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大数据平台建设及指标体系、评价模型构建
桑贤来
连云港市教育局教育管理信息中心,江苏连云港 222000
摘要:人才的评价、选拔和培养问题,直接影响到国家教育的健康持续发展。其中,评价的问题更为复杂,也更为关键,因为评价是选拔的基础和条件,评价和选拔也会影响和引导培养的过程和目标。党的十八大以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政策精神为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指明了方向。因此,在基础教育阶段,评价和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成为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
关键词: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指标体系;评价模型
作者简介:桑贤来,男,1986-,汉族,籍贯江苏连云港市,硕士研究生,副主任,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教育信息化建设、信息化与传统教学相结合的工作。
2020年10月13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方案提出改革学生评价,创新德智体美劳过程性评价办法,完善德育评价、强化体育评价、改进美育评价、加强劳动教育评价、严格学业标准、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促进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到2035年,基本形成富有时代特征、彰显中国特色、体现世界水平的教育评价体系。
一、市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大数据平台建设思路与目标
以教育部综合素质评价改革意见及义务教育质量评价指南相关标准和要求为蓝本,实现基础信息管理、评价标准管理、写实记录、多元评价、公示审核、档案管理等功能,输出学生综合素质档案,综合素质评价结果以等级形式呈现,可作为招生录取的重要依据。
(一)市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大数据平台总体建设思路
综合素质评价信息管理平台建设以立德树人、全面发展为基础,过程性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以科学、全面的评价方式、方法完善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客观记录、评价学生日常表现,充分反映学生的全面发展情况和个性特长;坚持以“写实记录”为主要依据,做好学生代表性的活动记录和典型事实材料的遴选整理及等级评定;建立规范有序、监督有力的公示审核机制,保证公平公正;为学生建立综合素质评价成长档案,充分利用记录材料,数据分析,对学生成长过程进行指导,培育学生良好品行、发展个性特长、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二)建立过程性采集系统,实现评价过程常态化管理
建设全市统一的过程性采集系统,为学生提供综合素质评价材料的记录、交流、管理、存储平台。通过平台材料上传实时上报,将学生在学校、社会的各项过程性数据进行实时记录。打破原有的结果评价方式,培养学生根据科学设定的评价标准,实现综合素质评价过程的常态化管理。
(三)建立成长档案系统,全方位展现综合素质评价结果
建立每个学生的全面成长档案,将学生品德发展、学业发展、身心发展、审美素养、劳动与社会实践各方面的成长记录,自动汇总形成多维度、多层次的评价档案;并以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多种方式全方位展现。
二、市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大数据平台建设内容
综合素质评价服务云平台的构建实现“一个中心,两级应用,三重保障,六大系统”(图1)。
一个中心:构建综合素质评价数据中心,收集、存储、计算、处理、分析综合素质评价过程中的各类数据,为管理者提供使用便利与决策支持。
两级应用:以互联网、移动互联网为使用渠道,为综合素质评价管理与服务的各个角色提供服务,主要分为以下两级应用:
中心级应用:使用者为市区县教育局管理者,主要为综合素质评价的区域实施,提供评定标准、流程把控、实施监控、决策支持等服务;
学校级应用:使用者为学校管理者、老师、学生、家长,主要为综合素质评价提供数据采集、上传、汇总、评价、分析等服务。
三重保障:客观性、科学性、公正性。
客观性保障:以实证材料、过程性数据及时记录保障评价的客观性;
科学性保障:注重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采取定性、定量评价,通过自评、互评、组评、师评、家长评价多元评价方式保障评价的科学性;
公正性保障:建立公示审核、监督举报机制保障评价的公正性。
六大系统:站在实效、实用、实际的角度,对当前综合素质评价的难点提供六大系统支撑:多元评价系统、过程数据采集系统、在线评语系统、综合素质决策系统、网上公示系统、学生档案管理系统。
三、市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大数据平台建设价值
(一)对学生而言:激励学生全面、个性发展
引导学生关注自身发展,挖掘自身潜能,寻找自身生涯发展方向;引导学生关注同伴发展,互相激励。
图表统计详实、直观反映优劣势,引导学生及时调整,促进学生全面、个性、自主、健康发展。
(二)对家长而言:全面、及时了解学生,丰富家庭教育
增加家长对学生在校实时情况的了解,了解孩子综合素质发展在各层面水平差异,帮助家长借鉴更优秀的培养方式,帮助家长有针对性引导学生发展和生涯规划。
(三)对老师和学校而言:促进学校和教学工作调整、改善
教师:课堂表现、作业表现、行为表现等全面录入系统,作为课堂教学管理的重要参考。
学校:可以基于大数据分析,随时关注不同年级的水平、特点,有针对性地调整教育管理工作。
(四)对教育主管部门而言:推动、指导区域教育事业发展
实时监测下级区域综合素质发展情况,对下级区域进行持续性数据收集,为服务教育主管部门科学决策、督促学校为学生全面发展创造条件、指导和激励学生不断提高综合素质、保障中高考改革方案的落实发挥良好促进作用。
四、研究局限与发展前瞻
现阶段研究仍存在挑战:其一,跨部门数据融合存在"信息孤岛",发现学校存在指标重复采集现象;其二,教师日均数据录入耗时增加,存在技术性增负风险。未来研究将聚焦三个方向突破:构建联邦学习框架实现隐私计算,在确保数据安全前提下提升跨域数据利用率;研发自适应评价算法,通过大数据人工智能神经网络动态调整指标权重;部署物联网传感器集群,将运动数据等非结构化信息提升自动采集率。
五、结语
大数据赋能的综合素质评价体系,既是教育治理现代化的技术载体,更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制度创新。本研究通过构建"数据贯通、指标科学、模型智能、应用精准"的新型评价生态,破解传统评价中过程性缺失、维度单一、反馈迟滞等积弊。未来,随着人工智能、联邦学习、数字孪生等技术的深度应用,教育评价将迈向"虚实融合、人机协同"的新阶段,为每个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更精准的成长导航。这既是教育评价改革的必由之路,更是实现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时代使命。
参考文献:
[1]吴立宝,曹雅楠,王光明,等.中小学综合素质评价研究趋势与热点[J].教育理论与实践,2021,41(11):10-15.
[2]李金霞. 基于DEA方法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模型构建[J]. 教育科学研究, 2022(3): 45-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