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语习得理论下儿童英语习得路径探析
林圆园
浙江金融职业学院 浙江省杭州市 310018
摘要:在全球化和信息化的背景下,英语作为国际交流的重要工具,其教学质量和效果对于儿童的未来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传统语言学习路径方法比较单一,语言日常应用能力不强,因此,基于克拉申的二语习得理论探索儿童英语习得路径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和实践意义。通过分析儿童语言习得的生理、心理及环境优势,为儿童英语教育提供科学的指导和策略。研究儿童英语习得路径,不仅能全面提升英语的听说读写能力,还能推动英语教育的持续发展和创新。
关键字: 克拉申 二语习得 英语教育 科学路径
中图分类号:H0-06
1.研究背景及意义
在全球化和信息化的浪潮中,英语在国际交流、商务沟通、职业发展、学术研究等方面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掌握英语不仅能够帮助个人更好地融入国际社会,还能提升国家的国际竞争力。因此,研究儿童英语习得路径,培养具有英语交流能力的优秀人才,是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必然选择。然而,当前中国儿童英语教育面临着诸多挑战和问题,因为传统的英语教学方法非常注重语法学习、单词背诵,教学内容单一、教学方法陈旧、不注重语言的完整性,将语言与习惯、思维、文化分隔,从而导致现在的孩子十多年的英语,可在语言运用上缺乏连贯性和整体性,难以在实际生活中灵活运用英语。我们传统的英语学习模式是通过大量的练习和测验来帮助孩子巩固知识。这种教学方法能够确保考试取得好成绩,但也可能导致语言运用中缺乏灵活性和创造力。另外,传统的英语学习法还面临一个难以解决的问题,即缺乏适当的语言环境。英语作为第二语言,在学习过程中需要有足够的语言环境。我们可以看到有些特别注重英语教育的家庭会在学龄前就送孩子上英语培训班,但这种靠课堂学习英语的方式无法真正为孩子提供语言学习环境,严重制约了儿童英语水平的提高和教育质量的提升。
英语教育不仅是语言教育,更是文化教育、思维教育。通过研究儿童英语习得路径,教育者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儿童在学习英语过程中的认知发展和思维变化,从而为他们提供更加全面、丰富的教育内容和方式。这有助于促进儿童的全面发展,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和竞争力。因此,研究儿童英语习得路径,有助于发现这些问题的本质和根源,并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
2.克拉申语言习得理论
美国著名应用语言学家克拉申[1]提出第二语言习得理论,这是当今第二语言习得理论中最重要的概念之一,该理论“二语习得”研究中最具权威的理论之一,为我们理解儿童二语习得的过程和特点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框架。该理论包含五方面的内容:
2.1.“语言习得与学习假说(The Acquisition-Learning Hypothesis)”。克拉申认为针对把第二语言的学习分为习得和学得两类。“二语习得”比较无意识的吸收并逐渐掌握使用该语言的能力。比如刚出生的孩子到开口说话,这个过程是通过耳濡目染从而习得语言。反之,“二语学得”是一种刻意去学习和背诵的过程,整个过程需要通过理解、加强记忆从而掌握改门语言的应用能力。比如现在传统的英语教学通过分析语法、句子结构成分等方式学习这门学科。
2.2“自然顺序假说(The Natural Order Hypothesis)”。即第二语言的规则是有一定顺序具普遍性。例如,在儿童在学习语言过程中,通过生活交流的不断输入,先掌握一些日常基本名词、再有名词形式的变化等,英语学习要按照听说读写的规律展开等。
2.3.“监控假说(The Monitor Hypothesis)”。这一理论是指通过习得方式掌握母语之外的第二语言的人,可以真正将语言进行内化,达到类母语水平,可以与母语人士正常交流。学得的方式是为了让我们更好的掌握这门语言的内在规律,从而在应用过程中帮助我纠正表达或者书写时的错误。例如当我们进行英语口语交流时,可能会出现表达错误的情况,监控假说是指利用在学习到的语法规则和词汇进行监控对自己的语言输出进行检查和编辑,从而纠正表述的错误。
