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内控视角下的高校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问题与对策研究

作者

冉红燕

重庆师范大学 400047

摘要 财务管理信息化是提升财务管理效率、优化决策支持、强化内控保障的重要手段。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越来越多的高校将财务管理数字化,以提升财务透明度和管理水平。当前高校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中仍存在诸多问题,包括内控设计不充分、数据安全管理薄弱。提出了相应的优化对策,包括加强信息系统设计中的内控机制,确保审批流程和权限管理严格执行;建立完善的数据安全管理机制,通过数据加密和多重身份认证等手段保障数据的安全性。通过建立综合的数据防护体系,增强财务管理信息化系统的安全性与合规性,以提升其内控效能和管理水平。

关键词:高校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信息系统

1 引言

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与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数字化转型已成为各行各业发展的重要趋势,尤其在高校管理领域,信息化建设逐步成为提高管理效率、提升透明度和强化内部控制的关键手段。通过信息化建设,传统的手工操作和单一信息平台的局限性逐步被打破,随着管理需求的日益复杂化,许多高校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仍面临诸多挑战,尤其在内控机制的融入、数据安全性和权限管理等方面,解决的问题层出不穷。

内控系统的有效运作不仅能保障财务数据的准确性与可靠性,还能确保组织操作的合规性与高效性,从而为决策提供有力支持。内控理论最早由美国会计学家詹姆斯·哈恩(James A. Harn)在20世纪50年代提出,并在企业和公共管理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其核心理念强调通过一系列的管理制度和流程保障组织目标的实现,防范各类风险,提升组织效率。在信息化日益普及的今天,内控理论逐渐与现代信息技术相结合,尤其在高校财务管理领域,内控视角下的信息化建设成为提升财务管理科学性和风险控制能力的关键所在。

尽管许多高校在推动财务信息化建设方面取得了初步进展,但内控视角下的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依然面临多个问题,包括内控设计不充分、数据安全管理薄弱、内控制度执行不到位以及系统权限管理不完善等。许多高校未能在信息化系统中充分嵌入内控机制,导致信息化建设在实际运行中内控功能弱化,操作不规范,财务数据易被篡改或泄露。如何在内控视角下完善高校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已成为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

2 内控视角下的高校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问题

2.1内控设计不充分

在高校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内控设计不充分是影响财务信息化系统有效运行的一个关键问题。尽管许多高校在推进信息化系统时注重了系统功能和操作效率,但未能将内控要求有效地融入系统的设计与运行管理中,导致内控目标无法充分实现。对财务管理流程和权限的缺乏严格控制,使得信息化系统容易出现数据篡改或错误录入的风险。例如,在某高校的财务信息系统中,初期并未设立严格的审批流程,致使部分账目未经授权就被修改。此外,另一所高校的系统未能进行有效的权限分离,导致系统管理员和财务人员拥有相同的操作权限,进而使权限滥用的风险加剧,增加了财务管理的隐患。通过与其他高校的财务信息化系统对比,发现一些高校已在权限管理上采取了严格的分离措施,并且设计了细化的审批流程,这些措施有效避免了类似问题的发生。

2.2数据安全管理薄弱

数据安全管理薄弱是当前高校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中的一大问题。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许多高校未能对财务数据的保护、加密和访问控制等方面给予足够重视,导致财务数据在传输、存储和使用过程中存在较大安全隐患。例如,某高校的财务管理信息系统未能有效加密财务数据,导致数据在传输过程中被黑客攻击并泄露。另有一些高校未能建立健全的身份认证系统,致使内部员工可以随意访问和修改财务数据,从而存在数据篡改和丢失的风险。通过与其他高校的数据安全管理现状进行比较,发现一些高校已实施了强加密技术,并建立了严格的身份认证和访问控制机制,从而大大降低了数据泄露的风险。

2.3内控制度执行不到位

尽管许多高校已建立了内控制度,但在财务管理信息化系统的实际运作中,这些制度往往未能得到有效执行,导致内控目标未能实现。许多高校在实施内控制度时缺乏足够的监督和执行力,使得财务管理系统未能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例如,某高校虽然规定财务数据必须经过审批才能提交,但在实际操作中,审批流程时常被忽视,导致财务信息未经充分审核就被处理。此外,另一所高校的财务管理信息系统中的审批环节未能进行实时监控,导致一些不合规的财务支出未能及时发现并纠正,增加了财务管理风险。通过与其他高校的内控制度实施情况对比,发现一些高校在实施过程中注重了审批流程的监控和实时审查,这些措施有效地防止了财务管理中的失误和违规现象。

