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玉米种植管理与病虫害防治技术研究

作者

杨亚红

云南省临沧市凤庆县凤山镇人民政府 产业发展和技术服务中心 675900

摘要:玉米作为重要的粮食作物,其产量与国家粮食安全与种植人员的利益有着直接联系。近段时期,玉米种植技术正在不断优化与创新,然而存在部分种植人员在种植玉米时,忽略了种植环境的不同,只是应用其他地区的种植技术,并没有根据本地的地理环境与气候进行适当的调整,因此,对于玉米的产量造成了极大的影响。本文通过对玉米种植管理技术以及玉米病虫害防治技术要点进行探讨,仅供相关人员参考。

关键词:玉米;种植管理技术;病虫害;防治技术

引言

近年来,玉米因较强的适应性而被广泛种植,成为重要的粮食作物。随着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玉米栽培面积逐渐减少,这对玉米的产量和品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应对这一挑战,各地农民积极采取选种、整地、播种及施肥等措施,以提高玉米的产量和品质。通过科学的管理水平提升,农民们不仅关注单纯的增产,更注重提高作物的整体品质,以实现可持续发展。面对不断变化的农业环境,合理调整种植策略,促进玉米的高效生产,显得尤为重要。同时,针对常见的玉米病虫害,农户应采取有效的防控措施,及时监测和处理病虫害,以减少损失,保障玉米的良好生长基础。

1玉米种植管理技术

1.1选种与种子处理

首先是玉米品种的选择,在选择合适的玉米种子时,要选择株型紧凑、耐密以及抗倒伏能力强的玉米品种,进而能够有效满足机械化作业和密植的要求。在种植玉米时,需要根据当地的气候以及土壤条件,进而筛选出抗病性较强的优良种子。其次要对筛选后的种子进行处理,在播种前需要对种子进行晒种处理,需要晾晒1~2天,此操作对于提高玉米种子的发芽率有着重要作用,此外,对于地下害虫以及病害可以利用种衣剂包衣,能够对地老虎等害虫以及丝黑穗病等病害进行有效的防治,还可以利用辛硫磷颗粒剂,通过合理的药剂拌种手段,能够为玉米种子的健康发育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

1.2播种技术

首先是播种时间和密度,在播种处理好的玉米种子时,需要对地温进行探究,当地温稳定维持在7~8℃时即可播种,如若当前时期的降水量降低,土壤较为干旱时,可是适当提前玉米种子的种植时间,可以适当提前4天左右,如若降水量较高,则可以适当推迟种植时间。如若选择紧凑型品质,在密植条件下,每亩需要播种5000~5500粒玉米种子,而水肥条件优渥的农田可以每亩播种5500粒。其次是玉米的播种方法,对于地势较为平坦且农田规模较大的可以选择单粒精量播种机,利用种肥异位同播的方式,需要注意的是,在播种时,其深度为4cm左右,在种子表面覆盖土壤时,需要及时镇压。对于秸秆还田的农田需要对苗周秸秆进行清理,进而为玉米的根系发育以及农田滴灌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1.3苗期管理

首先是查苗补苗与间定苗,当出苗时,需要对玉米幼苗进行查看,对于缺苗的地方需要留双株玉米幼苗或者进行补苗,当玉米幼苗发育至3~4叶时期,需要进行间苗操作,当玉米幼苗发育至5~6叶时期,需要对其进行定苗操作,进而保障玉米幼苗茁壮成长。其次是中耕除草,当玉米处在苗期时,需要进行3次中耕,在进行定苗前进行浅耕操作,其深度为3~5cm,在定苗后进行中耕,其深度为7~8cm,当玉米发育至拔节期之前需要进行深中耕操作,其深度为5~6cm,还可以结合人工除草,进而有效减少草害对玉米的影响。如若利用烟嘧磺隆搭配硝磺草酮等化学药剂进行除草,可以选择苗后茎叶处理,额能够有效避免与有机磷农药混用,进而为玉米的生长发育提供良好的环境。

