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儿童本位的幼儿园红色绘本剧表演策略
余萍
龙岩市直机关幼儿园 364000
幼儿时期是一个人品德和价值观形成的重要阶段。红色文化作为中华民族的精神瑰宝,承载着革命先辈们的崇高理想和坚定信念,将红色文化融入幼儿教育,是对民族精神的传承,更是对幼儿心灵的滋养。绘本剧以其独特的故事性、表演性和艺术性,成为了传播红色文化的优质载体,为红色文化走进幼儿世界搭建了一座生动的桥梁。在红色文化教育的大背景下,探索如何遵循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以幼儿为本开展绘本剧表演活动,通过戏剧性的表演促进幼儿在情感、认知、艺术等多方面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现以幼儿园绘本剧《红军路上的红小丫》的实践经验为例,浅谈红色文化教育视域下幼儿园绘本剧的具体做法。
一、红色文化在幼儿教育中的重要性
红色文化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蕴含着丰富的革命精神和历史智慧。在幼儿教育中融入红色文化,不仅能够培养幼儿的爱国情怀和民族自豪感,还能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通过生动有趣的红色故事,幼儿可以直观地感受到革命先辈的英勇事迹和崇高精神,从而在潜移默化中接受爱国主义教育。绘本剧作为一种综合性的艺术形式,能够将红色文化以更加生动、形象的方式呈现给幼儿。通过角色扮演、情景再现等方式,幼儿可以深入体验红色故事中的情感和价值观,从而更好地理解和内化红色文化精神。同时,绘本剧表演还能促进幼儿的语言表达、社交能力和创造力的发展,是一种有效的教育手段。
二、基于儿童本位的红色绘本剧表演策略
(一)绘本剧选材“三要”策略
充分遵循幼儿的认知特点和兴趣,在选择绘本剧表演题材时,应紧密基于儿童的视角,回归他们能够感知和熟悉的生活经验,去寻找那些能够激发幼儿好奇心与敏感度的关键话题,挖掘有价值、有角色、有冲突的“三有”绘本故事,与幼儿一同创生表演课程。这样的选材方式能够让幼儿更容易产生共鸣,从而积极主动地参与到绘本剧的活动中来。
首先,要选择贴近幼儿生活经验的故事题材,使幼儿能够产生兴趣。例如,《红军路上的红小丫》这一故事生动地展现了红军长征途中,一个小女孩红小丫的成长历程。作为红军长征历史中的一个小小缩影,它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容易引发幼儿的亲近感和好奇心。通过这个故事,幼儿能够了解到在艰难困苦的岁月里,红军战士们不畏强敌、不怕牺牲的伟大革命精神。在长征的过程中,红小丫从一个懵懂的小女孩成长为一名坚强的红军战士,充分彰显了红军战士的坚韧不拔和乐观向上。虽然这是一个革命战争故事,但它以简单易懂的方式传递着重要的价值观,非常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这不仅有利于幼儿发挥想象力,启迪他们的创意思维,还能培养幼儿坚强、勇敢、乐观、不怕困难的意志品质,激发幼儿的爱国主义情感和民族自豪感,具有深厚的红色文化精神内涵与教育价值。
其次,要注重故事的教育价值和文化内涵。优秀的红色绘本剧应该能够传递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如勇敢、团结、爱国等。例如,《长征路上红小丫》中红小丫在艰苦环境中坚持不懈、勇敢前行的精神,能够潜移默化地培养幼儿的坚韧品格和爱国情怀。同时,故事中应该包含丰富的文化元素,如传统习俗、地域特色等,以拓宽幼儿的文化视野。例如,在《长征路上红小丫》中融入长征途中的自然风光和民俗文化,能够增强幼儿的文化认同感。
最后,还要考虑故事的戏剧性和可表演性,选择情节生动、角色鲜明、冲突明显的题材,以便于幼儿理解和表演。例如,《长征路上红小丫》中红小丫与战友们共同克服困难、互相帮助的情节跌宕起伏,角色形象鲜明,冲突明显,非常适合幼儿表演。教师可以通过角色扮演、情景再现等方式,让幼儿深入体验故事中的情感和价值观,从而更好地理解和内化红色文化精神。
(二)创编与角色塑造的多元感知策略
在绘本剧的创编过程中,要充分尊重幼儿的主体地位,鼓励他们参与剧本的创作和改编。教师可以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引导幼儿表达自己的想法和创意,并将这些元素融入剧本中。例如,在创编《长征路上红小丫》时,可以让幼儿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情节,设计对话和动作,从而增强他们的参与感和创造力。教师可以提出开放性问题,如“如果你是红小丫,你会怎么做?”、“你觉得红小丫为什么能坚持下来?”等,还可以联系幼儿的生活,让幼儿根据生活中自己是如何战胜困难的,想象“红小丫是怎么做的?她的表情和动作是什么样”激发幼儿的思考和表达,大胆进行创编。