2.4.“语言输入假说(The Input Hypothesis)”。这是克拉申“二语习得理论”最核心的部分,即“i+1”理论,他提出,语言的学习需要有持续的输入,而输入的前提和必备条件是“可理解的语言输入(comprehensible input)”,只有我们对学习的目标语言是理解的情况下,所有的语言输入才能真正在大脑中产生作用,这里的“i”代表的是学习者现有的语言水平,“1”代表在现有水平上可以允许有一些词汇的不理解。比如一篇文章如果有100个词,如果超过一半以上都不认识,就不具备可理解的输入的条件。
2.5.“情感过滤假说(The Affective Filter Hypothesis)”。该理论解释为什么不同的语言学习者,在同样的时间内,达到语言水平不一样的原因。不同的学习者在接触同样的可理解输入的内容的同时,不同的情感因素对习得效果也是不一样的,这些情感因素包括动力、性格和情感状态等。这些因素共同作用于学习者的情感状态,形成高情感过滤或低情感过滤。当学习者的学习目标强,勇于表达且在无压力的情况下,他们的情感过滤作用较小,对语言输入的吸收程度最高。相反,当学习者缺乏动机、自信心不足或焦虑程度较高时,他们的情感过滤作用较大,这会影响语言的习得效果。与小童相比,成人或母语发展成熟的青少年,他们的情感过滤能力要强,心理障碍较大,所以在语言输入过程中效果会降低。语言习得者要消除心理障碍,以比较无压力的方式才能更加轻松掌握一门语言。
3.儿童英语习得原理分析
儿童时期是语言发展的关键期,也是学习外语的最佳时期。研究表明[2],儿童在幼儿阶段具有学习语言的生理、心理和环境等方面的天然优势。从生理角度分析,儿童在幼儿阶段具有天然的语言学习优势,这一优势主要源于大脑的特殊发展阶段和认知能力,尤其是与语言处理相关的脑区,如布罗卡区(主要负责语言的编码,即“说出来”)。在这个阶段,布罗卡区等语言相关脑区的发育尚未成熟,但具有极强的可塑性和适应性。这使得婴幼儿能够更容易地学习和掌握新的语言结构和规则,这种能力对语言学习至关重要。这些优势使得儿童在学习英语时能够更加快速地掌握语音、词汇和语法等语言要素。
从心理因素角度分析[3],与成人相比,儿童特别是婴幼儿在学习新语言时心理障碍较小。他们不会担心自己的发音或语法是否正确,而是更专注于模仿和学习。这种积极的学习态度有助于他们更快地掌握新的语言技能。年龄越小的孩子可以通过丰富的语言环境观察和参与他人的社会交流,他们能够将语言的形式、内容和社会意义联系起来。这种社会语境的丰富性为他们的语言学习提供了宝贵的资源和机会。另外,随着网络的普及,儿童在学习英语时能够接触到更加丰富的语言环境和资源,这为幼童英语习得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学习空间和更多的学习机会。通过结合二语习得的特点和儿童语言天然优势,我们可以更加准确地把握儿童特在学习习得过程中的认知规律和特点,为他们提供更加科学、有效的英语习得方法和策略。这不仅能够促进儿童语言的发展和教育质量的提升,还能推动英语习得法的创新,帮助儿童从听说读写四个方面掌握这门语言。
克拉申的二语习得理论为儿童英语习得实践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指导,包括基于使用的语言习得理论和自然习得法理论。语言习得是一个动态过程,涉及语言输入、语言处理和语言输出[4]。这一理论的核心观点是语言习得是在实际使用中逐渐形成的,而不是单纯依靠课堂教学或语法规则的学习。基于使用语言习得理论强,可以更加科学地指导儿童英语习得实践。具体而言,我们可以通过创设全英语的语言学习环境、提供丰富的语言输入、关注儿童的情感需求、尊重语言发展的阶段性以及促进儿童的习得能力等方式,促进儿童的英语习得。因此结合该理论,我们要结合以下因素:
3.1.语言环境
研究发现,自然语言环境对儿童的语言习得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儿童在自然语言环境中接触和使用英语的机会越多,他们的语言水平就越高[5]。这一研究成果强调了优化语言环境对于提高儿童英语习得效果的重要性。通过创造更多的自然语言环境,提高儿童在自然语言环境中接触和使用英语的机会,可以促进语言习得。
3.2.情感因素
情感因素如动机、兴趣和自信心等,对儿童二语习得具有重要影响。积极的学习态度和情感投入有助于儿童更好地习得第二语言。因此,要关注儿童的情感需求,通过情感来提升习得效果。
3.3.教学方法调整:结合儿童的性格特点和实际需求,创新教学方法和策略,以提高儿童对英语的兴趣和参与度。
4.0-7岁“英语习得”路径规划
研究表明,0到7岁的每个人的语言学习“敏感期”,他们能够更自然地吸收语言。因此,在这个年龄段进行第二语言学习可以取得较好的效果。以该年龄段的儿童为例,我们可以根据儿童的生理和心理特点,结合该理论,为儿童规划科学的学习路径。