3 内控视角下的高校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问题的优化对策

3.1加强内控制度在信息化系统中的嵌入设计

3.1.1建立严格的审批和审核流程

在高校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审批和审核流程不严格的根本原因在于信息系统设计阶段未能将内控要求充分融入。许多高校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重点关注系统功能的便捷性和操作效率,忽视了内控机制的细化和严密性。这种设计偏向导致了系统中缺乏必要的审批环节和数据操作的严格审核,尤其是对于财务数据的修改、删除等操作,未能设立明确的审查和授权流程。另外,部分高校在权限管理方面缺乏精细化设置,导致系统中角色权限不明确、权限过度集中。财务人员和管理层人员之间的权限划分模糊,使得数据修改和录入缺乏足够的层级审批,容易出现未经授权的操作。这种权限不清晰的问题,使得操作人员能绕过必要的审核环节,增加了数据篡改和管理失误的风险。因此,审批流程设计不严密和权限管理的不合理,是导致内控功能弱化、财务数据失误或篡改的根本原因。

设计严格的审批和审核流程是确保数据操作符合内控要求的关键措施。通过在信息系统中设置多级审批流程,确保每一项财务数据的修改与录入都能经过授权并经过严格审核,避免未经批准的操作。例如,可以在系统中设定不同角色的权限,从财务人员到管理层,形成层层把关的审核机制。所有修改操作需通过上级审核和授权后才能生效,确保财务数据的准确性与合规性。审批流程的设计不仅要关注数据的录入,还应涵盖数据的修改、删除等操作。该措施能够有效防止数据篡改和操作失误,减少财务管理中的风险。

3.1.2实施权限分离与角色管理

高校财务管理信息化系统中,权限管理不完善的根本原因在于系统设计时未能充分考虑到角色和权限的精细化划分。许多高校在信息系统的初期设计阶段,未明确区分系统管理员和财务人员的职责和操作权限,导致两者在同一权限层级下操作,从而增加了权限滥用和数据篡改的风险。尤其是在财务信息系统中,系统管理员通常拥有广泛的操作权限,包括对财务数据的修改和管理,而财务人员则专注于数据录入和修改,这种权限混合设计容易导致操作干预,破坏数据的独立性和安全性。缺乏细化权限分配的另一原因是对信息系统安全性和合规性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许多高校未能针对不同岗位的职责划分权限级别,导致权限过度集中或滥用,进而影响财务数据的安全管理。随着信息化系统的普及和复杂化,未能建立明确的权限分离机制,导致财务数据面临更高的安全风险。因此,权限管理不合理,未能根据岗位职责进行有效划分,是导致内控功能无法充分发挥的主要原因。

实施权限分离与角色管理是优化高校财务管理信息化系统内控设计的关键措施之一。通过明确区分系统管理员与财务人员的操作权限,能够有效防止权限滥用和数据操作风险。系统管理员的主要职责是维护系统运行的正常性和技术支持,而财务人员则专注于财务数据的管理与操作。两者职能分离,避免了管理员和财务人员在同一权限级别下相互干预,保障了财务数据的独立性和安全性。在实际操作中,权限分离应根据不同岗位和职责设置不同的权限级别,确保每个用户只能在其授权范围内进行操作。例如,财务人员应仅限于录入和修改财务数据,而系统管理员则只能进行系统维护和配置,且不能涉及财务数据的处理。

3.2建立完善的数据安全管理机制

3.2.1实施数据加密与安全传输技术

高校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中,数据安全管理薄弱的根本原因在于未能充分认识到数据保护的关键性。许多高校在推进信息化过程中,忽视了对财务数据的加密保护和传输安全性。部分高校未对数据加密和访问控制进行严格配置,导致敏感财务数据在传输和存储过程中暴露在潜在的安全风险中。此外,角色权限管理不够精细,系统管理员和财务人员的权限未能有效区分,进一步增加了数据泄露和篡改的风险。缺乏完整的数据安全管理机制,导致了数据的安全性和合规性未能得到保障。