角色塑造是绘本剧表演的关键环节。教师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帮助幼儿理解和体验角色,如观看相关影片、参观革命遗址等。在表演过程中,要鼓励幼儿根据自己的理解来诠释角色,而不是简单地模仿。例如,在扮演红小丫时,可以让幼儿想象自己在长征途中的感受,通过表情、动作和语言来表达角色的情感和决心。同时,可以运用“定格”、“照镜子”等戏剧游戏策略,帮助幼儿更好地把握角色的情感和动作。例如,在“定格”游戏中,教师可以让幼儿在特定时刻停止动作,形成静止的画面,以此突出角色的情感和状态。通过这些方法,幼儿不仅能够深入理解角色,还能提高表达能力和自信心。例如,在“照镜子”游戏中,两位幼儿一组,一方模仿另一方的动作、表情和语言,通过这种模仿,幼儿能够深入体会角色的行为特点和内心世界,同时增进对角色关系的理解。在《长征路上红小丫》绘本剧表演中,教师可以请扮演红小丫和战友的幼儿进行照镜子活动,让他们模仿对方的动作、表情和语言风格,从而更好地理解角色之间的默契和协作关系。
(三)绘本剧表演实施的自主策略
在绘本剧表演的实施过程中,要始终坚持儿童本位的原则,充分尊重幼儿的自主性和创造性。首先,在角色分配上,可以采用“一角多演”、“分幕”表演等方式,让每个幼儿都有机会参与表演。例如,在《长征路上红小丫》中,当幼儿都抢着扮演红小丫时,可以让多名幼儿轮流扮演红小丫的角色,通过不同演员的表演体验,增强他们的角色理解和表现力。同时,要鼓励幼儿自主选择角色,并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表演,而不是简单地按照剧本要求。例如,教师可以组织幼儿进行角色竞选,让幼儿通过自我表达和同伴投票的方式,决定角色的分配,促进同伴间互相商量与合作。
其次,在排练和表演过程中,要给予幼儿充分的自主权。可以让幼儿参与舞台设计、道具制作等环节,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动手能力。例如,在《长征路上红小丫》的舞台设计中,可以让幼儿设计并制作长征途中的自然景观、红小丫的装备等,通过动手实践,增强他们的参与感和成就感。在排练时,可以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让幼儿互相学习、共同进步。例如,教师可以将幼儿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负责一个场景的排练,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幼儿的团队协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四)绘本剧表演的情感贯穿策略
在正式表演时,要营造轻松愉快的氛围,鼓励幼儿大胆表现,不要过分追求完美,而是注重表演过程中幼儿的体验和情感表达。在绘本剧表演过程中,教师要激发幼儿饱满的情感,使幼儿的积极情感始终贯穿于表演中。例如,在《长征路上红小丫》的正式演出中,教师可以通过设置互动环节,如观众提问、角色互动等,增强幼儿的表演自信和观众参与感。同时,教师要及时给予幼儿积极的反馈和鼓励,肯定他们的努力和创意,使幼儿喜欢表演,热爱表演,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表演热情。教师始终坚持儿童本位的原则。无论是绘本剧的改编与创作、角色的选择与设置、剧情的表现与音乐的契合、道具制作、海报宣传与展演活动等各个环节,都充分赋予幼儿自主选择和自由表达的权利。教师尊重幼儿的决策权、话语权和参与权,真正体现“我的表演我做主”的理念,激发幼儿内心源源不断的真实情感,从而激发幼儿积极、主动、自发、自主、自由地参与到活动中来,不仅锻炼了幼儿的自我表达,也有效提升了幼儿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创造力。
通过全方位落实上述基于“幼儿为本”的有效策略,围绕《红军路上的红小丫》绘本剧打造的红色文化教育实践,成功地将红色火种播撒进了幼儿的心田。这一实践路径将抽象的历史具象化,将教育过程趣味化,为幼儿红色教育开拓了新的思路,有力地助力了红色基因在幼小心灵中的萌芽与传承。在未来的教育实践中,教师应持续关注幼儿的反馈,不断优化和完善相关策略,让红色绘本剧成为幼儿成长过程中一抹亮丽且持久的精神底色,确保红色基因能够代代相传,培养出具有坚定理想信念和高尚道德品质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本文系福建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3年度课题《红色文化教育视域下幼儿园绘本剧有效实施的实践研究》(FJJKXQ23-125)】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