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火电厂废水处理技术的思考
赵晓通
大唐国际发电股份有限公司张家口发电分公司 075000
摘要:火电厂是保障社会生产与人们生活电能供应的源头,在发电过程中,通常会产生大量废水,若未经过净化处理直接排放,会对生态环境造成较大影响,因此,火电厂需积极引进废水处理技术,确保废水达到可排放标准。本文基于火电厂废水处理的意义,针对其废水处理技术进行深入剖析,为降低废水处理难度,强化废水处理质量提供有效建议,以供参考。
关键词:火电厂;废水处理;处理技术
前言:现阶段,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对电能的需求也逐渐增加,对于火电厂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火电厂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工业废水,因其中含有大量有害物质,若处理不到位,会对自然环境造成较大危害,难以满足环保要求。基于此,应着重发展污水处理技术,在保证电能持续供应的前提下,加大污水处理力度,进而促进火电厂可持续发展。
1火电厂废水处理的意义
电能是我国较为重要的能源之一,在社会发展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随着火电厂规模不断扩大,工业、农业等生产需要大量电能供应,随之产生大量的发电废水,对周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污染,破坏生态结构。并且,我国人口众多,水资源分配严重不均,较多地区面临用水困难、水资源匮乏等问题,若不能将发电产生的废水严格处理,排放后会影响到周边水资源,造成严重污染,对人们身体造成危害。对此,火电厂应着重研究废水处理技术,合理降低废水中有害物质以及污染物,制定科学排放措施,进一步增强火电厂生产的环保性,使周边水体环境得到保护,进而促进电力行业的绿色发展[1]。
2火电厂废水处理技术分析
2.1膜处理技术
膜技术是目前火电厂废水处理中应用较为广泛的一种创新技术,能将水分子有效分离,在废水处理过程中效果显著,并且具有一定的技术优势。膜技术的种类较多,按照特点可分为电除盐技术、全膜分离技术、反渗透技术等,已经被应用于火电厂废水处理环节中。电除盐技术原理为借助电解作用,将废水阴阳离子分离,再将其分别移向正负极,从而达成废水净化处理作用,此类方法的净化效果较好,但因技术操作难度相对较高,且处理环境较为特殊,较易在废水处理过程中发生设备损坏,需在使用此类技术前检查好相应设备,保证处理工作有序进行。全膜分离技术在火电厂中是最为常见的废水处理技术,其原理在于利用超滤膜的压力驱动性、多孔性等特点,运用纳米级别的多孔膜或空心纤维膜进行分离处理,将废水中胶体物质、高分子有机物、悬浮颗粒等有效去除,起到良好的净化处理效果。反渗透技术的处理原理与全膜分离技术差异较大,该类技术主要通过接触由高分子材料制作而成膜元件,在处理过程中过滤水分子,将废水中污染物质留在膜元件中,而水分子则会通过过滤元件,进而起到过滤作用。
以上三种废水膜处理技术,在使用前应根据废水实际情况合理选择,全膜分离技术较适用于降低废水酸碱性、减少废水中废渣、杂物等;电除盐技术与反渗透技术也需根据废水治理不同程度科学选择,特殊情况下可将集中技术结合使用,达成较高的处理效果。与传统废水处理技术相比,膜技术的操作难度较低、处理流程简单,且处理质量较高,在废水处理过程中不会造成二次污染,进一步减轻废水处理负担,促进火电厂生产效率与经济效益的同步提升[2]。
2.2吸附分离技术
在火电厂,吸附分离技术也是较为常见的废水处理方法,其原理在于利用吸附材料、吸附剂将废水中的污染物有效吸附,达到净化标准。吸附剂的类型较多其中包括树脂、陶粒、活性炭等材料,通过化学或物理吸附作用,将废水中的重金属、有机物等有害物质吸附至材料表面,起到有效净化作用。在废水处理过程中,工作人员需对废水进行检验,根据其浓度与污染物性质选择合适的材料,不同类型的吸附材料吸附效果也存在较大差异性,需严格按照废水特点确定。在准备好吸附材料后,工作人员应将其投入废水中,通过混合、搅拌,使废水与吸附剂充分接触,应确保吸附剂投入量合理,避免造成资源浪费或影响净化效果。当吸附材料进入废水中后,污染物会被吸附剂表面孔道或活性点位吸附住,此过程需要一段时间,需等待其达到最佳吸附效果后再进行下一步分离处理。待吸附完成,可通过化学方法或物理方法将污染物与吸附剂有效分离,可通过沉淀、过滤、离心等方法,将废水与固体吸附剂分离。此类技术操作较为简单,且成本相对较低,操作时需注意把控吸附流程,以达到最佳处理效果。
