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符号解码到意义建构:高阶思维导向下的小学数学文本解读路径研究
邱水梅
福建省武平县实验小学 364300
摘要:小学数学文本解读指的是教师对数学教材进行全面、细致的阅读和分析,准确而全面的理解、把握教材意义。新时代下,小学数学教师应当以培养学生高阶思维为主要育人目标,基于高阶思维导向对小学数学文本中蕴含的知识信息、方法经验及逻辑思维等元素进行准确分析和应用。
关键词:高阶思维;小学数学;文本解读;解读路径与策略
小学数学教师要想优化课堂教学质量、培养学生高阶思维就要对教材文本进行全面解读与深刻剖析,解码教材中包含的符号,把握教材中蕴含的育人意义,准确提炼出教材中的重点知识、教学设计亮点、蕴含高阶思维的问题或任务、核心素养的落脚点等元素,借助这些元素构建内容丰富及形式新颖的数学课堂,培养学生高阶思维。当前阶段,部分小学数学教师不擅长对教材文本的解读,希望通过文献学习、书籍学习等渠道了解更多解读数学文本的途径与策略,在此背景下研究“从符号解码到意义建构:高阶思维导向下的小学数学文本解读路径”这一教育命题具备积极意义。
一、小学数学教材文本解读意义
1.准确把握教材意义
小学数学教师对教材文本进行解读有利于准确把握教材意义。小学数学教材是教育专家和学者根据小学数学学科育人目标、小学生认知发展规律等精心编撰而成,目的是为了使学生掌握必要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同时促进学生高阶思维能力及数学综合素养的发展。教师唯有对教材文本进行深刻而全面的解读,才能明白小学数学教材的意义,才能合理应用教材构建高效型数学课堂。[1]
2.提升教学设计及实施质量
小学数学教师对教材文本进行解读有利于提升教学设计及实施质量。小学数学教师在教材文本解读过程中能够准确提炼出某一章节或某一单元中蕴含的关键知识点,从而依据这些知识点构建丰富的课堂内容,促使学生依托丰富的课堂内容进行自主学习和探索,提升学生学习能力及学习有效性。
3.培养学生高阶思维
小学数学教师对教材文本进行解读有利于培养学生高阶思维。小学数学驾驶在解读教材文本的过程中能够发现数学知识与数学知识之间的逻辑关系、发现数学知识与生活问题之间的联系,准确捕捉和提炼数学教材中蕴含的高阶思维,依据高阶思维将数学知识点进行融合,设计成问题或任务,引导学生以问题或任务为支点进行深度学习与探索,从而有效培养学生高阶思维。[2]
二、小学数学教材文本解读现状
1.部分教师不注重提炼教材中蕴含的高阶思维
从当前来看,部分小学数学教师在教材文本解读过程中存在不注重提炼教材中蕴含的高阶思维的问题,这与教师本身的教学理念落后有关。如,部分教师仍然秉持知识本位理念开展教学,在这一理念的驱使下,教师在解读教材文本时更加注重提炼其中的知识元素,较少提炼教材中蕴含的高阶思维元素,导致教学设计与课堂教学实施环节缺失高阶思维元素,不利于提升学生高阶思维能力。
2.部分教师较少从学生视角出发解读教材文本
当前阶段,部分小学数学教师在解读教材文本时较少从学生视角出发,这导致教师设计与实施的课堂教学模式不符合学生实际需求。如,部分教师习惯从教材编者编撰意图及教师教学经验两个视角出发解读教材文本,较少从学生学习需求、学生有可能会问到的问题等视角出发解读教材,没能体现学生主体理念,同时不利于学生学习有效性的提升。
三、小学数学教材高效文本解读途径与方法
1.解读数学教材文本中的设计亮点
数学教材文本解读是教学设计的前提,小学数学教师在解读数学教材文本时应当注重解读教材文本中蕴含的设计亮点,设计亮点中应当包含教材章节中蕴含的重点知识,这一重点知识应当能够与其他知识点串联在一起形成某个典型的数学问题或任务,这一问题或任务应当能够以更加有趣、更加开放的形态展示给学生,迅速抓住学生眼球,另学生产生眼前一亮的感觉。唯有如此,才能保证学生积极主动且深刻的参与到数学学习活动之中,才有利于提升学生数学学习有效性。[3]
