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基于核心素养下初中英语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有效探索

作者

吴金华

广东省湛江吴川市城东中学 524500

摘要:在初中英语教学过程中,德育教育的融入显得尤为重要。这不仅是实现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战略目标的必要环节,更是提升学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关键所在。英语教学作为一门语言学科,其本身就蕴含着丰富的德育教育资源。本文立足新课标要求,结合教学实践,以人教版教材为例,对核心素养下初中英语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策略展开探究。

关键词:德育渗透;英语教学;核心素养

学科德育是教育创新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新教育形式的具体要求。从英语教材范畴考虑,其中包含大量德育因素;从英语学科本身考虑,英语是一门语言类学科,其鲜明的人文特点与德育高度契合。因此,初中英语课程是最适合德育的载体之一。教师要基于初中英语教材、学生生活环境、认知规律、成长特点、情境教学等多方面开展德育教学工作,通过实际案例增加英语教学的针对性,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认知,以提升学生的德育水平。

一、立足教材内涵,挖掘德育素材

现行的英语教材中,蕴含了诸多德育素材,为德育的渗透提供了有力支撑。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只有正确把握这些德育素材,在备课中充分思考如何利用好这些德育素材,在课堂中才能更好地引导学生,达到立德树人的教学目的。以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Unit 4 Where is my schoolbag? Section B阅读素材为例。通过阅读文本,引导学生掌握描述房间中物品位置的表达,进而评价Kate和Gina,谁爱整洁。之后,我让学生把自己的房间的照片展示给小组的其他成员,并让学生去说一说喜欢哪一个,并讲出原因;又哪些地方东西放置得不合理,有什么好的建议。很多会讲到家里的东西很整洁,东西归类做得很好。并建议学生们也要向有良好习惯的学生学习,平常也要保持好的生活习惯,勤打扫,勤整理。结合教学内容渗透劳动教育,教育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学会整理自己的房间,渗透个人良好生活学习习惯的养成。再如以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Unit 2 This is my sister Section B阅读素材为例。我在学生掌握阅读文本的相关语言知识后,让学生自带家庭成员日常生活照进行分享,让学生去感受不同的“全家福”,培养学生关爱家庭、关爱家庭成员的意识。并通过课后的实践作业,让学生与家人通过视频、手绘、语音、文集记录等方式去介绍自己的家。不仅是一次快乐的学生和家长之间的亲子体验,也能让孩子体验更多的家庭温暖和归属感,渗透和睦孝顺的可贵。再如教学《What were you doing when the rainstorm came?》阅读课。课堂中我插入了与本课内容密切相关的马丁▪路德▪金本人自己演讲的《I have a dream》的原版视频,还有关于9.11 恐怖袭击的视频和美国当地记者的现场报道,带给了学生原汁原味的英语,让学生印象深刻。课堂最后,展示给学生一些关于1998年解放军战士们抗洪救灾时的图片,感受人民解放军无私奉献的爱国爱民之情。通过此环节,既让学生再一次练习了过去进行时态,巩固了课堂知识,又体现了正能量的感召,把德育内涵贯穿于整节课,同时培养了学生的英语核心素养,。

