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在古建筑测绘中的应用探讨

作者

张兆玖

50429198207160313

摘要:本论文围绕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在古建筑测绘中的应用展开研究,分析传统古建筑测绘方法的局限性,阐述三维激光扫描技术的原理、特点及优势,详细探讨其在古建筑整体形态测绘、构件尺寸测量、病害检测等方面的具体应用。通过实际案例分析,展示该技术在古建筑测绘中的实践成果,并针对应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优化策略,为古建筑保护与研究提供技术支持与理论参考,以期推动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在古建筑测绘领域更广泛、高效的应用 。

关键词: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古建筑测绘;应用研究;古建筑保护

一、引言

古建筑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是不可再生的珍贵文化遗产。准确、全面的测绘工作是古建筑保护、修缮、研究及数字化展示的基础。传统测绘方法如卷尺测量、经纬仪测量等,存在效率低、误差大、难以获取复杂结构信息等问题,难以满足现代古建筑测绘的高精度与高效性需求。三维激光扫描技术作为一种先进的非接触式测量技术,能够快速、准确地获取古建筑的三维空间信息,为古建筑测绘带来了新的技术手段和发展方向。研究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在古建筑测绘中的应用,对推动古建筑保护事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传统古建筑测绘方法及其局限性

(一)传统测绘方法概述

传统古建筑测绘方法主要包括人工测量法和摄影测量法。人工测量法依靠卷尺、卡尺、经纬仪等工具,通过人工实地测量获取古建筑的尺寸、角度等数据;摄影测量法利用相机拍摄古建筑照片,通过几何计算获取建筑的空间信息。

(二)局限性分析

1. 效率低下:人工测量需要测绘人员逐点测量,对于大型古建筑或结构复杂的建筑,测量工作耗时耗力,周期长。

2. 精度有限:人工测量受测量工具精度和测量人员操作水平影响较大,容易产生人为误差,难以满足高精度测绘需求。

3. 数据不全面:对于古建筑的复杂曲面、隐蔽部位等,传统方法难以准确测量,无法完整获取建筑的三维空间信息。

4. 对古建筑有潜在破坏风险:人工测量过程中,测量工具可能会与古建筑表面接触,对脆弱的古建筑造成损坏 。

三、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原理、特点及优势

(一)技术原理

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基于激光测距原理,通过仪器向目标物体发射激光束,激光束反射后被仪器接收,根据激光的飞行时间计算出仪器到目标点的距离,同时记录激光的水平和垂直角度,从而获取目标点的三维坐标。通过对目标物体进行多角度、多站点扫描,将大量的三维坐标点组成点云数据,再经过数据处理和建模,生成目标物体的三维模型。

(二)技术特点

1. 非接触式测量:无需与古建筑直接接触,避免了对古建筑的物理损伤。

2. 测量速度快:能够在短时间内获取海量的三维数据,大大提高测绘效率。

3. 精度高:测量精度可达毫米级,能够满足古建筑高精度测绘的要求。

4. 数据全面:可以获取古建筑表面的完整三维信息,包括复杂结构、隐蔽部位等 。

(三)在古建筑测绘中的优势

三维激光扫描技术能够快速、准确地构建古建筑的三维模型,为古建筑的保护、修缮方案设计提供直观、详细的数据支持;同时,获取的高精度数据也可用于古建筑的历史研究、数字化展示等领域,拓展了古建筑的应用价值。

四、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在古建筑测绘中的具体应用

(一)古建筑整体形态测绘

利用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对古建筑进行整体扫描,获取建筑的外观形态、空间布局等信息,构建高精度的三维模型。通过该模型,可以直观地展示古建筑的整体风貌,为古建筑的保护规划、修缮设计提供全面的数据基础。例如,在对某古代寺庙建筑群进行测绘时,通过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完整地获取了建筑群中各建筑的位置关系、屋顶形式、墙体结构等信息,为后续的保护与修缮工作提供了准确的依据。

(二)古建筑构件尺寸测量

古建筑构件往往具有复杂的形状和精美的装饰,传统测量方法难以准确获取其尺寸。三维激光扫描技术能够精确测量古建筑构件的长度、宽度、高度、弧度等参数,为古建筑构件的复制、修缮提供准确的数据。如对古建筑中的斗拱、雀替等构件进行扫描测量,可清晰地获取其各部分尺寸,为构件的修复和制作提供精确的尺寸标准。