在高校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中,实施权限分离与角色管理是确保数据安全和提升内控效能的关键措施。通过对系统中各类角色的权限进行明确划分,可以有效限制各类人员在信息系统中的操作范围,防止权限滥用和数据安全风险。具体而言,应将系统管理员与财务人员的权限严格分离,系统管理员仅限于进行系统维护与管理工作,不得参与财务数据的录入和修改;而财务人员则仅能在其权限范围内执行财务管理操作,不得对系统设置进行更改。可以通过细化角色和权限的配置,确保每个角色仅能执行与其职能相关的操作,例如限制财务人员只能访问和修改与其职责相关的财务数据,其他非授权人员则无权查看或操作敏感数据。角色管理还应涵盖审批、审计等方面,确保操作的层级审核和追踪,进一步减少由于权限不当带来的数据篡改和丢失风险。

3.2.2构建严格的身份认证与访问控制系统

高校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中,身份认证与访问控制系统不严格的根本原因在于高校未充分认识到数据安全管理的关键性和复杂性。许多高校在信息系统的建设过程中,未能采用多层次的身份认证方式,导致身份验证环节的安全性较低,容易被绕过。此外,角色权限管理不够细化,导致不同岗位人员的权限划分不清晰,容易导致敏感数据泄露和滥用。系统缺乏实时审计功能,未能有效追踪和记录权限变更,增加了数据访问的风险。

构建严格的身份认证与访问控制系统是确保财务数据安全的重要措施。建立多层次的身份认证机制是防止未经授权人员访问敏感数据的基础。通过采用如双因素认证(2FA)、生物识别技术等先进认证方式,可以大幅提高系统安全性,防止普通身份验证被绕过。身份认证应根据人员的角色和职能进行细化,确保每一位用户在进入系统时进行严格的身份验证。角色权限管理系统应与身份认证机制紧密结合,确保每个用户的权限仅限于其职责范围内。通过细化权限控制,明确每个岗位的操作权限,可以有效避免数据泄露和滥用。例如,财务人员仅有权限查看和编辑与其职责相关的数据,而系统管理员则应只拥有系统维护和管理权限。该系统还应支持对权限变更的实时审计,记录每次操作及相关变更,确保数据访问的全过程可追溯。

3.3建立综合的数据安全防护体系

3.3.1实施端到端数据加密保护

高校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中,数据安全管理薄弱的根本原因在于对数据加密保护的重视不足。许多高校在信息系统设计和实施过程中,未充分考虑数据传输和存储的安全性。传统的安全措施无法有效应对日益增长的黑客攻击和数据泄露风险,导致敏感财务数据在传输和存储过程中容易遭受截获和篡改。部分高校缺乏对数据加密技术的实施,未选择符合最新加密标准的算法,也未定期进行加密技术的更新和优化,导致数据的安全性无法得到有效保障。此外,信息化系统中缺少全面的数据加密和保护机制,增加了数据泄漏和滥用的风险。

数据加密是确保数据安全性的重要环节,端到端数据加密保护技术能够有效地保障财务数据在存储、传输和使用过程中不被泄露或篡改。通过实施强加密技术,可以防止数据在传输过程中被黑客截获或篡改,确保数据在传输过程中始终保持安全性。数据在发送端通过加密算法进行加密,然后在接收端进行解密,确保数据在传输全程中不受外部威胁的影响。端到端加密还可以防止数据存储过程中的泄漏。高校财务数据通常包含敏感的财务信息,如支出、收入、预算等,一旦这些数据遭遇泄露,将严重影响学校的正常运营。通过对数据进行加密处理,即使数据在存储介质上被非法访问,未经授权的人员也无法读取数据内容,最大限度地降低数据泄漏的风险。为确保加密效果,必须选择符合最新加密标准的算法,并定期对加密技术进行更新和优化。数据加密不仅能保障财务数据的安全性,还能够提高信息化系统的整体安全性,增强高校对财务管理中信息安全的控制能力,从而有效避免因数据泄露而引发的风险。

