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跨学科促进核心素养培育
梁安娜
山东省德州市庆云县东辛店镇初级中学 山东 德州 253700
摘要:在新课标背景下的初中历史跨学科教学课堂中,教师要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加强对学生历史素养的有效培育,配合信息技术教学使每个学生能够认识到学习初中历史的作用以及乐趣,朝着深度学习的方向而不断的扩展,同时也有助于使学生养成更加客观的历史思维,端正自身的学习态度,为学生高效学习提供坚实的保障。因此教师要逐渐地上升历史素养的培育地位,迎合新课标的教学要求,提高学生当前的学习水平。
关键词:新课标;跨学科;历史素养
引言
历史新课标作为历史学科重要的教学引导,有助于使初中历史跨学科教学能够具备较强的科学性以及规范性,为学生今后的发展提供重要的保障。在新课标中强调了培养学生历史素养的必要性,因此教师要在这一背景下有序地优化信息化课堂教学模式,将培养学生历史素养作为核心的教学地位,利用信息技术重新构建课堂教学体系,使每个学生能够在课堂中有所收获,进一步地发挥初中历史跨学科教学本身的教育价值。
一、初中历史跨学科教学中培养学生历史素养的重点
历史学科本身的人文性价值较为突出,在班级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有序地改革各项教学模式,将不同学科知识融入其中,全面的启发学生当前的学习思路,为学生今后的学习提供重要的保障。历史素养的培育作为重要的教学目标需要师生共同的参与其中,站在客观性的角度分析初中历史跨学科教学本身内在规律,并且对历史课程形成深层次的认知,掌握跨学科知识,具备较强的创新思维,引导学生在探究中提出更加丰富的问题之后,在创新突破中逐渐地提高自身的各项历史能力,为学生高效率学习奠定坚实的保证。
在初中历史跨学科教学课堂中培养学生历史素养教师要遵循层次性的教学方式,并且进一步地达成新课标,对教学的指导要求,例如在班级教学中,教师要先激活学生当前的学习情感,使学生能够产生丰富的学习动机,通过自觉的融入获取对应的知识,锻炼学生的全面发展能力,符合学生全面发展的要求[1]。在历史跨学科教学中教师要根植于价值培养的理念,为学生开展多样化的养成教育,帮助学生辩证地看待不同的问题,在科学系统思维下了解历史事件的发展过程。这样一来可以使学生在接受历史教育之后,丰富自身的思想认知,熟悉人类发展的历史,具备较强的社会认同性。
二、初中历史跨学科教学中培养学生历史核心素养的策略
(一)历史和语文学科的有效融合
1.吸收和继承
在初中历史跨学科教学课堂中为学生渗透语文知识时,教师要将重点放在语文文化吸收和继承上,一方面要让学生深入地挖掘存在于文化背后的思想精髓和学习价值,另一方面还需要让学生将知识进行有效的内化,以此来指引学生的日常学习以及生活,提高整体的教育效果。因此教师需要让学生从客观性角度入手来完成知识内容的学习,同时也可以更加深入地掌握班级中所讲解的知识内容,提高学生当前的学习效果[2]。
例如在班级教学中为学生讲解七年级上册“百家争鸣”这节课,为了让学生深度理解孔子的思想、政治和教育主张,教师在PPT充分展示语文学科所学文章,如《论语·为政》中“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既让学生了解了孔子“为政以德”的政治思想,又训练了学生解析文言文的能力。再如《礼记·苛政猛于虎》一文,运用小故事了解孔子思想,既突出历史学科本身的人文价值和史料实证的核心素养,又向学生介绍了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和源远流长的底蕴和精神。学生以唯物史观学习历史知识的同时,又实现了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效渗透。
2.激发学生学习动力
在语文文化渗透的过程中,教师需要结合各项历史事件丰富学生当前学习情感,同时还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使学生能够从不同的角度来进行知识内容的探究,提高学生当前的文化素养。在此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各项思维的养成过程,及时的解决学生在学习时所存在的各项问题,并且以历史素养为主要的基础,让学生能够从语文文化的角度认识到历史知识学习的乐趣,进一步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动力。为各项教育活动的顺利实施提供重要的保障,增强整体的课堂教学效果[3]。
(二)历史与美术的结合
在以往初中历史跨学科教学课堂中,教师将重点放在理论知识的讲解上,学生自主学习时间较少,对学生历史素养的形成造成了较为严重的干扰,因此在班级教学中,教师需要以历史核心素养为主要的基础扩展学生自主探究的空间,逐渐的加深学生对美术知识的理解,帮助教师完成历史核心素养的培养目标。值得注意的是,在扩展学生探究空间时,教师不要一味地放开学生,而是要让学生在自主学习时朝着正确的方向而不断的努力,配合着教师的引导,逐渐的加深对相关历史知识的印象,灵活性地完成知识的学习,体会到学习本身的乐趣,以此来帮助学生历史核心素养的养成。教师可以采取情境创设的方法,让每个学生能够沉浸在跨学科探究空间中,并且以历史知识为主要的背景设定对应的教学模块,促进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历史知识的深入性分析,并且也可以引导学生带入到整个历史角色中,全面地激发学生当前的学习动力。
例如在班级教学中为学生讲解九年级上册“文艺复兴运动”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提前在信息技术中搜索有关文艺复兴运动时期的文学艺术以及比较著名的作品,如达·芬奇的名画《蒙娜丽莎》、《最后的晚餐》等。之后让学生试着分析一下为什么在这一历史时期产生了这样的文学艺术,让学生结合绘画作品的特点和历史经济条件以及政治环境进行深入性的思考以及对“人文主义”的研究,之后再让学生制作出PPT的方式,以某一个文学艺术作品为主要基础来为其他同学讲解自己在探究时所产生的感想以及收获等等。在班级中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之后,教师要为学生在信息技术中展示有关文艺复兴运动时期的作品的相关史料,让学生配合着自身所受搜集到的内容进行有效的探究,以此来提高整体的教育效果。在学生自主性回答的过程中对于学生回答错误之处教师要进行正确的纠正,再一次地让学生阅读课本中的相关内容,明确自身在学习时所存在的错误。通过持续的改进和优化,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习方法,在探究的过程中提高学生当前的历史思维能力和矢量分析能力,符合新课标对初中历史跨学科教学提出的新要求。
结束语
在初中历史跨学科教学课堂中,教师要迎合新课标中的教学要求,加强对学生历史素养的有效培育,借助信息技术教学方法,使每个学生能够加深对课本知识内容的印象,之后,再配合教师的科学引导,进一步地调动学生当前的学习兴趣,积极的配合教师完成知识内容的学习,在潜移默化中形成正确的历史核心素养,同步发展学生的思维和历史素养。
参考文献
[1]陶焱.中学生核心素养跨学科交融培养的实践探索[J].新教育,2019,14(5):37-37.
[2]田玲.初中历史教学中跨学科综合实践课程研究[J].试题与研究,2020,8(10):67-67.
[3]秦德增,秦瑾若.核心素养视角下跨学科融合模式研究[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9,7(22):52-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