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安全管理体系在建筑施工中的实践与探索

作者

王旭

中铁建工集团有限公司 北京市 100071

摘要:建筑施工安全管理是保障行业健康发展的关键。当前,施工安全管理面临诸多挑战,如事故频发、制度执行不力等。构建科学的安全管理体系,需从风险评估、制度完善、人员培训等关键要素入手,同时借助技术手段、营造安全文化并建立持续改进机制,以提升管理水平。本文旨在为建筑施工安全管理提供创新思路与实践路径,推动行业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建筑施工;安全管理体系;风险评估;制度建设;持续改进

0引言

建筑施工行业作为城市化进程的核心驱动力,其安全管理问题一直是制约行业发展的关键瓶颈。施工现场环境复杂、人员众多、机械交叉作业频繁,稍有疏忽便可能引发重大安全事故。近年来,尽管安全技术不断进步,但安全事故仍时有发生,这反映出建筑施工安全管理仍存在诸多薄弱环节。传统的安全管理方式已难以适应现代建筑施工的复杂需求,构建科学、完善的安全管理体系迫在眉睫。本文将深入探讨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的现状与挑战,分析安全管理体系构建的关键要素,并提出优化策略,以期为行业提供有益的参考与借鉴。

1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现状与挑战

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管理问题突出,存在诸多安全隐患。部分施工现场未严格按照《建筑与市政工程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标准》要求,采用TN-S系统、三级配电系统和二级剩余电流动作保护系统,导致电气设备接地保护不可靠,易引发触电事故。同时,临时用电线路敷设不规范,存在随意拖地、跨越通道等现象,增加了线路损坏和漏电的风险。此外,电工作业人员无证上岗、违规操作的情况也时有发生,进一步加剧了临时用电的安全风险。

2安全管理体系构建的关键要素

为了构建科学、完善的安全管理体系,需要从以下几个关键要素入手如图表1:

2.1 基于风险评估的预防机制

在建筑施工安全管理中,基于风险评估的预防机制是构建安全管理体系的核心环节。施工现场临时用电系统的风险评估尤为重要,因为临时用电涉及多种电气设备和复杂的布线,稍有疏忽便可能引发触电、火灾等事故。通过科学的风险评估方法,可以全面识别施工现场临时用电系统的各类安全风险,如电气设备的接地保护不可靠、线路敷设不规范、漏电保护器失效等。例如,在深基坑施工中,若临时用电线路敷设在易积水区域,可能导致线路短路,引发触电事故。因此,需根据风险等级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如优化配电线路布局、加强电气设备的维护保养等。同时,风险评估应贯穿施工全过程,定期对施工现场的临时用电系统进行动态评估,及时发现新的风险点并采取措施加以控制。例如,随着施工进度的推进,临时用电设备的增加或位置变化可能导致原有配电系统超负荷运行,此时需及时调整配电方案。此外,建立风险预警机制,当风险值接近或超过阈值时,及时发出预警信息,采取应急措施,避免事故发生。通过这些措施,可以有效降低临时用电系统的安全风险,提前预防事故的发生,为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提供有力保障。

2.2 完善的制度建设与执行

完善的制度建设是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的基础,而制度的有效执行则是保障施工安全的关键。施工企业应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制定涵盖施工全过程的安全管理制度,包括安全责任制度、安全检查制度、隐患排查制度、安全教育培训制度等。例如,明确各级管理人员和施工人员的安全职责,确保每个岗位都有明确的安全责任和操作规范。同时,制度的执行至关重要,企业应建立严格的监督机制,通过定期的安全检查和不定期的突击检查,及时发现制度执行中的问题并督促整改。此外,企业应将安全管理制度的执行情况与员工绩效考核挂钩,对违反制度的行为进行严肃处理,对执行制度表现优秀的员工进行奖励,从而提高员工执行制度的积极性。只有通过完善的制度建设和严格的执行,才能有效保障施工安全,规范操作行为,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

2.3 人员培训与安全意识提升

加强对施工现场电工作业人员和用电人员的安全教育培训,培训内容应涵盖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电气设备的操作规程、触电急救知识等。通过培训,使作业人员熟悉临时用电系统的安全要求,掌握正确的操作方法和应急处置措施,提高其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同时,企业应定期组织临时用电安全知识竞赛、应急演练等活动,进一步增强员工的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置能力。

3优化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的策略

3.1 技术手段在安全管理中的应用

利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对临时用电系统进行实时监控和管理。例如,采用智能漏电保护装置,能够实时监测电气线路的漏电情况,并在漏电电流超过设定值时自动切断电源。同时,借助物联网技术,对施工现场的电气设备运行状态进行远程监控,及时发现设备故障和异常情况,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处理,有效提高临时用电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3.2 安全文化的营造与推广

在施工现场设置临时用电安全警示标识和宣传标语,提醒作业人员注意用电安全。通过开展临时用电安全知识讲座、案例分析等活动,向员工普及临时用电安全知识,营造浓厚的临时用电安全文化氛围。此外,企业应将临时用电安全文化融入到整体安全文化建设中,树立正确的安全价值观,使员工从思想上高度重视临时用电安全,自觉遵守临时用电安全管理制度。

4结语

建筑施工安全管理是保障行业健康发展的关键环节。当前,尽管面临诸多挑战,但通过构建科学的安全管理体系,从风险评估、制度建设、人员培训等关键要素入手,并借助技术手段、营造安全文化及建立持续改进机制,可以有效提升建筑施工安全管理水平,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未来,建筑施工行业应持续关注安全管理的创新与发展,结合新技术和新理念,不断完善安全管理体系。同时,施工企业应加强安全管理队伍建设,提高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为安全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提供保障。通过各方共同努力,推动建筑施工安全管理向更高水平迈进,为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李凤友.建筑施工安全管理体系的构建与优化[J].陶瓷,2024,(12):204-206.

[2]郝静宇.建筑施工安全管理与防护措施分析研究[J].建材发展导向,2025,23(03):73-75.

[3]张哲.建筑施工安全管理体系的构建与实施效果分析[J].居业,2025,(02):241-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