备先进,能够诊断设备故障并进行修复,维修质量有保障,在合作过程中,相互学习,相互交流,能够使维修队伍技术水平和维修服务质量有所提高,为医疗设备的良好运行提供了有力保障。
四、面临的问题与挑战
合作协调难度大:多方合作维修管理模式涉及多方主体,不同主体之间可能存在各方利益诉求不一致、工作流程、沟通方式等差异,导致合作协调难度大。如维修任务的分配、维修进度的跟进、维修费用的结算等,如果没有明确的协调机制、沟通渠道,容易出现互相扯皮、信息不通畅等问题,影响维修工作的开展。
质量控制难度增加:维修由多方主体进行,维修质量难以控制,维修人员的技术水平、维修质量难以保证,如果对维修质量缺乏有效的评估监督机制,可能会导致设备维修不久又出现故障,或者不当的维修会导致新的故障,影响医疗正常的医疗使用和医院的医疗质量。
五、解决策略
建立有效协调合作机制:由医院牵头建立多方合作维管协调部门(或工作小组),落实相关工作人员的权利和义务,建立合作流程,明确双方合作内容,建立信息共享和交流平台,定期召开协调会议,建立维管平台,及时协调、处理相关事宜,确保维修工作的顺利开展。
完善质量控制体系:医院应当建立科学的维修质量控制体系,做好维修全程质量控制与评价工作,制定维修质控标准以及验收标准,维修人员严格按照维修质控标准进行维修,对维修后仪器设备进行性能测试和维修质量验收,同时对维修的设备进行定期回访和跟踪检查,了解临床科室以及患者对维修仪器设备的意见反馈,将发现维修质量问题及时进行反馈并解决,不断改进维修质量控制工作。
六、结论
多元合作维修管理模式为医院医疗设备运行管理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有效的、经济的运行管理模式,实践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然而,多元合作维修管理模式仍存在问题和不足,需要医院、设备厂家、第三方维修机构等多方共同努力,通过构建合作协调机制和质控体系等内容,完善多元合作维修管理,发挥多元合作维修管理模式的积极作用,提升医院医疗设备的运行管理水平,为医院提供优质安全高效的医疗服务。
参考文献
[1]李业芹,亓玉龙. 多元合作维修管理模式在医院医疗设备管理中的应用价值分析[J].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24,30(10):171-173.
[2]胡春祥. 基于多元合作模式的医疗设备维修管理措施探讨[J]. 中国设备工程,2024(4):57-59.
[3]吴锦权,彭智慧,杨雨青. 医院医疗设备的预防性维修措施研究[J]. 中国设备工程,2024(2):54-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