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新能源需求下地质矿产资源的战略挑战

作者

史景丰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质勘查管理中心 830001

摘要:随着全球对清洁能源的追求,新能源产业迅速崛起,对锂、钴、镍等关键地质矿产资源的需求呈爆发式增长。文章深入剖析了这一新形势下资源供需格局失衡、勘查开发技术滞后、政策法规与管理面临困境等多方面挑战。在资源供需上,需求激增与供应短缺矛盾凸显,且资源分布不均加剧供应风险;勘查开发技术方面,传统技术难以满足新需求,新型技术研发进展缓慢;政策法规与管理则存在制度不完善、国际合作协调困难等问题。应对这些挑战,对保障新能源产业可持续发展、维护国家能源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新能源;地质矿产资源;战略挑战;资源供需;勘查开发技术;政策法规

0引言

在全球应对气候变化、推动绿色发展的大背景下,新能源产业凭借其清洁、可持续等优势,成为各国能源转型的核心力量。从电动汽车的广泛普及到大规模可再生能源发电设施的建设,新能源产业的蓬勃发展对地质矿产资源产生了巨大且特殊的需求。然而,传统地质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体系主要围绕传统能源与工业需求构建,难以适应新能源产业快速发展带来的新变化。新能源需求下,地质矿产资源在供需关系、勘查开发技术以及政策法规与管理等方面面临着一系列严峻的战略挑战。深入研究并有效应对这些挑战,是确保新能源产业获得稳定资源支撑,实现经济社会绿色、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

1资源供需格局挑战

1.1需求激增与供应短缺矛盾突出

新能源产业的迅猛扩张,极大提升了对特定地质矿产资源的需求。以电动汽车为例,其核心部件动力电池对锂、钴、镍等金属的需求量急剧攀升。据相关研究预测,未来数年全球对锂的需求可能增长数倍甚至更高。然而,现有矿产资源的供应能力却难以跟上这一需求增长步伐。一方面,新的大型矿产资源项目从勘探到投产周期较长,通常需要数年甚至十数年时间,难以在短期内快速增加供应。另一方面,部分关键矿产资源的储量相对有限,随着开采强度的不断加大,资源逐渐趋于枯竭,进一步加剧了供应短缺的局面,使得供需矛盾日益尖锐。

1.2资源分布不均加剧供应风险

地质矿产资源在全球范围内的分布极不均衡。锂资源主要集中在南美洲的“锂三角”地区,钴资源则大部分位于刚果(金)等非洲国家。这种资源分布的高度集中,使得新能源产业发展对少数资源富集地区存在严重依赖。一旦这些地区出现政治动荡、政策变动或者自然灾害等情况,矿产资源的生产与出口就可能受到严重影响,进而导致全球资源供应链中断,给新能源产业带来巨大的供应风险。

1.3资源替代难度大

新能源产业所依赖的一些关键地质矿产资源,在目前技术条件下,很难找到理想的替代品。尽管科研人员一直在努力探索可替代材料,但由于新能源产品对材料性能要求苛刻,许多潜在替代材料在性能、成本、大规模生产可行性等方面存在不足。

2勘查开发技术挑战

2.1传统勘查技术难以适应新需求

传统地质矿产勘查技术主要针对常见矿产资源的勘探开发设计,在应对新能源产业所需的新兴矿产资源时,存在诸多局限性。新能源相关的矿产资源,如锂辉石、钴土矿等,其赋存状态、地质特征往往与传统矿产有较大差异。传统的地质填图、地球物理勘探等技术,在探测这些新型矿产资源时,精度和效率较低,难以准确圈定矿体范围与储量规模。