4.1起始阶段(1-2岁):积累听力词汇,利用儿歌、童谣等轻松积累基础听力词汇。
4.2.积累阶段(3岁):观看教学类动画片,扩大听力词汇量,初步接触简单的英语会话与表达。
在第一和第二阶段,我们给语言习得者的输入材料中能够理解的部分达到80%左右,他们在学习20%的新知识时,会表现出很高的积极性和领悟力。通过观看英语动画、听英语歌曲等方式,可以有效地激发儿童的兴趣,并帮助他们模仿和学习语言。这种方式也可以验证克拉申输入假说的有效性,同时强调了模仿和学习过程在语言习得中的重要性。我们可以通过创建一个良好的语言环境促进幼童的语言习得,在日常生活中创造沉浸式的语言环境能够提供大量的语言输入,这种方式对学前儿童促进语言理解运用及听力、口语的表达等具有重要的意义。持续的输入,可以让习得者熟悉这门语言,积累听力词汇[6]。
4.3.口语输出(4岁):通过家庭互动、口语课程帮助孩子进行语言输出,同时可以学习一些自拼,为自主阅读打下基础,逐步引导儿童进行简单的英语拼写与阅读。
4.4.自主阅读阶段(5-6岁):利用分级阅读材料,引导儿童进行自主阅读,培养儿童的英语阅读兴趣与习惯。在第三和第四阶段,培养孩子因素意识,通过分级读物、绘本等进一步提升英语阅读水平。英文绘本阅读是儿童英语启蒙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绘本以其简洁、直观和有趣的特点,成为激发儿童英语学习兴趣的重要工具。通过选择有趣的英文绘本,结合对话式阅读技巧,可以有效提升儿童的英语学习兴趣和语言能力。
4.5深化阅读与应用阶段(7岁及以上):逐步增加阅读难度,提升英语阅读能力,结合实际生活情境,进行英语会话与写作练习。进入自主阅读阶段的孩子,其英语阅读能力已经比较高,英语水平可以达到母语水平,通过扩展阅读内容来进一步深化英语能力,孩子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自己喜欢的阅读材料,真正解锁英语语言的应用能力。
基于克拉申的二语习得理论的i+1理论框架,我们可以优化语言环境、关注情感因素、创造语言环境等方式科学规划儿童英语习得第二语言。传统英语教育模式往往侧重于语法分析、词汇记忆和应试技巧的训练。二语习得理论则强调以学习者为主体,注重创造语言环境习得二语,注重实际的表达和应用能力。这一转变使得英语教学从注重“教法”逐渐过渡到注重“学法”,更加关注学习者的认知和情感需求。让孩子在真实或模拟的语境中运用语言,从而提高他们的语言交际能力。它符合孩子学习语言的天性,有助于形成英语思维,提高兴趣度和学习的动力,为儿童提供更加科学、有效的英语教育,促进语言综合素质的提升。
参考文献:
[1]S. D. Kr ashe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and Second Language Leaning[M]. Oxford:Prentice Hall,1988:15-30.
[2]Ellis, Rod. Understanding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M].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85:58-68.
[3] OHJS,AUTKF,JUNSA.Early childhood language memory in the speech perception of international adoptees[J].Journal of Child Language,2010,37(5):1123-1132.
[4]戴曼纯.论第二语言词汇习得研究「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0.10(2): 45-46.
[5] 李红,马莉,张小红.起始年龄和语言学能与二语语法学习成效的关系[J].现代外语,2019,42(4):527-539.
[6]戴芝庆,祁文慧.儿童二语习得的外在影响因素英语广场「J].2020,10(10)55-57.
基金项目:浙江省省属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资金资助(项目编号:2024YB58)
作者简介:林圆园(1988-), 性别(女), 浙江省杭州市钱塘区人, 职称:讲师, 学位: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英语语言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