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从一个轮子开始》

作者

吴会萍

宁夏回族自治区石嘴山市平罗县第三幼儿园

一、游戏背景

十一月后两周,我们班的游戏区域到了前院操场,孩子们主要的游戏材料集中在滚筒上,个别小朋友对操场拐角的连轴车轮感兴趣,并通过中班经验的积累探索了多种玩法,有举、坐、滚、转等,升入大班后,幼儿的自主性有了更进一步的发展,他们渴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实现自己的想法,并且会有意识的选择材料并进行综合运用,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有目的的组装建构,教师只要放手、支持提供丰富的材料他们就能玩出花样。这不,几个小男生便对连轴车轮有了不同的玩法和想法,他们将木板、木梯、滚筒、轮子等低结构材料进行组合,“装甲战车”就是孩子们的游戏之一。

二、游戏内容与实录

游戏内容与实录,一共梳理为四个过程,分别是“轮子引发新尝试”“车子带来新成果”“对战游戏引发新问题”“战车升级,玩转游戏”。

1. 轮子引发新尝试

在持续三天的操场游戏中,凡凡、初初、阳阳尝试想把油桶放在连轴轮上进行组合游戏,油桶成功放上去了,几个孩子把它称为“油桶大炮”,开始玩的时候,他们发现油桶总是滑落倾斜,两个轮子也每次碰在一起,油桶大炮不能很快的行走,这时观望的皓尘提议“要是能放个什么板子就好了”,皓尘的提议一下子提醒了凡凡,凡凡立马想到梯架区有很多板子,于是呼喊阳阳、初初一起去抬板子,并经过目测连轴轮的宽度,告诉小伙伴需要两块板子,板子抬来后,孩子们赶紧尝试,不一会儿,板子就放好了,他们赶紧把油桶放上去,这时凡凡给新的组合起名为“油罐车”,在孩子们的合作下,油罐车要出发了,大家都开心极了。在孩子们的游戏规则下大家分组乘坐“油罐车”

回到班级,我们进行了游戏后的集体分享,在游戏讲述分享中,孩子们将游戏中存在的问题一一列举。参与游戏的幼儿积极出谋划策。通过讨论,孩子们的解决策略是:再造一辆板子长一些的车,大家都能玩。其次是换个筒尝试。

2. 车子带来新成果

游戏进行到了第二阶段,“再次合作增加数量”,在凡凡的指挥下,凡凡、阳阳、初初、雨泽再次合作,这次他们选择了一个两个轮子中间更宽的轮子,并且板子的数量及长度也有了变化。有了上次的组合经验,这次他们的油罐车组合的更快了,油罐车再次出发,这次油罐车已经能坐很多人了。在游戏分享中,孩子们分别针对游戏说了他们新的游戏问题,主要有:1. 大滚筒也会摇晃 2. 两队都提出车不会拐弯3. 提议想把车升级为战车和睿睿队进行对战或比赛。于是,我将孩子们的问题进行了梳理,大家一起出谋划策,经讨论滚筒、油桶为什么放在小车上都会摇晃呢?”孩子们经过思考说道:“因为滚筒、油桶外面是椭圆的,木板是平的,和木板在一起不支撑的话就会滚动,但是支撑了积木也会掉,立起来又太高,小朋友们不好进去,我们队还是换其他材料尝试吧。”哦,原来幼儿会根据材料的特性以及一次次的尝试判断这个材料是否适合自己队的游戏,并且能够升级游戏玩法,从单一的两辆小车开来开去游戏到想进行游戏对战,创新玩法。

新的游戏战车会是什么样的呢?都会用到什么材料呢?孩子们带着新的问题绘制设计图。有了设计图后,孩子们更加兴奋了并且干劲十足,同时由于战车游戏的持续推进,战车游戏每天也在吸引了不少男孩子的加入。孩子们利用垫子、板子进行组装搭建,凡先是把两块垫子铺在战车的板子上,然后又将战车前部围了两块垫子,将它作为发射炮弹的房子,战车雏形组装好了,孩子们一拥而上进行尝试。

经过尝试,他们发现梯架放上去摇晃不稳,这可怎么办?梯架、安吉箱注意多的凡凡立刻想到了新的解决办法。战车到了梯架区后,凡凡已经试图加入新材料,并往战车的方向拉,泽宇加入后就喊道“太重了”,抬了一会后,大家休息了下,便继续开始合作抬,最后泽宇寻求我的帮助,我便赶紧帮忙。人多力量大,安吉箱成功放到小车上,在安吉箱内部还放入了管子、皮球,当武器。最后,加入两块垫子放在安吉箱后,战车便完成了。

战车对战游戏终于开始了,孩子们手拿管子当枪械,用足球当炸弹,哒哒哒哒,玩的不亦乐乎。

案例反思

三、案例反思,首先是游戏特点,1. 幼儿是游戏的主体,本次战车对战游戏从一个小小的轮子开始,游戏全程以问题驱动,孩子在游戏中始终结合自己的兴趣和需要,持续不断的推进游戏。2. 创造性使用材料,幼儿根据游戏需求搭建出不同的小车以及最后的战车。不断升级。

二,教师的支持及活动价值分析 1,聚焦式探究,助推幼儿解决问题,表格中梳理了幼儿在四个游戏阶段中发现的问题,提出的解决对策,以及幼儿获得的发展。通过问题推动孩子们聚焦式探究。而面对游戏中出现的问题,孩子们能够勇敢挑战、团结同伴、整合资源信息,采用迁移经验、尝试探究等多种方式来解决问题,分析、建构和解决问题等能力得到发展。

2. 巧搭学习支架,支持幼儿深度学习。当游戏中出现垫子容易散架、轮子动不了等问题时,我在每一次游戏后都会进行游戏后的集体分享,巧搭“对话支架”,深入了解孩子们的内心需要,有效推进游戏活动的开展和实施;通过“表征支架”,将孩子的思维可视化,支持着他们深度学习。另一方面,坚定“儿童立场”,活动中我立足“儿童立场”,让孩子成为了游戏的主人。孩子们在游戏中自行设计、自主布局、自由选择,独立解决小车变战车搭建以及对战游戏中的问题。最后是坚持正面反馈,当教师以平等、尊重、接纳的心态真正倾听幼儿,孩子就能体验到自己的游戏是值得被回顾展示的,从而生发出一种自尊自信的感受。教师的认真倾听与正面反馈无形中支持着孩子的自我展现,切实增强了他们的自我效能感。

其实,孩子们还在游戏中发现了许多问题,都值得深入探索,如战车不能拐弯,抬着比较费力,用自带的玩具枪怎么才算打死人等,这些都值得深入探索。作为教师,应关注他们行为背后的需求,敏锐捕捉教育契机,努力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在下一阶段,我将借助区域集体活动、家园等资源整合、联动,支持孩子们进一步探索生活中真正“装甲战车”的结构、功能等问题,将装甲战车主题进一步深化,为他们提供学习的新视角。借助“计划一游戏一回顾”这个循环模式,继续深入挖掘游戏的价值,引导孩子们制定目标、思考游戏前所需的准备;鼓励他们与同伴合作、学会辩证分析、反思目标的完成情况;培养他们认真专注、不怕困难、敢于探究和尝试、乐于想象和创造的学习品质。