2.3化学处理技术
化学法废水处理技术,是火电厂较为常用的废水脱硫技术,主要包括氨法、石灰法、碱性过氧化氢法等。其中石灰法的原理是将石膏、石灰石等作为主要药剂,将其放入废水中,石灰石会与二氧化硫产生反应生成石膏,将废水中悬浮的硫化物转化为沉淀物质不溶于水,进而达到脱硫净化的目的。此类方法的成本低、操作相对简单,并且生成的石膏可用作建材原料被回收利用,具有较高的环保价值。氨法的主要操作是将氨溶液加入废水中,氨气与二氧化硫接触后生成硫代硫酸铵,此类方法废水净化效果较好,能有效脱除废水中硫化物,但在使用过程中需注意氨存放与使用安全。碱性过氧化氢法,其原理为利用碱性条件,在废水中加入氧化氢完成脱硫工作,废水中的硫化物与氧化氢反应生成硫酸根离子,将硫化氢转化为硫酸盐。此类处理方法的效果稳定,且在废水处理过程中生成的副产物较少,能够满足火电厂废水处理标准。
2.4生物处理技术
一方面,生物法的原理主要通过利用微生物,将废水中污染物降解,常见的生物法处理技术包括生物滤池法与生物脱硫法两种。生物滤池法是将火电厂产生的废水加入生物滤池中进行深度处理,生物滤池的构造较为特殊,里面具有适合生物附着的滤料,如生物膜、活性炭等。处理过程中,微生物通过吸附、降解。转化等流程,将废水中硫化物。其他污染物可有效去除,此类方法具有稳定性较强,处理效果好等特点。生物脱硫法是利用硫还原菌、硫氧化细菌等微生物,对硫化物进行降解,微生物会将废水中硫化物作为能源,将其转化为硫元素和硫酸盐,并将其从废水中有效去除,此类方法副产物较多、对环境影响较小,具有一定的发展前景。因生物法随废水的温度、pH值、氧气供应、营养物质等因素有具体标准,在实际操作中,工作人员应做好系统运行参数优化工作,保证微生物活性,以此提升废水处理效果[3]。
另一方面,火电厂在生产时会产生大量的生物质灰渣,具有较为明显的孔隙结构,可用于废水处理。将其与普通陶粒相比,当废水热解温度持续升高,生物质灰渣的挂膜效果也逐渐提升,当温度达到300摄氏度,生物质灰渣与普通陶粒的挂膜效果相同;当温度达到700摄氏度,生物质灰渣的挂膜效果远高于普通陶粒,且在700摄氏度的温度条件下,生物质灰渣出水氨硫含量和重铬酸盐指数的稳定性较强,能够有效去除废水中的有害物质与污染物。同时,利用生物性灰渣处理废水的可行性较高,因其是火电厂必然生产物,将其用于废水处理在一定程度上促进火电厂资源的循环利用,进而推动火电厂的可持续发展。
结论:在我国电能需求持续增长的背景下,废水处理已经成为国家重点关注与研究方向,需提升废水处理技术、完善处理流程、强化处理效果。通过不断引进先进处理技术,根据废水含量科学选择处理方式,进一步降低火电厂废水处理压力,提高处理效率,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同时,实现资源循环利用,降低生产成本,实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参考文献:
[1]邱宝庆.火电厂废水处理技术应用研究[J].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工业A,2022(6):61-64.
[2]荆亚超.火电厂湿法脱硫废水处理技术研究进展[J].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工程技术,2022(9):214-216.
[3]陈卓彬.火电厂脱硫废水零排放技术应用研究[J].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工程技术,2023(12):1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