(三)古建筑病害检测

通过对古建筑不同时期的三维扫描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可以检测古建筑的病害情况,如墙体裂缝、地基沉降、木材腐朽等。利用点云数据的对比技术,能够精确测量病害的位置、范围和发展程度,为古建筑的病害诊断和修缮方案制定提供科学依据。例如,对某古建筑进行定期扫描,通过数据对比发现墙体裂缝的发展趋势,及时采取加固措施,避免了病害的进一步扩大。

(四)古建筑数字化存档与展示

将三维激光扫描获取的古建筑数据进行处理和整合,建立古建筑的数字化档案。这些档案可以长期保存古建筑的信息,为古建筑的历史研究提供珍贵资料。同时,利用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等技术,将古建筑的三维模型进行数字化展示,让人们能够更加直观、沉浸式地体验古建筑的魅力,促进古建筑文化的传播 。

五、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在古建筑测绘中的案例分析

以某清代古民居建筑群为例,该建筑群具有典型的地方建筑风格,但由于年代久远,部分建筑出现结构损坏、装饰脱落等问题。在对该建筑群进行测绘时,采用三维激光扫描技术,使用Trimble TX8三维激光扫描仪,在不同位置设置扫描站点,对建筑群的每栋建筑进行全方位扫描。

扫描完成后,将获取的点云数据导入Trimble RealWorks软件进行数据拼接、去噪、优化等处理,构建出建筑群的高精度三维模型。通过对模型的分析,精确测量了各建筑的尺寸、构件规格,发现了多处墙体裂缝、屋顶瓦片破损等病害,并准确记录了病害的位置和程度。

基于三维扫描数据,为该建筑群制定了详细的修缮方案,同时建立了数字化档案。该案例表明,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在古建筑测绘中能够高效、准确地获取建筑信息,为古建筑的保护和研究提供了有力支持。

六、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在古建筑测绘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及优化策略

(一)存在的问题

1. 数据处理难度大:三维激光扫描获取的点云数据量庞大,数据处理过程复杂,需要专业的软件和技术人员进行操作,对设备和人员要求较高。

2. 设备成本较高:三维激光扫描仪器价格昂贵,后期的维护和保养费用也较高,增加了古建筑测绘的成本。

3. 环境适应性有限:在强光、高温、潮湿等恶劣环境下,三维激光扫描的精度和效果会受到一定影响 。

(二)优化策略

1. 提高数据处理效率:研发更高效的数据处理算法和软件,简化数据处理流程,降低对专业人员的依赖。同时,加强相关技术人员的培训,提高其数据处理能力。

2. 降低设备成本:鼓励科研机构和企业开展三维激光扫描设备的研发,推动设备的国产化和成本降低;探索设备租赁、共享等模式,减少测绘单位的设备投入。

3. 提升环境适应性:开发适应不同环境条件的扫描设备和技术,如配备防护装置、优化扫描参数等,提高设备在恶劣环境下的测量精度和稳定性 。

七、结论

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凭借其非接触、高精度、高效率等优势,在古建筑测绘中展现出巨大的应用潜力,为古建筑的保护、修缮、研究和数字化展示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通过实际案例分析,验证了该技术在古建筑测绘中的有效性和实用性。然而,目前该技术在数据处理、设备成本和环境适应性等方面仍存在一定问题。未来,应进一步加强技术研发和创新,优化数据处理方法,降低设备成本,提升环境适应性,推动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在古建筑测绘领域的广泛应用和发展,更好地服务于古建筑保护事业。

参考文献

[1] 黄明. 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在古建筑测绘中的应用[J]. 测绘通报, 2020(08):135 - 138.

[2] 王洪德, 李涛. 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在古建筑数字化保护中的应用研究[J]. 测绘科学, 2019, 44(06):153 - 157.

[3] 陈亮, 张伟. 基于三维激光扫描的古建筑病害检测方法研究[J]. 工程勘察, 2021, 49(05):72 - 76.

[4] 刘畅, 赵强. 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在古建筑数字化存档与展示中的应用[J].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 2022, 34(03):105 - 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