3.3.2强化多重身份认证与权限管理

身份认证和权限管理薄弱的主要原因在于对信息安全的重视不足以及权限设置的不合理。许多高校在设计财务管理信息系统时,未充分考虑身份认证和权限管理的严格性。传统的身份验证方式如用户名和密码未能提供足够的安全性,且未引入多重认证机制来防止身份冒用。此外,权限设置缺乏细化,角色和权限的划分不明确,导致某些人员拥有过高的权限,增加了权限滥用的风险,降低了内控的执行效果。这些因素使得系统容易遭受未经授权的访问和操作,影响财务数据的安全性与合规性。

为确保高校财务管理信息化系统的内控制度能够有效执行,必须建立严格的身份认证系统与权限管理机制。通过多重身份认证,可以确保只有经过授权的人员才能访问和修改财务数据,从而防止未授权人员进行非法操作。多重身份认证可以通过结合传统的用户名和密码认证外,再引入如短信验证码、生物识别、硬件令牌等手段,加强身份验证的可靠性,降低身份冒用和数据泄露的风险。权限管理机制应结合岗位职责和数据敏感性,按照“最小权限”原则进行配置,确保每个用户只能在其工作范围内访问和操作财务数据。例如,财务人员应仅具备数据录入和修改的权限,而审批人员则应具有审核、批准等权限。系统应根据职能和操作的层级,确保权限的严格分离,避免权限过度集中或滥用。通过角色管理和权限分配的精细化设计,可以有效减少内控执行不到位的风险,并提高财务数据管理的透明度和合规性。

4 总结

本文通过对高校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中的内控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发现高校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存在多个需要解决的问题。内控设计不充分导致信息化系统未能有效嵌入内控要求,未严格执行审批流程和权限管理。数据安全管理的薄弱导致财务数据在传输、存储和使用过程中面临较高的泄露和篡改风险。内控制度的执行不到位导致制度未能充分落实,增加了财务风险。系统权限管理不完善使得财务数据容易受到滥用和泄露的威胁。针对上述问题本文提出了具体的优化对策:加强内控制度在信息化系统中的嵌入设计,建立严格的审批和权限管理流程;建立完善的数据安全管理机制,通过加密技术和身份认证系统增强数据保护;强化系统权限管理,实施最小权限原则并进行权限审查与监控,以确保信息系统的安全性与合规性。本文为高校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提供了切实可行的优化方案,旨在通过加强内控体系和信息化建设的有效结合,提升高校财务管理的安全性、透明度和效率。这些措施的实施将有助于高校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更好地保障财务管理的合规性,降低内控漏洞带来的潜在风险。

参考文献

[1]李东泽. 内控视角下的高校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思考[J]. 中国价格监管与反垄断, 2025, (01): 122-124.

[2]史文芳. 智慧财务视角下高校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策略[J]. 投资与创业, 2024, 35 (23): 31-33.

[3]任春龙. 内控视角下高校财务信息化建设探究[J]. 投资与创业, 2024, 35 (17): 146-148.

[4]杜敏. 浅议数字校园视角下高校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J]. 中国乡镇企业会计, 2024, (07): 178-180.

[5]白雯月. 智慧财务视角下高校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探究[J]. 经营管理者, 2024, (05): 99-101.

[6]诸葛明旺. 财务共享服务视角下高校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探究[J]. 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23, 37 (02): 23-27.

[7]景辉. 基于内控视角下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探讨[J]. 财经界, 2021, (33): 76-77.

[8]吴艳红. 内控视角下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研究[J]. 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 2020, (23): 23-24.

[9]李文蔚. 内控视角下高校财务信息化平台建设探究[J]. 纳税, 2020, 14 (35): 63-65.

[10]游俊红. 数字校园视角下的高校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探讨[J]. 中国总会计师, 2020, (11): 169-171.

[11]王莎. 大数据视角下高校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思考与实践[J]. 中国市场, 2020, (29): 192-193.

[12]马连锋. 内部控制视角下高校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研究[J]. 财会学习, 2020, (18): 27-28.

[13]张宁. 大数据视角下高校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路径[J]. 现代营销(下旬刊), 2020, (03): 255-256.

[14]赵耀宏, 陈晖. 内控视角下高校财务信息化建设模式研究[J]. 财经界, 2020, (03): 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