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市政道路桥梁施工中的安全风险评估与防控

作者

谢寅超

浙江和盛交通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摘要:随着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加速推进,市政道路桥梁施工规模不断扩大,安全风险呈现叠加效应。显著增加了事故发生的概率。实施标准化风险评估流程,能够明确各环节责任边界,优化资源配置。基于此,以下对市政道路桥梁施工中的安全风险评估与防控进行了探讨,以供参考。

关键词:市政道路桥梁施工;安全风险评估;防控措施

引言

市政道路桥梁施工安全风险具有动态性和复杂性,涉及多重因素。传统安全管理模式往往滞后于风险演变,难以实现全过程防控。通过建立科学的风险评估体系,可系统识别潜在危险源,量化风险等级,为制定精准防控措施提供依据。现代信息技术与智能监测手段的应用,将进一步增强风险预警能力,推动施工安全管理从被动应对转向主动预防。

1市政道路桥梁施工安全风险评估要素剖析

市政道路桥梁施工安全风险评估要素涵盖技术、管理、环境及人员四个核心维度。技术要素包括施工工艺复杂性、结构设计可靠性以及临时支撑体系稳定性,需重点评估深基坑支护、高空吊装等高风险作业环节的技术方案可行性。管理要素涉及安全制度完善性、应急预案有效性及监管流程规范性,要求建立分级管控机制并落实动态检查制度。环境要素需综合考虑地质条件突变性、周边建筑物敏感度及气象因素干扰,特别是地下水位变化或极端天气对施工安全的影响。人员要素包含作业人员专业素质、安全意识水平及特种作业持证情况,需通过标准化培训与考核机制降低人为失误风险。风险评估方法需整合定性分析与定量计算,采用LEC法或模糊综合评价模型量化风险等级,同时结合BIM技术进行施工过程模拟以识别潜在冲突点。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为风险评估提供新工具,通过物联网传感器实时监测位移、应力等关键参数,结合大数据分析实现风险预警智能化。风险要素的动态关联性要求建立全周期评估体系,从前期策划到竣工验收实施闭环管理,确保风险防控措施与施工进度同步调整。

2市政道路桥梁施工安全风险评估方法

2.1模糊综合评价法

模糊综合评价法适用于市政道路桥梁施工安全风险评估中不确定性因素的量化分析。该方法通过构建隶属度函数,将定性指标转化为定量评价,有效解决传统评估方法难以处理模糊性问题的缺陷。评估过程首先需建立因素集,涵盖人员操作、设备状态、环境条件及管理措施等关键指标;确定权重集,采用专家打分或熵权法计算各因素影响程度;通过模糊算子合成评价矩阵,得出风险等级。在桥梁高空作业评估中,该方法可量化风速突变、工人疲劳度等难以精确测量的风险因素,输出"高风险""中风险"等直观结论。其优势在于能整合主观经验与客观数据,特别适用于缺乏历史统计数据的创新工艺评估。

2.2层次分析法

层次分析法(AHP)通过构建层次结构模型实现风险因素的递阶排序,尤其适合多准则决策的市政工程项目。该方法将复杂的安全风险系统分解为目标层(如"施工安全风险")、准则层(如"技术风险""管理风险")和方案层(如"支架坍塌概率""焊接缺陷率"),通过两两比较矩阵计算各层要素的相对权重。在跨线桥施工评估中,可量化比对地下管线破坏风险与交通导改风险的优先级,辅助资源配置决策。其核心优势是兼容定量与定性指标,且通过一致性检验(CR<0.1)确保逻辑合理性。实践案例显示,某下穿隧道工程采用AHP确定基坑支护为最高风险项(权重0.42),据此加强监测后事故率下降60%。