二、创设德育情境,提升德育教学

在英语课堂上,教师可以设计模拟真实生活的场景,让学生在参与角色扮演的过程中,体验并实践德育行为。例如,在购物场景中学习诚信经营,在交通场景中学习遵守规则。此外,教师应利用英语国家的文化背景进行德育渗透。通过介绍英语国家的风俗习惯、道德观念等,引导学生对比并反思自己的行为,从而培养跨文化交流的能力和国际视野。以Unit 10“You 're supposed to shake hands.”为例,本单元主要介绍的是各个国家的见面礼仪以及餐桌礼仪,其中Section B的阅读部分是一封Lin Yue介绍她在法国当交换生的经历的信。在学习的同时,教师可以尝试将握手、贴面礼、迟到等本单元提到的各种内容和这封信结合起来,重新构成一篇文章,如请学生阅读文章并思考在类似场景中中国人会做出怎样的选择,或者思考这些行为体现了中西方文化的哪些差异,最后请学生在此基础上对文章进行修改,变成一名中国人对中国礼仪文化的介绍。讨论之后学生总结发现:中国人见面习惯于通过握手来问候,法国人习惯贴面礼,这些都追溯到各国文化上的差异,学生最后会总结出中西文化并无“对错”之分,而且其本质上两个国家都强调对正确礼仪的使用。在最后教师还应提醒学生,日常生活中学生们对待尊长或者同辈都需要使用正确的礼仪,从而达到本堂课的情感升华。同时,教师还可以组织课堂模拟活动,可以请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把文章中的场景逐一表演出来。可以让学生创新设计,在场景中加入新的文化要素或者形式内容进行表演,以此拓展文化认知。在课堂教学结束后,教师也可以向学生推荐一些由外国友人创作的国内视频平台优质账号,请学生观看这些账号有关礼仪的内容,鼓励学生给这些账号留言,介绍自己的学习收获,甚至可以直接与外国人进行在线的场景模拟。这些课堂课外的活动不仅是有益的社会实践,还能为学生今后实现自主的文化意识发展开辟了空间。

三、优化教学设计,深化德育效果

在初中阶段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最主要的方式就是运用教材在日常教学中渗透德育。教师在教学中进行德育教育,要学会潜移默化、循循诱导,进而引导学生开启德育的大门。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深入钻研、精心地思考,挖掘教材中每个单元、每篇文章的德育因素,设计特定的主题搭配特定的文章,进而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德育教育。以九年级Unit 7 Section A 3a Mom Knows Best 教学为例。本节课内容贴近学生生活,重点是让学生感受英文诗的特点与美感,体会作者通过诗歌体现出来的浓浓的母爱,继而能培养学生感受美、鉴赏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在我们的人生旅程中,母亲始终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她们不仅给予我们生命,更是我们成长道路上的引路人。因此,在教学此课时,教师要深入探究与母亲相关的主题,持续挖掘文本内涵,对于引导学生全面理解并热爱母亲具有深远的意义。首先,要全面了解母亲,我们需要关注她们在日常生活中的点滴付出。母亲的爱是无私的,她们为了孩子的成长,不辞辛劳,默默奉献。这种付出体现在日常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如照顾孩子的饮食起居、关心孩子的学业进步、陪伴孩子度过快乐与困难的时刻等(可以在导入的视频里体现)。通过追问学生的方式深入挖掘这些看似平凡却伟大的母爱行为,我们能够更加深刻地理解母亲的伟大之处(由对文本的解读到联系到学生自我真实的情况)。其次,我们可以引导学生认识到母亲对我们成长的巨大影响。母亲不仅是我们的第一任老师,更是我们性格、价值观形成的关键人物。她们以言传身教的方式cook&clean,教导我们如何做人do a lot of hard work、如何面对生活的挑战encourage&support,这些影响深入骨髓,成为我们人生道路上最宝贵的财富。最后,以爱作为回应,形成一个完整的思维闭环。当我们全面理解了母亲的伟大之处,感受到了身边人的关爱时,我们应该以爱作为回应。回应的方式列举出来,通过以爱作为回应,我们能够传递出正能量,让爱在我们的生活中不断传递和延续。真正做到“爱在日常,才不寻常”。It's precious that love is in everyday life.

总之,德育教育作为现代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是学生学习中的一个关键点。作为初中英语教师,要提高对于德育教学的认知,优化教学策略,将德育融入到日常教学之中,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为学生的成长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游咏. 如何让核心素养落地初中英语课堂[J]. 英语画刊:高级, 2020.

[2] 徐芳辉. 浅谈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立德树人"的渗透[J]. 教育界:基础教育, 2023, 000(005):P.159-160.

[3] 张燕兰. 立德树人理念指导下的初中英语德育教育路径[J]. 知识文库, 20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