2.2新型勘查技术研发进展缓慢

为满足新能源产业对地质矿产资源勘查的特殊要求,亟需研发新型勘查技术。虽然近年来在这方面取得了一定进展,但总体研发速度仍较为缓慢。例如,针对深部锂矿资源探测的地球化学深部探测技术,目前还处于实验室研究或小规模试验阶段,尚未形成成熟的商业化应用技术。研发过程中面临着技术难题多、资金投入大、研发周期长等问题,加之相关科研力量分散,缺乏有效的产学研协同机制,导致新型勘查技术难以快速突破并推广应用,制约了新能源产业所需矿产资源的勘查进度。

2.3开采技术面临新难题

新能源矿产资源的开采也面临诸多新挑战。以盐湖提锂为例,盐湖中锂的含量较低且成分复杂,传统的锂矿开采技术无法直接应用。目前的盐湖提锂技术虽然有多种路线,但都存在一定问题,如吸附法提锂成本较高,沉淀法提锂锂回收率较低等。此外,新能源矿产资源开采往往对生态环境影响较大,在开采过程中需要同步考虑环境保护与资源高效利用,这对开采技术提出了更高要求。现有的开采技术在满足这些综合要求方面存在不足,需要进一步研发创新,以实现新能源矿产资源的绿色、高效开采。

3政策法规与管理挑战

3.1国内政策法规不完善

在新能源需求背景下,国内现行的地质矿产资源政策法规存在诸多不适应之处。一方面,在矿业权审批方面,程序繁琐、审批周期长,难以满足新能源产业对矿产资源快速获取的需求。另一方面,资源税费制度不合理,对新能源产业所需关键矿产资源的开发缺乏针对性的激励政策。同时,在资源保护与生态环境监管方面,相关法规标准不够细化,导致在新能源矿产资源开发过程中,容易出现资源浪费与环境污染问题,不利于新能源产业与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

3.2国际合作与协调困难

由于新能源产业所需地质矿产资源分布的全球化特征,国际合作对保障资源供应至关重要。然而,当前国际合作面临诸多困难。不同国家在资源开发政策、环境保护标准、政治体制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导致在跨国资源合作项目中,谈判成本高、合作难度大。此外,部分国家出于资源战略安全考虑,加强了对本国资源的管控,限制资源出口,使得国际资源市场竞争加剧,资源获取难度增加,国际间在新能源矿产资源领域的合作与协调面临严峻挑战。

3.3行业管理机制不健全

新能源产业涉及多个部门与领域,目前在地质矿产资源管理方面,缺乏统一、高效的行业管理机制。自然资源、能源、生态环境等部门之间在资源规划、开发监管等方面存在职责交叉与协调不畅问题。例如,在新能源矿产资源开发项目中,自然资源部门负责矿业权审批,能源部门关注资源与能源产业的衔接,生态环境部门监管环境影响,各部门之间信息沟通不及时、政策协同性差,容易导致项目推进受阻,无法形成有效的管理合力,影响新能源产业所需地质矿产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利用。

4总结

新能源需求下地质矿产资源面临着复杂且严峻的战略挑战,资源供需格局失衡、勘查开发技术滞后以及政策法规与管理不完善等问题相互交织。要有效应对这些挑战,需要从多方面着手。在资源供需方面,加强全球资源布局,拓展资源供应渠道,加大国内资源勘探开发力度,同时积极推进资源回收利用,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勘查开发技术上,加大科研投入,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加快新型勘查与开采技术研发与应用。政策法规与管理领域,完善国内政策法规体系,优化矿业权审批与资源税费制度,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监管;积极开展国际合作,建立国际资源合作协调机制;健全行业管理机制,明确部门职责,加强部门间协同配合。

参考文献:

[1]吴巧生.我国新能源矿产资源治理现代化:理论逻辑与实践进路[J].贵州省党校学报,1-13.

[2]席林,张浩翔,周定杰,王龙杰.动力电池中二次矿产资源回收利用研究[J].环境保护与循环经济,2024,44(10):1-4.

[3]方瑞瑞,刘贵洲,窦立荣,胡宁,夏小迪,冯连勇.中国绿色能源矿产资源保供的隐忧与应对措施[J].天然气与石油,2024,42(05):127-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