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基于ChatGPT的建筑工程造价估算智能软件的理论构建与应用研究

作者

韦慧 魏金璇 张梦铮 高广奇

南宁理工学院土木与工程学院(桂林校区)广西桂林541000

摘要:本文探讨了ChatGPT在建筑工程造价估算中的应用,提出通过集成AI技术与建筑工程知识体系构建智能造价估算软件,以解决传统方法的主观性和低效性问题。通过优化ChatGPT的深度学习模型,结合多模态数据融合与实时动态分析,实现对建筑工程成本数据的精准解读与预测,推动行业数字化与智能化转型。

关键词:ChatGPT,建筑工程造价估算,多模态数据融合,深度学习,数据驱动

第一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建筑工程造价估算对项目效益至关重要,但传统方法依赖人工经验,难以处理海量非结构化数据,易造成效率低和误差大。ChatGPT(Generative Pretraining Transformer)模型是一种基于自注意力(Self-Attention)机制的深度学习模型,主要用于自然语言处理(NLP)【1】任务。作为生成式AI的代表性应用,强大的自然语言处理与数据关联能力,可整合历史数据、市场动态及设计文件,实现自动化、精准化造价估算,助力行业降本增效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问题

国内:AI在建筑领域的应用处于初级阶段,但ChatGPT等技术的探索逐渐增多。

国外:深度学习与大数据分析已应用于成本预测,但跨领域知识融合仍需突破。

存在问题:数据质量差、领域知识融合不足、模型泛化能力弱、安全性及法规适应性待优化。

1.3 研究目标与内容

目标:构建基于ChatGPT的智能估算模型,提升精度与效率,支持动态决策。

内容:理论框架设计、数据接口开发、模型训练优化、实证分析与应用验证。

第二章 ChatGPT与建筑工程造价估算的关系

2.1 ChatGPT技术优势

基于Transformer模型的ChatGPT能够理解上下文、生成逻辑文本,适用于非结构化数据处理,如设计图纸解析、市场数据关联及成本动态预测。

2.2 传统方法局限性

依赖人工经验、耗时长、难以应对工程变更与市场波动,数据利用率低。

2.3 ChatGPT应用的可行性

通过整合历史数据与实时信息,ChatGPT可自动化生成造价估算,结合机器学习提升精度,并为成本控制与风险管理提供决策支持。

第三章 理论框架与模型构建

3.1 模型架构设计

模型采用分层架构,分为以下核心模块:

数据层:

整合多源异构数据,包括历史工程结算数据(JSON/CSV格式)、设计图纸(BIM模型或CAD文件)、市场价格(API实时爬取)及政策法规(PDF/文本解析)。数据存储采用分布式数据库(如MongoDB),支持高并发读写与动态扩展。

自然语言处理(NLP)模块:

基于ChatGPT的文本解析引擎,对非结构化数据(如设计说明、合同条款)进行实体识别与语义分析。示例:从“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层高3.6米”中提取“结构类型=框架”“材料=钢筋混凝土”“层高=3.6m”等结构化字段。

多模态融合模块:

结合卷积神经网络(CNN)的方法处理图纸图像,提取空间特征(如梁柱尺寸、管线布局);

通过时序模型(LSTM)分析市场价格波动趋势,预测未来成本变化。

造价估算核心模块:

输入特征包括工程量(如混凝土体积、钢筋吨数)、材料单价、人工费率及地理系数(如地区工资水平)。采用集成学习(XGBoost+ChatGPT)生成预测值。公式:总造价=∑(工程量i×单价i)+风险溢价总造价=∑(工程量i×单价i)+风险溢价

反馈优化系统:

引入专家评分机制,对模型输出进行人工校正,并通过强化学习(PPO算法)更新模型权重。

3.2 数据驱动策略

特征工程:

关键变量筛选:基于皮尔逊相关系数(∣r∣>0.7∣r∣>0.7)选择高影响力特征(如钢材价格、土方工程量)。

数据编码:对分类变量(如施工工艺类型)进行One-Hot编码;连续变量(如楼层面积)进行Z-Score标准化。

模型训练细节:

损失函数:采用加权均方误差(WMSE),对高成本分项(如主体结构)赋予更大权重。

超参数调优:通过贝叶斯优化确定最佳学习率(lr=1e−4lr=1e−4)、批处理大小(batch=64batch=64)及Dropout率(0.30.3)。

抗过拟合设计:

正则化:L2正则化(λ=0.01λ=0.01)约束全连接层权重;

数据增强:对文本数据添加同义词替换(如“混凝土”替换为“砼”),图像数据随机旋转(±5°)。

3.3 可扩展性与适用性

模块化扩展:新增“绿色建材成本”子模块,通过微调ChatGPT适配新材料(如碳纤维)的定价逻辑。

地域适配:嵌入地理信息系统(GIS),自动调用地区定额标准(如《北京市建设工程造价指标》)。

云端部署:基于Docker容器化技术,支持弹性伸缩,满足大型工程企业高并发需求。

第四章 技术实现路径

4.1 数据采集与预处理流程

数据源对接:

历史数据库:通过ETL工具(如Apache NiFi)抽取关系型数据库(MySQL)中的工程数据。

实时市场数据:调用阿里巴巴云市场API,每30分钟更新钢材、水泥等价格。

数据清洗规则:

缺失值处理:对工程量数据采用KNN插补;对异常值(如单价为负)使用箱线图检测并剔除。

标准化:统一单位(如“平方米”转换为“㎡”),时间序列对齐至同一基准日。

4.2 模型训练与优化

训练过程:

硬件环境:NVIDIA A100 GPU,PyTorch框架;

训练周期:200 epochs,采用学习率衰减策略(每50步衰减10%)。

抗过拟合技术:

早停法(Early Stopping):当验证集损失连续10轮未下降时终止训练;

梯度裁剪(Gradient Clipping):限制梯度范数≤1.0,防止参数突变。

第五章 软件设计路径

5.1 软件功能实现

核心模块:

数据导入:支持拖拽上传PDF图纸、Excel清单,自动解析至结构化表单;

实时预测:用户输入“建筑面积=5000㎡,结构类型=框架”后,5秒内返回分项成本饼图与总价区间;

报告生成:输出PDF报告,含成本构成表、敏感性分析(如人工费±10%对总价影响)。

技术栈:

前端:Vue.js + ECharts实现交互式可视化;

后端:FastAPI提供RESTful接口,调用微调后的ChatGPT-4模型。

第六章结论与展望

6.1 应用价值

基于ChatGPT的造价估算模型在实际工程中显著提升效率,通过多模态数据融合,复杂工程(如超高层建筑)的误差率可控制在5%以内,优于人工估算的12%-15%。模型支持动态风险预警(如钢材价格波动),可以帮助某商业综合体项目节省预算7.3%,并辅助决策者量化成本敏感性(如人工费上涨对总价的影响)。

6.2 现存问题

尽管ChatGPT-4在工程可行性研究中已经有着强大的能力和潜力,但是,它的发展仍然面临一些挑战【1】。模型在数据稀缺场景(如农村自建房)中依赖人工补全数据,预计其估算周期延长40%;非结构化数据解析误差率约8%。此外,部分地区定额标准更新滞后,跨国项目面临法规差异,用户体验评分较低(6.2/10),资深工程师对AI结果信任度不足。

6.3 未来方向

技术优化:集成BIM与知识图谱,实现全链条自动化;采用元学习提升小样本场景泛化能力。

场景扩展:开发绿色建筑碳排放评估模块,联动供应链金融提供动态授信。

用户体验:简化交互设计,引入语音与AR功能;构建动态政策库实现法规自动适配。

安全合规:应用联邦学习保护数据隐私,增强模型可解释性以提升信任度。

6.4 总结

ChatGPT为建筑工程造价估算提供了高效精准的解决方案,但仍需突破数据、政策与用户瓶颈,推动AI从“辅助工具”向“决策中枢”升级,最终构建覆盖全生命周期的智能管理体系。

参考文献:

【1】彭反霸,王婧.ChatGPT-4在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中的应用与展望[J].云南水力发电,2024,40(09):190-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