以“制作活动日历”为例,该教材文本与“年、月、日”章节的实践活动部分,融合了年、月、日时间单位,蕴含着丰富的高阶思维元素(学生需要充分发挥想象力及逻辑思维能力使用四块木板制作出活动日历,在此过程中,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时间概念掌握能力及动手实践能力都能获得提升)。教师对教材文本进行解读时需要将其中蕴含的时间概念即月、日和星期几提炼出来,需要将其中蕴含的高阶思维提炼出来,即如何使用四个立方体12个月、31天及星期一至星期日,这一高阶思维既是教材文本的核心内容,也是教材本文中蕴含的教学设计亮点,教师拟在教学设计中促使学生以小组内思辨探讨的方式解决问题,以达到培养学生高阶思维的目的。
2.解读数学教材中蕴含的高阶思维
当前阶段,部分小学数学教师在解读数学教材文本时较为注重对知识点进行解读,较少对教材文本中蕴含的逻辑思维元素进行解读,这不利于学生高阶思维的形成与发展。为了更好的挖掘出数学教材的育人价值,为了进一步培养学生高阶思维,教师在解读教材文本时应当注重对其中蕴含的高阶思维进行解读。实际上,数学教材每个章节中都蕴含着丰富的高阶思维,只要教师拥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就能够把这些高阶思维提炼出来,应用到教学设计及教学实施之中。
以“位置与方向”为例,该章节文本中蕴含的高阶思维包括:“位置与参照物之间的关系”“位置与方向之间的关系”“地图方向与现实世界方向之间的关系”等;以“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为例,该章节文本中蕴含的高阶思维包括:“除数是一位数除法的算理”“如何将生活情境进行数学建模”等;以“多边形面积”为例,该章节文本中包含的高阶思维包括:“平行四边形与长方形之间的联系”“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原理”“梯形面积公式原理”等。小学数学教材文本中蕴含着丰富的高阶思维元素,教师在教学设计与实施过程中可尝试以问题或任务的形式促使学生探究其中蕴含的高阶思维,以达到强化学生高阶思维素养的目的。
3.基于学生视角进行教材解读
当前,部分小学数学教师习惯从教材编撰者编写意图、教师教材文本解读经验两个视角出发对教材文本进行解读,较少从学生视角出发解读教材文本,为了对小学数学教材文本进行更加全面的解读,为了在小学数学教学全过程体现学生主体理念,小学数学教师应当注重从学生视角出发解读教材文本,从文本中挖掘出更多符合学生学习兴趣与需求的知识信息或高阶思维。
以“数学广角--植树问题”为例,教师在解读该章节教材文本时应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对教材文本进行深度研习,在研习过程中充分考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可能遇到的疑惑或障碍,并尝试设计某种更贴合学生认知发展特点的教学形式引导学生借助高阶思维解决疑惑或障碍。如,教师考虑到部分学生对“两端都栽树”“两端都不栽树”“一端栽树一端不栽树”等问题条件混淆不清,为了帮助学生解决困难,教师采取学生站成一排模拟小树的数学活动形式,使学生真切的感受到三种条件之间的区别及规律,在此过程中,学生需要经历观察、思考、比较、分析归纳等学习过程,这有利于其高阶思维素养的提升。
结语:解读教材文本是教学设计与实施的前提,高阶思维培养目标下,小学数学教师应在教材文本分析中提炼出教学设计亮点、广泛且深刻解读教材中蕴含的高阶思维、从学生视角出发对教材文本进行解读,如此,可有效挖掘和应用教材文本中蕴含的数学知识信息及高阶思维元素,丰富课堂内容,创新课堂形式,发展学生高阶思维素养。
参考文献:
[1] 吴成业.小学数学文本解读的三个维度[J].教学与管理, 2021(20):2.
[2]吴成业.小学数学文本解读的支点[J].教学与管理, 2020(8):3.
[3]叶启宗.文本解读须"不离根本"——苏教版小学数学文本解读例谈[J].福建教育:小学版(A版), 2010(10):2.
本文系:2023年福建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课题“指向高阶思维培养的小学数学解读文本的实践研究”(课题批准号:FJJKZX23-284)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