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论建筑工程管理中的质量管理体系优化路径

作者

罗阳东

中铁隆工程集团有限公司 四川成都 610000

摘要:质量管理是建筑工程管理的核心内容之一,关乎工程的安全、使用功能和经济效益。当前,我国建筑工程管理中的质量管理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影响了建筑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本文通过理论分析和实践总结,探讨了优化建筑工程管理中质量管理体系的路径,以期为建筑行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建筑工程管理;质量管理;体系优化;路径

1 引言

近年来,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快速推进,建筑行业迎来了蓬勃发展的黄金时期。与此同时,一些质量和安全事故的频发也给行业敲响了警钟。事实上,质量问题已经成为制约建筑业可持续发展的瓶颈之一。提升建筑工程质量管理水平,构建完善高效的质量管理体系,是确保建筑产品质量安全、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的关键。

2建筑工程管理中的质量管理存在的问题

2.1质量管理体系不健全,制度执行力差

尽管大多数建筑企业都建立了质量管理体系,但不少体系存在不完善、不匹配、不适用等问题。一些看似详尽的制度流于形式,实际执行力度远远不够。这导致质量管控流于表面,隐患排查不到位,问题整改不彻底。建筑工程质量管理体系亟需进一步健全完善,重点加强对关键质量控制点的有效管控[1]。

2.2质量管理手段落后,信息化水平不高

目前,我国建筑工程管理质量管理还主要依靠人工巡检和抽样检测等传统手段。这些方法费时费力,覆盖不全面,很难及时发现隐蔽工程的质量隐患。现代信息技术在质量管理中的应用还比较有限,BIM、物联网、大数据等新兴技术的深度融合还有待加强。质量管理信息化不足,直接影响了质量问题的预防和快速响应能力。

2.3质量管理人员专业素质参差不齐

建筑工程质量管理专业性很强,既需要扎实的理论基础,又需要丰富的实践经验。但目前从事质量管理的人员专业背景复杂,整体素质还有待提高。有的人员责任心不强,工作流于形式;有的人员专业技能不足,管理方法简单粗放。高素质专业化的质量管理队伍建设还任重道远。

3建筑工程管理中的质量管理体系优化路径

3.1树立质量第一理念,加强质量文化建设

质量管理体系优化的根本在于树立正确的质量价值观。建筑企业要切实将质量视为企业生存和发展的生命线,将其放在各项工作的首位。要通过培训教育、宣传引导等方式,在全员中牢固树立"质量第一"的理念,自觉把质量作为安身立命之本、不可逾越的红线。质量文化是引领质量行为的深层驱动力。良好的质量文化有助于形成人人重视质量、人人参与质量管理的良好氛围[2]。建筑企业要高度重视质量文化建设,将质量意识、质量精神、质量行为等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要通过开展质量月、质量大讲堂、QC小组、合理化建议等丰富多样的质量文化活动,激发全员参与质量管理的热情,营造争创优质工程的浓厚氛围。此外,要进一步强化质量责任意识。要层层落实质量责任制,明确各级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的质量责任,做到权责统一、奖罚分明。特别是要发挥项目经理、专职质检员等关键岗位的作用,加大质量问责力度,让失职渎职者付出应有的代价。

3.2建立健全质量管理体系,强化过程质量管控

建筑企业要按照ISO9000等国际标准,结合自身实际,构建内容完整、要素齐全、流程清晰的质量管理体系。既要总揽全局,制定切实可行的质量方针目标,又要细化分解,明确设计、采购、施工等各环节的质量管理要求。在健全质量管理体系的同时,还要着力提升制度的执行力。再好的制度如果不能落实,也只是一纸空文。要建立健全质量检查、质量考核等配套制度,加大对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力度。对于执行不力的,要及时予以通报批评;对于违规违纪的,要从严从重处理,真正让制度"长牙齿"。

质量管理贯穿建筑工程全生命周期。要强化事前预防、事中控制、事后检查的全过程质量管控。项目实施前,要认真做好图纸会审、技术交底、质量风险分析等工作,将质量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项目实施中,要加强对原材料采购、施工工艺、安全防护等关键环节的质量把关,严格执行"三检"制度,确保每道工序都符合质量标准要求。项目实施后,要及时开展工程验收,对照设计要求和相关规范,查找质量缺陷并督促整改,确保工程质量满足使用要求。

3.3应用信息化手段,提升质量管理智能化水平

随着BIM、物联网、移动互联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建筑工程管理迎来了数字化、智能化的新时代。建筑企业应顺应时代潮流,加快信息技术与质量管理的深度融合,提升质量管理的效率和水平。

运用BIM技术,可以实现工程全生命周期的数字化质量管理。设计阶段,可利用BIM进行碰撞检查,提前发现并消除图纸错漏碰缺陷;施工阶段,可基于BIM模型开展虚拟施工模拟,优化施工方案,指导高质量施工;运维阶段,可依托BIM开展精细化运维,提高设施设备完好率。物联网技术为质量管理插上了腾飞的翅膀。通过RFID、传感器、无线通讯等技术手段,可对建筑材料、构配件、成品等进行全时段跟踪和质量状态监测,实现质量可追溯、可预警、可诊断。质量问题一旦发生,系统就会自动预警并及时反馈给相关人员,大大提高了质量隐患的预防和处置能力[3]。移动互联网则为质量管理人员提供了随时随地的信息化支持。利用移动APP、现场快速检测仪等移动终端,质量管理人员可以与时俱进地开展质量巡检、数据采集、问题整改等工作,既提高了工作效率,又增强了管理的时效性和准确性。当然,要实现质量管理的数字化、智能化,仅有先进的技术手段还不够,更需要与质量管理的理念、制度、流程相匹配的组织变革和流程再造。只有业务与技术深度融合、系统优化,信息化的价值才能真正实现。

3.4加强质量管理队伍建设,打造高素质人才队伍

要制定切实可行的人才培养计划,建立健全培训体系,定期组织质量管理人员参加专业知识、法律法规、操作技能等培训,不断提升业务水平和综合素质。同时要完善考核评价和激励保障机制,将质量管理绩效与职级晋升、薪酬福利挂钩,最大限度调动人员积极性。积极引进高层次质量管理人才,发挥其领军作用。加强校企合作,为质量管理队伍补充新鲜血液。要在实践中培养和锻炼质量管理骨干,发掘质量管理标兵,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只有打造一支业务过硬、作风优良的高素质人才队伍,质量管理体系才能真正落到实处,建筑工程质量才能得到根本保证。

4结语

质量是建筑业的生命线。优化建筑工程管理中的质量管理体系,是提升建筑工程质量的必由之路。这需要建筑企业上下一心,从质量意识、管理制度、技术创新、团队建设等方面持续发力,久久为功。唯有如此,才能推动建筑工程管理质量管理体系不断优化完善,为建筑业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我们相信,在新时代的历史方位下,在高质量发展的引领下,在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中国建筑的质量管理体系一定能迈上一个新台阶,为人民群众建造更多经得起历史和实践检验的优质工程,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参考文献:

[1]尹晨光.提高建筑工程管理及施工质量控制的策略研究[J].中国建筑金属结构,2022,(10):76-78.

[2]吴智娇.从全要素角度看建筑工程管理质量的提高[J].居业,2022,(01):147-149.

[3]蒋跃杰.浅谈建筑工程管理及施工质量控制[J].建材与装饰,2020,(09):145-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