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论爱的教育与素质教育实践应用

作者

王平归

溆浦县第一中学 419300

[摘要]: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因为有爱才有耐心;因为有爱我们才会关心、才会体贴,爱心是陪智教育的潜力”。常常在反问自己:“当一个好老师的最基本的条件是什么?我总不假思索的想:深厚的专业素养和高超的人文素养必离不开,但最基本的最重要的还是拥有一颗爱学生的心,从孔子的“爱之,能勿劳乎?忠焉,能勿诲乎?”到夏丏尊的“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从罗素“凡是教师缺乏爱的地方,无论品格还是智慧都不能充分地得到发展”,到苏霍姆林斯基的“我把整个心灵献给学生”.......古今中外教育的风格各有千秋,但有一个永恒的道理就是“爱的教育”。素质教育首先是充满感情的教育,素质教育也是充满人性、人情和人道的教育,是为了一切人全面发展的教育,其中素质教育的三要义:(即“面向全体学生”、“让学生全面发展”、“让学生生动活泼的主动发展”。

[关键词]:爱的教育、素质教育、童心、人性教育,优化课堂

一、爱心和师生情感的建立

一个真诚的教育者同时必定是一位真诚的人道主义者,拥有一颗爱学生的心必是学生心目中的神。一个受孩子衷心爱戴的老师、一定是一位最富有人情味的人,离开了感情,一切教育无从谈起,即使取得优异的成绩最终都划归于零。但是这种感情不是装模作样的“平易近人”也不是教师对学生的居高临下的“感情恩赐”,更不是为了达到某种教育目的所采取的“感情投资”,而是朋友般平等而真诚的感情。

感情当然不能取代教育,但教育必须充满感情。

2016年九月来到新晃一中,对周围的环境陌生,对学生更陌生,由于对教育职业的向往和喜爱,脚踏实地的把当下工作做好,做一位学生喜爱的老师,出于爱孩子的天性,我几乎整天都和学生泡在一起,为了能在最短时间内熟悉所有的学生,开学不久列了一个学生清单,每一天坚持课余时间找几个孩子聊聊天(聊他们的生活、学习情况和遇到的困难,给予学习上一点点建议,讲讲自己的经历......)。

由于初三学生初次接触化学,最重要的是培养他们对学习的兴趣和好奇心,课上、课下做了很多实验,课堂上点名回答问题(人和名对不上号,我采用先点一个熟悉的人回答,然后由他再点另一个人,这样我又多认识一位朋友)。一般下午上课学生有点闷,更多我都会在课前做一个神奇的化学实验或者讲个笑话或者学生谈谈课外知识,把学生唤醒,不要让他们的神经绷紧,我理想的课堂:“轻松、快乐、充裕”,课上的理念:“不在于教多少、而在于学生吸收多少”

实际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爱,不应是居高临下的“平易近人”, 这种爱是表达即是无微不至的,又是不由自主的,而应是发自肺腑的对朋友的爱。面对学生的问候,除了一声“嗯”也充满真诚感激之情地附身点头;天边冷了,一遍又一遍的强调多添衣;学生的生日到了,送上一张”祝贺卡”,学校艺术节、体育节被邀请参加他们的活动,玩的不亦乐乎,从活动中建立师生情、朋友情,让学生更多的了解老师,也能更好的发展学科的兴趣......当我们把爱心自然而然地献给学生时,学生自然而然就把老师当成大哥哥,好朋友。教师真正的尊严,从某种意义上讲,并不是我们个人的主观感受,而是学生对我们的肯定、知识的折服和感情依恋。

二、素质教育是人性的教育

“素质教育”的大旗上有一个大写的“人”字,它是充满人性、人情和人道的教育,是为了一切人全面发展的教育。教育者的使命,就是让孩子各方面和谐发展,而且这种和谐发展的前提是对每一个学生的个性的尊重:“和谐的教育------这就是发现深藏在每一个人内心的财富,共产主义的教育明智,就在于使每一个人在他的天赋的一切领域中最充分的表现自己。

传统的应试教育,给受教育者套上了沉重的枷锁,教育者在片面追求教育成果时,往往重视学习成绩优秀者的培养和眷顾,而忽视了班级多数的一般生的学习。教育的结果是,优秀者和一般者的分化和分离。而素质教育在于促进整个中华民族的素质的提高,强调了力求人人成才的教育观念。