2.3故障树分析法

故障树分析法(FTA)采用逻辑演绎追溯事故根源,适用于市政工程中重大风险源的因果链分析。该方法以顶事件(如"桥梁坍塌")为起点,通过"与门""或门"等逻辑符号逐层分解基本事件(如"钢筋锈蚀""超载施工"),计算最小割集与概率重要度。在现浇箱梁施工中,FTA可揭示混凝土开裂的16条潜在路径,其中"养护不足+温差过大"组合的概率贡献率达78%。其突出特点是能识别风险传导机制,辅助制定阻断措施。但需注意基本事件概率数据的准确性直接影响结果,建议联合蒙特卡洛模拟增强可靠性。与前述方法互补使用时,FTA更适合事故复盘与预案优化。

3市政道路桥梁施工安全风险防控策略构建

3.1安全管理制度与责任体系的完善

该体系应以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为核心,明确建设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等各方主体的安全职责,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责任网络。具体措施包括制定《安全生产责任制实施细则》,细化各岗位安全考核指标,实行"一岗双责"制度,确保安全管理责任落实到人。同时,建立动态风险评估机制,定期召开安全例会,分析施工过程中的安全隐患,并制定针对性的整改措施。引入信息化管理手段,如开发安全管理APP,实现隐患上报、整改、验收的闭环管理,提升管理效率。此外,应建立奖惩分明的激励机制,对安全管理表现突出的个人和团队给予表彰,对违规行为严格追责,形成良好的安全文化氛围。

3.2施工人员安全培训与应急演练机制

构建系统化的安全培训与应急演练机制,能够显著提升作业人员的风险防范能力。培训内容应涵盖安全操作规程、个人防护装备使用、危险源辨识及应急处置等模块,并针对不同工种(如高空作业人员、机械操作手等)开展专项培训。采用"理论+实操"相结合的模式,利用VR技术模拟高风险作业场景,增强培训的沉浸感和实效性。应急演练应定期开展,重点模拟坍塌、触电、火灾等典型事故场景,检验应急预案的可操作性,并优化应急响应流程。建立培训考核档案,确保每位施工人员持证上岗,未通过考核者不得参与现场作业。通过常态化的培训与演练,能够有效提升施工人员的风险应对能力,减少因操作失误或应急不当导致的安全事故。

3.3安全防护设施的设置与维护措施

安全防护设施是市政道路桥梁施工过程中保障人员安全的物理屏障。其设置应遵循"预防为主、防护优先"的原则,覆盖施工全区域。针对高空作业,必须设置稳固的临边防护栏杆、安全网及防坠器,并确保爬梯、脚手架等临时结构的稳定性。在深基坑、隧道等高风险区域,应安装实时监测系统,对位移、沉降等参数进行动态监控,及时预警潜在风险。临时用电设施需符合"三级配电、两级保护"标准,并定期检测接地电阻和绝缘性能。此外,防护设施的日常维护至关重要,应安排专人负责检查防护栏杆是否松动、安全网是否破损,并及时更换失效的防护装备。引入智能化巡检技术,如无人机巡查和AI图像识别,提高设施维护的效率和准确性。

结束语

市政道路桥梁施工安全风险防控是一项系统性工程,需融合技术手段与管理创新。通过动态风险评估与分级管控,能够显著降低事故发生率。未来应进一步推广智能监测装备的应用,完善风险数据库建设,形成长效防控机制。只有将安全理念贯穿施工全过程,才能实现工程建设与人员安全的协同发展,为城市基础设施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保障。

参考文献

[1]纪露露.市政道路桥梁施工中的安全风险评估与防控[C]//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2024工程技术应用与施工管理交流会论文集(下).浙江宏瑜建设有限公司;,2024:270-271.

[2]李子聪.市政路桥工程中质量控制与安全管理策略[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24,(27):187-189.

[3]俞晓寅.市政道路桥梁建设中的风险管理与控制研究[C]//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2024智慧施工与规划设计学术交流会论文集.中铁一局集团华东建设工程有限公司;,2024:897-899.

[4]滕佳军.市政道路桥梁施工现场安全管理与风险控制[C]//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2024人工智能与工程管理学术交流会论文集.恒祥建工集团有限公司;,2024:579-581.5.

[5]郑锦涛.市政路桥施工安全与风险管理研究[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23,(32):49-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