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生活化情境创设在初中数学实验教学中的实施与效果

作者

白琴

玉溪第十五中学 653100

引言

数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其抽象性和逻辑性常常成为学生学习中的障碍,传统的教学模式偏重理论讲解和机械练习,容易使学生感到枯燥,难以真正理解数学的实际意义。近年来随着教育理念的更新,生活化情境教学逐渐受到重视,它通过将数学问题嵌入真实生活场景,降低学习门槛,同时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初中阶段是学生数学思维形成的关键时期,如何让他们感受到数学的趣味性和实用性,是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向,实验教学作为一种互动性强的学习方式,能够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深化对知识的理解。而生活化情境的引入则进一步拉近了数学与生活的距离,使学习过程更加自然和生动。本文旨在探讨生活化情境在初中数学实验教学中的具体实施策略并分析其对学生学习效果的影响,以期为教学实践提供有益启示。

一、初中数学教学的现实困境与变革诉求

当前初中数学教学面临诸多现实挑战,传统的教学模式以知识灌输为主,强调公式记忆和机械练习,导致学生对数学的理解停留在表面,难以真正领悟其逻辑与思想。课堂互动不足,学生被动接受,学习兴趣逐渐减弱,甚至产生畏难情绪,数学的抽象性使得部分学生难以将其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认为数学是脱离现实的符号游戏,缺乏学习的动力和意义感。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对数学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单纯的知识传授已无法满足学生发展的需求,培养数学思维、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意识成为更重要的目标。如何让数学学习更贴近学生的生活经验,如何通过真实情境激发探究欲望,如何让抽象的数学概念变得生动可感,成为教学变革的关键方向。在此背景下探索生活化情境与数学教学的结合既是对现实困境的回应,更是对教育发展趋势的积极适应[1]。

二、生活化情境创设的实施策略

(一)主题设计:基于生活问题构建实验任务

数学知识源于生活,最终也应回归生活,教师在教学中需围绕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设计实验任务,将抽象的数学概念转化为可操作、可体验的实际问题,以此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的实用性,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2]。

生活化主题的设计需要贴近学生的日常经验,确保情境的真实性和可感知性,还要紧扣教学目标,使生活问题与数学知识自然衔接。例如在统计与概率的教学中,教师让学生调查班级同学的课余活动时间,分析数据分布规律;在几何部分引导学生测量教室或校园中的物体,计算面积或体积,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实际价值,还能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以人教版 2024年初中数学教材为例,七年级下册的“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单元,教师设计“家庭月度开支统计”实验任务。学生需要记录家中一个月的水电费、食品支出等数据,制作统计图表并分析消费趋势,既锻炼了学生的数据处理能力,又让他们体会到数学在家庭理财中的作用。基于生活问题构建实验任务关键在于选取学生熟悉且具有探究价值的情境,使数学学习不再是枯燥的公式记忆,而是解决真实问题的过程。

(二)资源整合:融合校内外资源丰富教学情境

数学实验教学不应局限于课堂,而应充分利用校内外资源,拓展学习空间,生活中的数学无处不在,教师结合校园环境、社区设施、家庭生活等资源设计多样化的教学情境,使数学学习更加生动和立体[3]。

资源整合的核心在于打破课堂与生活的界限,让学生在真实环境中体验数学的应用,例如校园中的建筑、操场、花坛等都能够成为几何测量的对象;超市购物、交通路线规划等生活场景可以融入方程与函数的学习。数字化工具如手机测量软件、在线统计平台等也能为实验教学提供便利,增强互动性,以人教版 2024 年八年级数学“相似三角形”为例,教师组织学生在校园内进行实地测量。比如利用相似三角形的原理,测量旗杆或教学楼的高度,学生分组合作,使用卷尺、测角仪等工具,记录数据并计算,既加深了他们对相似比的理解,还培养了团队协作和实际操作能力。融合校内外资源的核心在于让数学学习走出课本,进入真实世界,学生通过多样化的场景和工具更直观地理解数学概念并认识到其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三)学生参与:鼓励学生自主发现与创设生活情境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生活化情境的创设不应仅由教师主导,而应鼓励学生主动观察生活、发现问题并运用数学知识去分析和解决,既能提升学生的参与度,还能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和创新意识。

学生自主创设情境的关键在于引导他们关注生活中的数学现象并学会提出问题,教师通过开放性的任务,如“寻找身边的数学”“设计一个生活中的数学实验”等,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例如在学习“一次函数”时,教师让学生记录自己每天的运动步数与消耗的卡路里,尝试建立变量之间的关系,进而让学生从被动接受变为主动探究,增强学习的自主性。以人教版 2024 年九年级数学“二次函数”为例,教师让学生研究篮球投篮的抛物线轨迹,学生通过拍摄投篮视频记录不同角度和力度的投篮效果,分析篮球的运动路径是否符合二次函数的特征,以此来帮助学生理解函数图像的实际意义,还让他们在体育活动中发现数学的趣味性。鼓励学生自主发现和创设生活情境能够增强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和问题意识,当数学与个人经验紧密结合时,知识的掌握将更加深刻

和持久。

结束语:

生活化情境创设为初中数学实验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通过将数学问题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学生能够更轻松地掌握知识,还能体会到数学的广泛应用价值,教师在实施过程中应注重情境的真实性和趣味性,鼓励学生主动探索,使数学学习从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建构,随着教育技术的不断发展,生活化情境教学的形式将更加多样化,其潜力也有待进一步挖掘。

参考文献:

[1] 芮 如 鹏 . 初 中 数 学 教 学 中 情 境 创 设 的 实 践 探 究 [J]. 中 学 数学 ,2024,(22):122-123.

[2] 吴颖 . 核心素养背景下的初中数学课堂情境教学探究 [J]. 新智慧 ,2023,(31):109-111.

[3]胡永刚.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生活化情境创设[J].家长,2023,(18):16-18

[4] 徐文学 , 丁超群 .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生活化情境创设 [J]. 中学课程辅导 ,2023,(18):123-125.

[5] 韩冰 . 浅谈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生活化情境创设 [C]// 新课程研究杂志社 . 聚焦新课改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论文集(四). 山东省博兴县实验中学 ;,2023:46-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