我们教育对象的心灵不是一块不毛之地,而是一片已经生长着美好思想道德萌芽的肥沃的田地,因此,教师的责任首先在于发现并扶正学生心灵土壤中的每一株幼苗,让它不断壮大,最后排挤掉自己缺点的杂草。教育先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讲过:“如果不能把学生培养成幸福的人,任何的教育都是失败的”。他还说,教学大纲、教科书规定了给予学生的各种知识,但是没有规定给予学生最重要的一样东西,这就是:“幸福”。他的教育理念:“要培养真正的人!”让每一个从他手里培养出来的人都能幸福的过完自己的一生,读了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类书籍,在当今教育改革潮流中,不要忘本,让学生幸福才是教育改革成功点。如何让学生幸福?个人觉得有其三;学的开心能享受成功的乐趣,能感受到自身价值,有爱,美满的家庭、喜欢的老师、同学、朋友,有希望、有目标、学习生活充实,生活在大集体班级中,能时常感受到自己是其中的一员,不脱轨,遇到困难有同学和老师的亲切问候和关怀。

人性的教育也更是生活的教育,是真正能供给人生需要的教育,真正能让人们过上好生活的教育,不是一种虚无缥缈的形式主义。从小学到大学的教育如果都是人性的教育,当今也不会有那么多孩子得抑郁症,也不会因为种种原因跳楼自杀,如果我们的教育多点感恩,也不会有那么多的背叛,也不会有刺母的事件......作为一名人名教师,个人觉得要完成教育的使命,制定什么计划都是次要的,最重要的是肯不肯把整个青春和爱心献给孩子,真正的教育应该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达到爱的深处,也是最感人的。

素质教育观应该是:“明主、科学、个性的教育”,应该把学生当成有灵性的人,而非学习机械,并非刷题机械人。在平常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发自肺腑的爱每一位尖子生、中等生、差生,分数并不能衡量一切,低分未必生活一塌糊涂,教师应把自己视为与学生在人格,尊严和情感上平等的朋友和探索真理道路上的志同道合的同志,在我的心中,“明主”是学生观,“科学”是教育观,“个性”是人才观。

三、素质教育下谈化学教学

教育的出路在教改。在教学中教师要先注意总结自己的教学经验,学习并借鉴一些先进、行之有效的国内外中学化学教学经验,积极参加教学改革,精心组织教学,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业务水平。真正、彻底改变“满堂灌”、“题海战”、“视频播放实验”的落后教学方法。教师应出勤奋型向科研型发展,要走学习-思考-实践-总结的道路,用启发式教学思想为指导,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发挥学生的自觉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教给学生一定的学习方法,提高他们的自学能力,让学生将来能够终身不断继续学习,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思维能力和自学能力,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学习态度。鼓励和指导学生自己动手做一些家庭化学小实验,实验检验真理,实验激发学生兴趣,演示实验,每个星期起码都有二三次(很多课外实验),可以获得化学知识和实验技能,培养学生观察实验现象的能力,引导学生设计、组装实验,启发学生的思维,喜欢了这个东西就喜欢这门课,就喜欢这个老师,我相信分数就不要讲了。

四、从素质教育到优化课堂

改善教学气氛,与多元化教学手段相统一。化学侧重是实验,幽默的语言和实验在课堂上传递知识时,能主动地引起学生的注意力和想象力,最终把课堂变成大家的课堂,学生主动参与的课堂,归还于学生的课堂。众所周知,兴趣与想象力是最好的学习前导与助手,在课堂上有教师而引起的活跃的、积极的课堂气氛是学生打开兴趣与想象力之门的有力表现。当前,多元化的教学手段主要体现在情景式教学和开放式教学,以力求建立“以活动为中心,学生自主学习”型教学模式。

一个受孩子衷心爱戴的老师,一定是一位富有人情味的人。

只有童心能够唤醒爱心,只有爱心能够滋润童心。

离开感情的教育,一切都是无从谈起。

参考文献:

(1)《李镇西教育作品精选集》译林出版社

(2)《可汗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