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火力发电厂锅炉设备及其系统危险分析及评价

作者

孙志强

唐山三友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热电分公司河北省唐山市063000

引言

火力发电在我国电力供应中占据重要地位,而锅炉设备及其系统作为火力发电厂的核心部分,其安全稳定运行直接关系到整个发电厂的效率与安全性。锅炉设备在运行过程中涉及高温、高压、易燃易爆等复杂工况,旦出现故障或事故,不仅会造成设备损坏、发电中断,还可能引发严重的人员伤亡和环境污染。因此,对火力发电厂锅炉设备及其系统进行全面的危险分析与评价,识别潜在危险因素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控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火力发电厂锅炉设备及其系统概述

火力发电厂锅炉设备的主要功能是将燃料的化学能转化为热能,通过加热给水产生高温高压蒸汽,推动汽轮机做功发电。锅炉系统通常由锅炉本体、燃烧系统、汽水系统、烟风系统等多个子系统组成。锅炉本体包括炉膛、水冷壁、过热器、再热器、省煤器等部件;燃烧系统负责燃料的输送、燃烧及空气供应;汽水系统则完成给水加热、蒸汽产生与输送等过程;烟风系统实现烟气的排放与空气的循环。

2 锅炉设备及其系统危险分析

2.1 锅炉本体危险因素

锅炉在高温高压环境下运行,炉膛内温度极高,蒸汽压力大,长期作用导致金属材料蠕变、疲劳损坏,可能引发爆管事故。受热面管壁因烟气中的灰粒和腐蚀性气体而磨损、腐蚀,尾部受热面因低温腐蚀和灰粒硬度增加更易受损。燃料燃烧不稳定或灰分熔点低时,受热面易结渣积灰,降低传热效率并引发局部过热,导致管壁烧坏。

2.2 燃烧系统危险因素

燃烧不稳定由燃料供应异常、燃烧器设计缺陷或运行调整不当引起,导致炉膛温度场和压力场分布不均,可能引发灭火或爆燃。燃料输送管道、阀门密封不严或损坏会造成燃料泄漏,遇明火或高温易引发火灾爆炸。点火或熄火操作不规范可能导致炉膛残留可燃物,再次点火时发生爆燃。

2.3 汽水系统危险因素

水位异常由给水调节故障、测量不准或操作失误导致,过高时蒸汽带水影响汽轮机,过低时受热面干烧引发爆管。蒸汽品质恶化因杂质积聚或水处理设备异常,携带的盐分沉积在汽轮机内,降低效率甚至损坏叶片。管道因蒸汽流动和压力变化产生振动,长期振动导致连接松动、焊缝开裂,引发泄漏烫伤人员。

2.4 烟风系统危险因素

风机故障如电机损坏、叶片磨损或轴承过热,导致风量不足或风压不稳,影响燃烧甚至引发熄火。烟道积灰或杂物堵塞使烟气流通不畅,炉膛负压增大,燃烧异常并升高烟气温度,损坏尾部受热面。烟道、风道密封不严或破损导致烟气泄漏,有害气体和粉尘危害人员健康及环境。

3 锅炉设备及其系统风险评价方法

3.1 定性评价方法

安全检查表法依据锅炉设备及其系统的相关标准、规范和运行经验,制定涵盖设计、制造、安装、运行和维护等环节的安全检查表,通过逐项检查识别危险因素和安全隐患,进行定性评价。预先危险性分析法在锅炉系统设计、建设或改造初期,分析潜在危险因素的触发条件、可能后果及现有防范措施的有效性,确定危险等级,为风险控制提供依据。故障类型和影响分析法将锅炉系统分解为各个组成部分,分析每个部件可能的故障类型及其对系统运行的影响程度,识别薄弱环节,有针对性地制定风险控制措施。

3.2 定量评价方法

风险矩阵法将危险因素发生的可能性和后果严重程度划分为不同等级,构建风险矩阵,依据危险因素在矩阵中的位置确定风险等级,便于对不同 行比较和排序。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LEC 法)通过评估危险因素发生的可能性(L)、人员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度(E)及事故后果严重程度(C),计算危险性分值(D=L×E×c) ),依据分值划分风险等级,为风险控制提供量化依据。

4 锅炉设备及其系统危险预防控制措施

4.1 设备选型与设计优化

在锅炉设备选型阶段,需综合考虑燃料特性、发电负荷需求及运行环境等因素,选择质量可靠、性能优良的设备。通过优化锅炉系统设计,如合理布置受热面、改进燃烧器结构、优化烟风系统流场等,提高锅炉运行的安全性和经济性。合理的设计可减少高温高压环境下的金属疲劳、受热面磨损与腐蚀等问题,降低结渣积灰风险,从而提升整体运行稳定性。

4.2 加强设备运行维护管理

制定完善的运行和操作规程,明确操作要求及注意事项,规范运行人员行为,避免误操作引发事故。建立定期巡检制度,重点检查锅炉关键部位,及时发现并处理设备缺陷和隐患。严格执行维护保养计划,确保设备处于良好运行状态。采用先进的监测技术,实时监测温度、压力、振动等参数,通过数据分析识别异常状态,进行故障诊断和预警,提前采取措施防止事故扩大。

4.3 提高人员素质与安全意识

定期组织运行和检修人员参加专业培训,提升业务水平和操作技能,涵盖锅炉系统原理、运行维护要点、安全操作规程及事故应急处理等内容。通过安全知识讲座、事故案例分析、应急演练等方式增强员工安全意识,使其充分认识锅炉危险因素,自觉遵守安全规章制度,正确使用劳动防护用品,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4.4 完善安全管理制度与应急预案

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检查制度及安全考核制度,明确各部门和人员的安全职责,强化监督和考核,确保制度有效执行。针对锅炉可能发生的爆管、火灾、爆炸等事故,制定详细的应急预案,包括应急组织机构、响应程序及处置措施,并定期组织演练,提高突发事故应对能力,确保事故发生时能迅速、有效控制风险。

结束语

火力发电厂锅炉设备及其系统在运行过程中面临着诸多危险因素,这些危险因素可能引发各种事故,对设备安全、人员生命和电力生产造成严重影响。通过对锅炉设备及其系统进行全面的危险分析,采用合适的评价方法识别风险等级,并采取有效的预防控制措施,如优化设备选型与设计、加强运行维护管理、提高人员素质与安全意识以及完善安全管理制度与应急预案等,可以有效降低锅炉设备及其系统的事故发生概率,保障火力发电厂的安全稳定运行,为我国电力事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参考文献

[1]盛祥卓,余显晟,毛文龙,等.浅析锅炉设备检修的常见问题[J].中国设备工程,2022,(10):150-152.

[2]高林,张旺,周云峰,等.危险废物焚烧余热锅炉研究进展[J].高校化学工程学报,2021,35(06):943-954.

[3]王俊堂.火电厂锅炉辅机设备检修的常见故障及对策[J].设备管理与维修,2021,(12):50-51.

[4]夏术军,赵青,赵亦农.火力发电厂锅炉设备及其系统危险分析及评价[J].安全,2007,(11):19-21.

[5]蔡兴旺,王保民.危险点分析预控理论在锅炉设备中的应用[J].工业安全与环保,2007,(02):38-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