1.4水肥管理

首先是水肥协同,玉米的大喇叭口期、抽雄期以及灌浆期是其关键时期,如若遇到旱灾则需要及时浇水灌溉,进而保障玉米的正常生长发育。在播种玉米种子3天内,需要对其进行滴灌,湿润播种行5厘米,进而为玉米种子出苗的整齐率提供了重要保障,其次是追肥策略,基肥以缓控释肥为主,每亩施用基肥50kg,当玉米发育至大喇叭口期时需要追施尿素,每亩追施15~20kg,施肥深度为10cm。当玉米发育至灌浆期时,需要在玉米植株的页面喷施1%尿素与0.2%磷酸二氢钾,避免玉米植株出现脱肥等现象。

2玉米病虫害防治技术

主要病虫害种类及针对性防治技术。对于玉米螟、草地贪夜蛾、棉铃虫等鳞翅目害虫可以选择农业防治、生物防治以及化学防治。首先是农业防治,可以利用秸秆粉碎还田的手段,能够从源头有效减少害虫的数量,对于害虫较为严重的区域可以在秋季通过翻找对蛹进行灭除。其次是生物防治,当害虫发育至成虫羽化期可以使用杀虫灯,每亩放置1~2盏,此外还可以使用性诱剂,每亩使用1~3套,能够对害虫进行有效的诱杀。当害虫发育至产卵初期,可以通过释放赤眼蜂或者夜蛾黑卵蜂等天敌,连续2~3次,能够有效控制害虫的数量。最后是化学防治,当害虫处于低龄幼虫期,可以选择苏云金杆菌、球孢白僵菌、氯虫苯甲酰胺、四氯虫酰胺等药剂进行喷施,能够对害虫进行有效的灭杀,除此之外,该药剂对于蚜虫和红蜘蛛也有着有效的防治作用。

对于蛴螬、金针虫、二点委夜蛾等地下害虫可以对种子以及土壤进行处理。首先是种子处理,可以使用噻虫嗪与氯虫苯甲酰胺复配剂包衣,或者在播种玉米种子时,沟施金龟子绿僵菌颗粒剂,通过对玉米种子进行有效的处理,能够有效防治地下害虫。其次是土壤处理,深耕25~30cm,能够有效破坏地下害虫的栖息环境,对于地下害虫较为严重的区域可以撒施毒死蜱颗粒剂,能够有效对地下害虫进行灭杀。

对于南方锈病、大斑病、茎腐病等叶部病害可以选择优良品种以及药剂防治等方法。首先是品种的选择,在选择抗病品种时,优先选择使用抗锈病、抗茎腐病的品种,能够从根源减少病害的发生。其次是药剂防治,当玉米出现锈病时,在发病初期需要喷施嘧菌酯与苯醚甲环唑,必要时还可以添加茶·黄液助剂,能够有效提高药剂的防治效果。当玉米植株产生茎腐病时,在其拔节期需要喷施井冈霉素A,且隔7~10天需要复喷1次,能够对茎腐病进行有效的防治。

结语

综上所述,玉米的适应能力较强,而其种植管理较为容易。然而如若操作不当,会使玉米出现病虫害等现象,并对玉米产量以及质量难以提供有效的保障,这对于实现玉米高产的目标存在一定难度。因此,相关种植人员需要从选种与种子处理、播种技术、苗期管理以及水肥管理等方面进行分析,通过与主要病虫害种类及针对性防治技术进行有效的结合,能够有效提高玉米的产量以及稳定性,为实现玉米高产提供了重要的支持。

参考文献:

[1]张改丽.玉米种植管理与病虫害防治技术[J].种子科技,2025,43(05):163-165.

[2]齐静.玉米高产优质种植与田间管理技术应用推广的深入探索[J].种子世界,2025(03):45-47.

[3]梁前艳.玉米高效种植技术阐述及全生育期病虫害防控探讨[J].种子世界,2025(03):60-62.

[4]李海翠.现代化农业中玉米种植技术与病虫害防治技术[J].农业开发与装备,2025(02):232-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